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平 蒋林峻 郑显兰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重庆 400014)
新型伤口敷料用于儿童下肢慢性伤口换药中的护理
蒋小平 蒋林峻 郑显兰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重庆 400014)
目的探讨新型伤口敷料在儿童下肢慢性伤口换药中的效果及应用。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3月共128例儿童创伤后遗慢性伤口采用了不同的换药处理并观察其应用效果,将病儿依床号分为两组,1~18床为对照组68例,19~36床为观察组60例。观察组采用新型敷料换药,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换药。观察两组病儿换药过程中的疼痛程度、伤口愈合情况,家长及病儿对新型敷料的接受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换药时病儿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伤口愈合效果更好,家长普遍接受新型敷料换药。结论新型伤口敷料用于儿童下肢慢性伤口换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且易被接受的,值得推广应用。
新型伤口敷料 慢性伤口 换药 护理
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项身体机能尚不成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及抵抗能力明显弱于成人,是创伤事故中的弱势群体,较容易发生严重或致命性损伤。我科每年收治各类创伤病儿数百例,创伤后遗的慢性伤口往往治疗周期长、效果差,且病儿要经历较多疼痛不适,家长的经济负担也较重。为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10年6月开始对观察组的病儿采用新型敷料进行湿性换药,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3月,共128例病儿,年龄1岁3个月~17岁8个月,平均年龄(6±2.7)岁。男79例,女39例。致伤原因:交通伤70例,高处坠落伤22例,碾压伤14例,其它损伤12例。伤口面积3~15cm×5~20cm,伴有窦道及潜行者65例;采用方便分组,1~18床为对照组68例,19~36床为观察组60例。两组病儿在年龄、性别、受伤原因、伤口深度、伤口大小以及部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伤口评估 专职护士接收患儿后,对其全身及伤口情况进行评估、测量、记录,设计伤口评估观察表,内容包括病儿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时间、病儿营养状况、局部组织灌注情况、伤口位置、大小深度、伤口基底及边缘状况、伤口渗液、气味等。伤口大小用尺子测量,窦道等深腔采用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测量。每次换药前均采集图片资料,疑有伤口感染者,采集创面渗出物作细菌培养。
1.2.2 伤口清洗 完成伤口评估后,有明显坏死组织的伤口,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用生理盐水冲净药液,无菌纱布拭干,采用1%聚维酮碘消毒1~2min后,再用生理盐水冲净药液,无菌纱布拭干。
1.2.3 观察组 按伤口外观颜色,将伤口分为黑期、黄期、红期、粉期,据伤口情况采用相应的敷料。伤口外观有干硬黑痂,基底附有无血管组织的坏死组织,使用施乐辉的清得佳水凝胶,表面盖脂质水胶体敷料优拓,外层敷料采用一张拧干的生理盐水纱布加两张干的无菌纱布覆盖;对有黄色分泌物覆盖且渗液多的伤口,或有腔洞的伤口,使用了优格的优赛(藻酸盐加水胶体敷料),外层用无菌纱布3~4张覆盖;对伤口基底颜色晦暗、渗出物有明显异味者,采用银离子敷料优拓SSD;伤口基底红润,组织呈生长阶段的,采用优拓加透明敷料。窦道和腔洞渗液多者,采用藻酸盐类敷料进行填塞,待渗液减少,基底红润时,用水凝胶填塞,可使腔洞较快闭合。换药间隙长短依据伤口具体情况而定,有的需要每天更换,有的间隔1~2d更换,最长者间隔3~4d。
1.2.4 对照组 进行伤口评估和清洗后,用1%聚维酮碘浸润无菌纱布或直接无菌纱布包裹伤口,有窦道者,以生理盐水纱条填塞。每天换药1~2次。
1.3 疼痛评估 换药后评估换药过程中疼痛情况。评估工具应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让患儿进行主观评分。量表为10分制,0分表示愉快,无疼痛,2分表示有一点疼痛,4分表示轻微疼痛,6分表示疼痛较明显,8分表示疼痛较严重,10分表示疼痛较剧烈。
1.4 效果评价 伤口渗液逐渐减少,黑色焦痂分离去除,疼痛减轻,无异味,可见颗粒状新鲜肉芽组织生长,伤口逐渐缩小,直到伤口愈合。
1.5 家长访谈 了解病儿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家长对换药的看法,对使用新型敷料的接受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病儿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1 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68例,伤口培养有细菌生长者37例,平均换药治疗时间(13±3.5)d,换药治疗最长时间4周。有39例病儿,换药治疗(8~10)d后,伤口床健康红润,转介给医师做植皮手术,伤口愈合;29例病儿经换药后,伤口完全愈合。对照组60例,伤口培养有细菌生长者33例,平均换药治疗时间(24±6.5)d,换药治疗时间最长为10周,采用植皮手术封闭伤口者45例,15例病儿瘢痕愈合。两组间平均换药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2.2 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病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尤其在揭敷料的环节,观察组病儿几乎没有疼痛感,或感受到轻微疼痛;而对照组病儿感觉疼痛剧烈。
2.3 家长对新型敷料的接受情况 55个家长完全接受,并肯定其治疗效果,认为物有所值。13个家长开始较怀疑其较高的价格,但随着伤口明显转好,也能接受。
3.1 新型伤口护理敷料种类较多[1-2],但很多文献报道多应用于为成年人的慢性、难治性伤口[3-4],对儿童患者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则报道较少[5]。我们在本组观察病例中采用的新型敷料,有透明半透性敷料、水胶体类敷料、水凝胶类敷料、藻酸盐敷料、泡沫类敷料(海绵类敷料)、抗菌敷料及油纱类敷料等,应用中未发现有过敏或不适的现象,而且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时痒痛程度轻,易于被病儿及家长接受。
3.2 在观察组中,有39个病例采用了植皮手术封闭创面,在前期伤口床的准备中,我们较多使用了优赛,其主要成分为藻酸盐加水胶体,其原料是从海藻中提取的藻蛋白酸,敷料跟纱布一样柔软,容易折叠,敷贴容易,同时也是一个理想的填充体,用于窦道和腔隙的填塞或引流。它可以将创面与外界环境隔离,造成一个低氧、微酸、湿润、有利于创面生长的环境,且能防止外界细菌侵入。更换时可很容易完整地脱离创面,减轻病儿揭除一般敷料时的疼痛,增加病儿的舒适感。使用优赛换药3~4次后,伤口床干净、红润,肉芽生长健康,可以接受植皮手术。
3.3 新型伤口敷料为伤口提供了适宜的湿性愈合环境和理想的温度、湿度、pH值,伤口表面不结痂,加速了上皮细胞的爬行,自溶性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可以根据渗液量的多少改为隔日或隔数日换药,减少了换药次数。减少了更换敷料时对创面的损伤,从而减轻了静止、移动和更换敷料时的疼痛;同时能加速组织生长,对伤口的愈合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儿科临床中推广应用。
[1]杨戈.慢性伤口护理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1):131-133.
[2]许冬梅.湿性愈合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5):22-24.
[3]韦健贤,周震.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伤口处理中的实践[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9(1):74.
[4]刘立,付景丽.新型伤口敷料用于下肢慢性溃疡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48-749.
[5]Martin F T,O Sullivan J B,Regan P J,et al.Hydrocolliod dressing in pediatric burns may decrease operative intervention rates[J].J pediatric Surgey,2010,45(3):600-605.
New wound dressing Chronic wound Dressing Nursing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2-6975(2012)18-1721-03
蒋小平(1969-),女,重庆,硕士,副主任护师,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
201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