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业武,张文华,吴海
(浦北县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广西浦北535300)
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120例体会
黄业武,张文华,吴海
(浦北县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广西浦北53530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型术对合并有中鼻甲异常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186侧)合并有中鼻甲异常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镜下行鼻窦外科手术同时进行中鼻甲成型术,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治愈159侧(85.48%),好转21侧(11.29%),无效6侧(3.23%),总有效率为96.77%。结论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型术,对减少合并有中鼻甲异常的慢性鼻窦炎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鼻内镜;慢性鼻窦炎;中鼻甲成型;异常中鼻甲
慢性鼻窦炎是鼻科的常见疾病,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功能障碍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技术应用提高慢性鼻窦炎治疗效果,其中正确处理异常中鼻甲,对指导手术、防止手术术后并发症和促进术腔恢复均有重要意义。现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科采用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型术治疗合并有中鼻甲异常的慢性鼻窦炎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慢性鼻窦炎患者120例(186侧),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17~75岁;病程0.5~20年。主要症状有鼻塞、流脓涕、头痛、嗅觉减退等。术前常规行鼻内镜检查,鼻窦CT检查。鼻内镜检查和(或)鼻窦CT检查所有患者中鼻甲均有异常,表现为中鼻甲水肿、肥大、中鼻甲骨质增生、反常曲线中鼻甲、严重息肉样变中鼻甲、泡性中鼻甲等。所有患者中,大部分患者中鼻道、下鼻道、鼻底有脓液,少部分嗅裂有脓液,部分患者鼻腔可见荔枝样肿物。按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1997海口会议标准[1],对慢性鼻窦炎患者120例(186侧)进行分型分期:Ⅰ型85侧(1期33侧,2期27侧,3期25侧);Ⅱ型60侧(1期25侧,2期20侧,3期15侧);Ⅲ型41侧,其中10侧伴有下鼻甲肥大,15侧伴有鼻中隔偏曲。
1.2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鼻窦CT检查,鼻内镜检查。手术采用直径4 mm 0°国产天松牌硬性鼻内镜和手术器械,杭州荣泰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内窥镜图象处理系统进行。120例患者全部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术前30 min用度冷丁注射液50 mg、非那根注射液25 mg混合肌肉注射,术中用浸有1%丁卡因注射液20 ml+0.1%肾上腺素注射液3 ml混合液棉片作鼻腔黏膜表面麻醉3次,2%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l+0.75%布比卡因注射液10 ml+少许肾上腺素注射液做眶下神经、筛前神经、蝶腭神经阻滞麻醉。合并有鼻息肉者,先用筛窦钳摘除鼻腔息肉。根据术前CT检查所显示出的病变程度和范围以及术中鼻内镜检查来设计手术的术式和切除范围,根据具体情况,只做单纯切除钩突术、前组筛窦开放术、上颌窦开放术、额窦开放术、蝶窦开放术。对异常中鼻甲做相应的中鼻甲成型术:⑴单纯中鼻甲水肿、肥大者,行微波凝固术。⑵中鼻甲骨质增生者,用剪刀沿水平向后下方剪除下缘三分之一,使其下缘距离钩突>0.4 cm,修整创缘。⑶反常曲线中鼻甲者,切除反常曲线中鼻甲游离下缘,将中鼻甲上部骨折至中线位置。⑷鼻甲息肉样变严重者,切除部分中鼻甲或切除中鼻甲外侧部组织。⑸泡性中鼻甲,矢状切除中鼻甲气房外侧壁,保留内壁,其内衬黏膜为矫形后的中鼻甲外侧面黏膜。⑹蝶窦病变,嗅沟狭窄者,切除中鼻甲后1/3,暴露蝶筛隐窝,扩大蝶窦开口,清除病变。鼻中隔偏曲者、下鼻甲肥大者,同期行鼻中隔矫正、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用碘仿纱条填塞术腔;对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术中出血较多的患者,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
1.3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使用广谱抗生素、止血剂、糖皮质激素3~5 d。3 d内抽出碘仿纱条或凡士林纱条。抽出纱条后第1周内,用1%麻黄素溶液+ 1%丁卡因溶液收敛表麻鼻腔黏膜,在鼻内镜下清除术腔积血、分泌物及痂皮,并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次/d。第2周至2个月内,在鼻内镜下清理术腔,分离粘连,处理上颌窦口狭窄或闭锁,清除创面肉芽、囊泡、复发性息肉等,每周1次。两个月以后改为每两周复诊一次,直到术腔完全上皮化。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
术后随访6~24个月,参照1997年《海口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术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内镜检查见术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内镜检查见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经6~24个月随访复查,治愈159侧(85.48%),好转21侧(11.29%),无效6侧(3.23%),总有效率为96.77%。
鼻道窦口复合体通气、引流障碍是慢性鼻窦炎发病的主要原因。鼻内镜下鼻窦外科手术目的是改善鼻道窦口复合体的通气、引流,尽量保留可逆的黏膜,促进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和腺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治愈慢性鼻窦炎的目的。鼻内镜下鼻窦外科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已被临床实践所证实。中鼻甲作为鼻道窦口复合体构成之一,是保护中鼻道和各窦口的天然屏障,是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重要内容,是鼻内镜下鼻窦外科手术时的重要解剖标志,是鼻腔黏液纤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于鼻中隔与鼻腔外侧壁中间、鼻道窦口复合体内侧,黏膜下有丰富的腺体,起加温湿润作用,有大量的分泌细胞,有分泌免疫功能。中鼻甲异常如中鼻甲炎性肿胀、肥大、息肉样变、反常曲线中鼻甲、泡性中鼻甲等,势必影响鼻道窦口复合体的通气、引流,妨碍鼻道窦口黏液纤毛传输,减弱鼻腔免疫屏障功能,成为慢性鼻窦炎的发源地[2],而慢性鼻窦炎产生的大量脓性分泌物又刺激中鼻甲,致中鼻甲炎性肿胀、肥大、息肉样变、息肉形成[3],在这个意义上中鼻甲成型很有必要,但如不加分析,不权衡利弊,对异常中鼻甲常规一刀切,不但达不到预期手术目的,而且术后易出现鼻腔粘连、反射性头痛、鼻中隔结节、鼻窦闭锁等并发症[4]。还有,如中鼻甲完整切除,将失去了再次手术时的重要解剖标志,术中容易出现并发症。中鼻甲成型,既要达到中鼻甲术成型后尽可能恢复正常形态,又要达到预期的手术目的。本人认为,中鼻甲成型术在鼻内镜下鼻窦外科手术中有以下好处:⑴针对不同异常中鼻甲,有的放矢地进行中鼻甲成型术,减少手术创伤,达到尽量恢复中鼻甲正常形态的目的。⑵尽量保留了中鼻甲主体,为慢性鼻窦炎术后复发再次行鼻内镜下鼻窦外科手术留下重要解剖标志。⑶中鼻甲成型术后,减少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的接触,有效减少术腔粘连。⑷接近正常中鼻甲形态,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中鼻甲全切除后出现的反射性头痛、鼻中隔结节、鼻窦闭锁等并发症。⑸中鼻甲成型术后,改善鼻道窦口复合体的通气、引流的环境,解决了引起慢性鼻窦炎发生的原因之一——中鼻甲异常。⑹中鼻甲成型术后,术腔宽敞,便于鼻内镜操作,也便于术后换药和检查。⑺中鼻甲成型,保留中鼻甲主体,不但保留了大部分中鼻甲黏膜,而且保留大部分分泌、免疫及屏障功能。本组治疗结果表明鼻内镜鼻窦外科手术对异常的中鼻甲适当矫形,既能保留中鼻甲主体,又保留其大部分分泌、免疫及屏障功能,减少术腔干痂的形成及肉芽、息肉的复发,提高鼻内镜鼻窦外科手术的治愈率,但影响慢性鼻窦炎手术疗效的因素诸多,中鼻甲矫形只是治疗慢性鼻窦炎过程中的一环,科学的治疗应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鼻窦的开放,中鼻甲、下鼻甲、鼻中隔、黏膜、鼻息肉的处理,术后鼻腔冲洗、换药等,只有这样,中鼻甲成型术的意义才可真正实现。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型术对合并有中鼻甲异常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6):134-135.
[2]张萍.鼻内镜手术异常中鼻甲的处理[J].陕西医学杂志,2010, 39(6):748.
[3]贾全凡,刘冬梅,王海生,等.中鼻甲部分切除治疗Ⅱ、Ⅲ型鼻窦炎疗效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1,17(4):306-307.
[4]韩德民,周兵.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31-132.
R765.4+1
B
1003—6350(2012)22—070—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2.22.026
2012-04-30)
黄业武(1969—),男,广西浦北县人,副主任医师,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