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晨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常熟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5500)
支气管哮喘是以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慢性呼吸疾病。目前临床上哮喘治疗多采用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一般疗程较长,患者对长期使用激素的副作用比较担忧,按时用药的依从性差,停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近年笔者采用涤痰祛风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观察病例共120例,均为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7~65岁,平均(42.78±9.45)岁;平均病程(12.7±7.3)年。对照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16~65岁,平均(45.62±9.12)岁;平均病程(12.1±8.9)年。两组在年龄、症状、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诊断及辨证标准。
年龄≥16岁但<65岁,按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属轻、中度哮喘发作。排除重度哮喘发作、合并心脑血管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的哮喘患者。
对照组常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400 μg/次,早晚各1次。急性发作期按需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200 μ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涤痰祛风定喘汤治疗。基本方药物组成:炙麻黄8 g,杏仁10 g,款冬12 g,半夏10 g,桑白皮15 g,地龙15 g,五味子10 g。每日1剂,加水煎取500 mL,分早、晚各1次温服。加减:冷哮加干姜、细辛、苏子;热哮加黄芩、鱼腥草;痰多者加瓜蒌、贝母、陈皮、茯苓、胆南星;血瘀者加丹参、归尾;肺脾两虚者加党参、黄芪;肾虚加仙灵脾、河车粉。两组观察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治愈:哮喘控制,症状、体征消失;好转:哮喘缓解或发作次数减少,肺部哮鸣音较前明显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病情恶化者。
治疗组60例,治愈23例,好转3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60例,治愈14例,好转3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1.67%。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治愈23例,3个月后复发4例,复发率17.4%;对照组治愈14例,3个月后复发5例,复发率3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评分为(21.6±2.7)分,对照组为(19.7±4.1)分。两组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学“哮病”范畴,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慢性肺系疾病。中医学认为,哮病系因宿痰伏肺,复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痰气相搏,壅阻气道,肺失宣降,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病理因素以痰为根本,宿痰内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是哮喘反复发作的根本病理环节所在[4]。对于哮喘的治疗,周仲瑛教授提出“发时未必皆实,故不尽攻邪,当标本兼顾;平时未必皆虚,亦非全恃攻正,当治本顾标”的辩证思想,并且认为风痰阻肺之病机贯穿哮喘病的全过程,祛风化痰是哮喘各期的基本治法[5]。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炎症可导致气道高反应,出现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气道慢性炎症是哮喘的基本病变,气道高反应是哮喘的基本特征。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
涤痰祛风定喘汤是在《扶寿精方》定喘汤的基础上化裁而成。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杏仁肃降肺气、止咳平喘,桑白皮清泄肺热,地龙清热熄风解痉平喘,款冬、半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麻黄、五味子相配,一散一收,既增止咳平喘之功,又防麻黄辛散太过耗伤肺气。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兼治,共奏宣降肺气,止咳平喘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水溶性提取物有镇咳作用,麻黄挥发油对实验性气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含有效成分甲基麻黄碱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6]。地龙具有舒张支气管、解热镇静、平喘作用[6]。通过临床观察表明,涤痰祛风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在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及复发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涤痰祛风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肯定、疗程短、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l(3):177-1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1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7.
[4]李健民.止嗽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09,24(5):46-47.
[5]王志英,周学平,郭立中,等.周仲瑛教授从风痰论治支气管哮喘的经验介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6(1):67-69.
[6]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1;1 424;1 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