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知识共享系统的协同机制研究

2012-04-11 23:20彭丽喃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接受者提供者子系统

彭丽喃

(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

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知识共享系统的协同机制研究

彭丽喃

(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

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均具有知识创造、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知识共享功能,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知识共享机制包括子系统内的协同和子系统间的协同两个维度。其中,子系统内的协同是指知识提供者、知识接受者、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四个子系统内部的协同;而子系统间的协同主要是通过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两个平台子系统,尤其是通过目标协同、功能协同、资源协同和渠道协同四个媒介来实现。

数字图书馆;WIKI平台;知识共享;协同机制

数字图书馆不仅包含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即向社会公众提供查询、传输等知识共享服务,而且融合了博物馆、档案馆等其他信息资源的相关功能,还为高速、高效、高质量的知识共享提供了技术和资源基础。WIKI平台是网络应用者依托网络开放平台创建的以知识共享、迅速共建为目的的平台。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均具有知识创造、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知识共享功能,而上述两个平台在各自独立运行过程中均存在明显的缺陷,基于此,本文试图研究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所组成的知识共享系统的协同机制。

一、知识共享与协同机制的内涵

Nonaka和Takeuchi从知识转化的角度提出,知识共享是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个人与个人之间互动的过程。Hendriks提出知识共享是沟通的过程,涉及两个主体:知识需求者与提供者,并提出知识共享是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双向沟通的过程。Nancy指出知识共享不仅是一方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还包括一方愿意帮助对方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使其从中学习并转化为对方的信息,以及产生新的知识的过程。Hansen和Avital认为,知识共享是个体自愿向(组织内或组织外)其他个体提供个人独有知识和经验的行为。可见,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并具有减少重复性、提高团队写作能力的作用。

协同是自组织的一种形式,哈肯认为所谓协同就是系统中诸多子系统的相互协调的、合作的或同步的联合作用、集体行为,协同是系统整体性、相关性的内在表现,协同主要表现为竞争与合作两个方面。Refik Cupan从跨组织层次研究了协同机制问题,他认为主体间有三种合作方式:先合作,后竞争;合作与竞争同时进行;对内合作,对外竞争。协同又指协同作用,这种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可称为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指在复杂大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协同行为产生出的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整体效应和联合效应。机制的本来意思是机器的自我运转机能和关联关系,它在系统科学领域为得到发展而演化,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内,用以类比系统的功能、构造以及相互关系。

二、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知识共享系统的特征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或交流论坛,依托现代信息电子技术,利用便利通信工具,具有知识创造快、更新快、知识海量性以及知识可鉴别度低等特征。而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构成的知识共享系统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不同,也有其独有的特征:

一是多主体性。多主体性体现在子系统类别多样性和主体数量大两个方面。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知识共享系统包括数字图书馆、WIKI平台、知识提供者、知识接受者四类子系统;数字图书馆和WIKI平台是指各种类型的上述平台的集合,而知识提供者和知识接受者包括海量大众群体,可见四类子系统均由大量动态个体构成。

二是动态性。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知识共享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内部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均处于动态变化中,均存在个体的进入和退出,以及知识的输入和输出等活动。

三是系统性。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知识共享系统中,每一个主体或子系统的变化都会触发知识共享系统整体的变化。一旦系统形成,统一目标、统一协调规则和运行标准的约束将使系统的知识共享活动表现出极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四是优化性。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知识共享系统形成后,将通过功能的互补、资源的共享提高知识共享的效率。

三、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知识共享系统的协同机制

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知识共享机制包括子系统内的协同和子系统间的协同两个维度。其中,子系统内的协同是指知识提供者、知识接受者、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四个子系统内部的协同;而子系统间的协同主要是通过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两个平台子系统,尤其是通过目标协同、功能协同、资源协同和渠道协同四个媒介来实现。

1.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知识共享系统子系统内的协同

(1)知识提供者子系统的协同。知识提供者子系统由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科研专业知识提供者、其他社会组织的政策、法律、规范等非专业知识提供者,以及个体知识提供者构成,彼此之间依托数字图书馆、WIKI平台,借助知识共享与互动,形成在提供知识内容、主题和渠道等方面的协同,实现知识创造、知识提供直至知识共享的高效化。

(2)知识接受者子系统。知识接受者子系统既包括上述知识提供者子系统的成员(知识提供者在知识创造、知识提供的过程中必然涉及知识的获取、参考以及应用环节)和其他单纯的接受知识的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知识接受者子系统内的协同,一方面体现在各自在知识接受渠道、接受时间等方面的协同,另一方面又包裹彼此个体之间的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等协同效应。

(3)平台子系统内的协同。平台子系统内的协同是指数字图书馆和WIKI平台内部各信息模块之间的区别与互补,数字图书馆和WIKI平台两个平台子系统后台支持系统中人、制度等方面的竞争与合作过程。

2.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共享系统子系统间的协同

如上文所述,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共享系统子系统间的协同主要指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两个子系统之间目标、功能、资源和渠道的协同。

(1)目标协同。目标协同是指数字图书馆和WIKI平台两个子系统之间在加快知识共享速度、增加知识共享数量、提高知识共享质量、扩大知识共享范围等知识共享目标上的协同。

(2)功能协同。数字图书馆具有知识存储、知识转换、知识分类、知识传输和知识扩散等知识共享功能,而WIKI平台主要有知识发布、知识存储和知识展示等功能,二者之间在知识共享功能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二者之间通过功能互补、功能竞争等协同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该系统的知识共享功能。

(3)资源协同。数字图书馆集合了传统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的资源,并以数字化的形式体现,上述主体所提供的知识一般为专业或官方的正式知识,或者称为显性知识。而WIKI平台的知识是由海量大众自由提供的非正式知识,随机信息和显性化的隐性知识资源。二者之间的资源协同体现在正式知识资源和非正式知识资源之间的互补协同,以及显性知识资源与隐性知识资源之间的互补性协同。

(4)渠道协同。数字图书馆虽然是知识共享的公共性平台,作为一种知识共享平台具有半公开性,或者称为一种不完全知识共享渠道。而WIKI平台是针对所有受众的、非排他性的公开共享渠道,不仅如此,公众之间还可依托WIKI平台将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共享化,对数字图书馆这种知识共享渠道的有效竞争和补充。

数字图书馆与WIKI平台知识共享系统的协同效应可以提高知识共享的范围和质量,提高个人、企业、研发机构和各类组织知识获取、知识利用与知识开发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我国创新型社会的建设。目前以数字图书馆、WIKI平台、BLOG、论坛、google和百度等知识共享、知识搜索平台形成的网络知识生态群落正在改变着全球范围内知识共享的模式,彼此之间的协同发展将是今后知识创造与共享的重要推动力量。

Z8

A

1007-4937(2012)04-0159-02

2012-02-22

彭丽喃(196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研究馆员,从事图书情报学研究。

〔责任编辑:姜新旸〕

猜你喜欢
接受者提供者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法律地位与民事责任分析
基于隐私度和稳定度的D2D数据共享伙伴选择机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网络言论自由的行政法规制研究
Flu Study
游戏、电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时代融合的新方式
做商用车行业新材料应用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访同元集团副总裁赵延东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