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金波
沉默的语用功能及其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 徐金波
沉默在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沉默的功能和作用不再仅仅是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话题,同时它是非言语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广义语言学研究的范畴,成为跨文化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了英语课堂上出现沉默的原因,以及沉默在课堂上的语用功能,借此来增强教师在教学中对沉默功能的认识,同时充分利用沉默,提高课堂交际的成功性和有效性。
沉默;英语课堂;语用功能
美国学者Larry A.Samovar和Richard E.Porter在合著的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有这样一段描写:In response to the question “Will you marry me? ”silence in English would be interpreted as uncertainty,in Japanese it would be interpreted as acceptance,in lgbo,it would be considered as a denial if the woman was to continue to stand there,and acceptance if she ran away.由此可见,这里的silence并不是毫无意义。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沉默有着不同的含义。在非洲,还有这样的谚语:Silence is also speech;中国也有 “一切尽在不言中”、“沉默是金”等说法。这些说明沉默在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沉默的功能和作用不再仅仅是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话题,同时它是非言语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广义语言学研究的范畴,成为跨文化研究的热点。
交流在人类的生活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它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是所有联系的基础。Andersen认为交流是个动态的过程,通过象征到使用符号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影响其他人的认识:从信息发出者的角度来看,信息发出者通过希望的方式来影响接收者的认知,从接收者的角度来看,他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释并做出反应。在这个定义中,交流双方使用符号来进行互动。一般说来,语言被认为是交流的符号,Kasher提出语言有两大功能:交流的工具和思考的手段。但是从现实生活的很多例子来看,除了语言,很多其他方式也被看作是交流的符号,如微笑、握手、面部表情、距离、沉默等。所有这些可以概括为非言语行为,它传递的信息与语言信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非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相互结合构成了完整的交流体系,共同支撑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沉默是非言语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语码,在交流中传递着信息。沉默指不伴随其他行为特征的无声言语,即静止沉默(still silence)。 E.Hall认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深刻得多,因为有声语言往往把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隐藏了起来”。沉默的形式在各种文化中都是一样的,而且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只是在不同的文化中,对沉默的内涵理解是不同的。比如,在东方文化中,人们习惯使用沉默,对此持积极态度,尤其中国、日本为主,“此时无声胜有声”(Silence speakers louder than words)”,听者的沉默在具体的语境中可表示对说话者的赞同、反对、理解或迷惑;在西方文化中,人们使用沉默的频率要低并对此抱消极态度,以美国为代表,沉默隐示一种不成功的交际,或暗示谈话到此为止。
《读者》有一篇文章讲述一个外教用聊天的方式教他们学习英语,在他组织的考试中,笔试成绩只占30%,听力和口语占60%,还有10%是对性格等方面的测试。在他所教的学生中,有两个在全省英语口语电视大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但是中国的家长却说他的教学方法只会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吃亏。
正像前面所说的那样,沉默是非言语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一样,都是信息和情感的载体,它在形式上是一种精密代码,有规定性和稳定性,同时它又具有可变性,随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同一个行为动作在不同的文化中表示不同的意义和感情色彩。每一种文化背景下都有沉默,可是不同文化的人对沉默的理解和使用频率都是不一样的,沉默的语用功能也是不一样的。
Jensen将沉默的功能分为:沉默可以是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也可破坏沟通;它可代表尊重、友善、接纳,是双方发生冲突后的一个沉思和情感受伤后的治愈阶段,也可表示蔑视、不友善、冷眼、挑衅甚至敌对;它可表示理解和加深自我意识,也可掩盖思想和感受;它可表示对先前说法的肯定,也可表示反对;它可传达对他人的重视,也可看作不表示任何意见和想法。从Jensen的分式可以看出沉默的复杂性,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它传达着微妙的意义。
在西方社会中对沉默持消极态度,比如在商业谈判中,中国人的沉默会被美国人认为是缺乏热情,对此不感兴趣;日常生活中,在长辈面前中国人的沉默表示尊重和孝敬,但美国人会认为这样是没有主见和判断力的表现。不同文化赋予同样行为不同的意义,英语教学势必考虑中国的具体情况,使学生在了解国外文化的同时,意识到本国文化的功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沉默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成功而有效的交际。
首先,适当的沉默可以给交际双方思考的时间,让彼此理解对方的含义,并尽可能地给出合适的反应。中国有“三思而后行”的谚语,沉默在中国文化中有利于思考,人们在碰到困难的时候也倾向于安静地一个人思考。所以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再加上这毕竟是两门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的转化,教师在这个时候保持一定时间的沉默有利于学生们思考吸收所学的东西,并将他们储存在自己的记忆库里,为语言输出做准备。当然,沉默的时间根据问题的长短、难易等有所变化,过长时间的沉默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的缓慢,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其次,沉默在一定的语境中有强调的作用。一般来说,课堂教学都是有声教学,教师的职能,引用韩愈的表述,“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需要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有声语言是无标志性行为,而在说话过程中偶尔的停顿和沉默就被赋予特殊的含义,成为标志性行为,往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暗示话题的转换或提醒他们注意重要的信息。所以,演讲与口才学讲究“抑扬顿挫”,其中“顿”就表明了恰如其分的沉默强调了说话者所要传达的信息。
最后,沉默暗示教师和学生话轮的转化。交流是至少两个人之间的信息互动。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他会稍作停顿,这短时间的沉默暗示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考虑并给予回答,交际中的接收者接收了沉默所带来的信息,对问题进行回应,成为信息发出者。交际过程中,教师虽然没有具体指出学生的下一步行为,但无声的沉默使交际双方成功地完成了话轮的转换。
当然,沉默是一种复杂的非言语行为,它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对它的理解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课堂语境中的沉默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挑战。许多学者对如何避免课堂上的沉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了一定的结论。但同时,沉默在中国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根植于并影响着生活在这个文化中的人们。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沉默在交流中的功能,借此来增强教师在教学中对沉默功能的认识,同时充分利用沉默,提高课堂交际的成功性和有效性。
[1]Andersen,K.E.1972.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California: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Inc.
[2]Jensen,J.Vermon.1973.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ETC(30):245-247.
[3]Kasher,A..ed.1999.Pragmatics:Crittcal Concepts.Volume V.London&New York:Routledge.
[4]Larry A.Samovar& Richard E.Porter.2000.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3rd edi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5]范志燕.沉默 言语 交际[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
[6]龚智敏.对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探讨[J].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3).
[7]黄韵琳,覃儒奎.论非言语行为(沉默)的文化内涵[J].重庆大学学报,2003,(6).
[8]李君文.非言语行为的跨文化差异——“沉默”的文化涵义对比[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1).
[9]牛强.论二语习得中将理解和产出合二为一的外语学习策略[J].外语界,2002,(1).
[10]熊源伟,余明阳.人际传播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11]张博宇.谈如何打破沉默的英语课堂气氛[J].北方经贸,2004,(1).
[12]张小娴.三月里的幸福饼[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徐金波/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