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燕
我国高等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高级应用人才的重任。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学习模式,非正式学习成为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学习方式。非正式学习也应该成为高校教师的主要学习方式。目前,网络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从而为非正式学习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使非正式学习具有强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主要手段。
近年来,有关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有许多学者取得较好的成果。 Francisco J.García-Pealvo 研究了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特点,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策略。Rebecca Vivian研究了网络环境非正式学习的特点,并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网络环境非正式学习的有效性。黄龙翔对非正式学习环境下的移动语言学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通过对两名学习方式各异的学生进行校外创作活动的认知历程分析发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家长和移动技术的支持对非正式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语言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张艳红对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定义进行了探讨,并且进行了深入地对比分析,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学习分类理论的发展,三分法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学习分类法。忽海娜结合大学生学习的实际,利用Web2.0环境下的工具,构建了非正式学习环境的模式,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和个人能力的提高。廖守琴从长尾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网络非正式学习的基本含义,并且探讨了构成要素。陈明选等人分析了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非正式学习的特征和产生的影响,对创建网络学习环境和资源等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严春辉等人对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络非正式学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要倡导与培养该专业学生学会利用网络非正式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目前网络非正式学习的研究仅仅是讨论学生,但是关于网络下非正式学习对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研究比较少见。
网络技术促进了非正式学习的发展,非正式学习是依靠网络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习方式得到了极大的变革。基于网络的非正式学习是指在平时生活、工作以及社交中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方式,可以实现“做中学,玩中学”,从而能够满足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需求。从学习模式来看,网络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网络互动的合作学习方式和网络独立探究的学习方式。从目的有没有确定和在学习阶段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学习,主要分为自主学习、偶然学习以及社会化学习三种方式。
基于网络的非正式学习相对传统的非正式学习具有更大的优势,学习地点具有较大的任意性,学习过程中更加强调协作精神,学习方式也多种多样,学习内容更加丰富,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特征如下:
学习支持体系更为强大,学习软件和工具能够使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的非正式学习集合了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各种相关技术,把网络作为平台,为高校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且将不同的教育内容加以整合,可以为高校教师提供丰富的用户体验。
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的非正式学习具有较大的学习自主性,在学习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可以自我发起,自我负责,不会依附于他人,高校教师成为了学习的主体。高校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能力提高的需要和环境下不断地进行调节并且选择恰当的工具集,从而能够形成一个需要模型。在基于网络的非正式学习阶段,高校教师可以决定学习的来源、学习的方式以及和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方式。
个性化首先反映在教师提供的能够整合众多工具以及服务的功能;教师能够依据自己喜好的形式去利用这些工具和服务建立属于他自身的非正式学习方式,从而能够适应教师的学习实际情况。因此,个性化不但是反映在表面上不同的工具和页面设置等,而且能够反映在每一个教师选择的工具平台所体现的个人爱好以及教学能力提高的需求。
非正式化是主要体现在网络非正式学习的渠道。网络非正式学习的渠道主要反映在众多网络社会性软件的使用,和正式学习进行比较,网络非正式学习具有更低的学习曲线,能够被教师所掌握。此外,非正式学习包括更为广泛的学习渠道和更为深入地交流。
网络技术为教师进行非正式学习提供较为有利的技术支持。在网络技术飞跃发展的同时,特别是网络时代,教师应该凭借其“可读、可写、可共享”的特点,在平时通过博客、BBS等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感想、体会以及疑问等,同时也能够发布信息和其他教师进行深入地交流和沟通。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非正式学习的形成除了教师的学习兴趣、教学能力提升的需求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外,同时也是对正式学习中相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正式学习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教师的知觉思维不能有效地被调动起来。网络环境下包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能够自主地利用非正式学习方式,对正式学习中的学习知识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以及课后的再思考,从而有利于教师对和教学能力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且能够较好地掌握、应用以及创新知识。网络非正式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并且能够发挥网络非正式学习的优势,属于一种高效提高教学能力的方式。
在网络环境中,信息比较多。教师利用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非正式学习过程中,通过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学习者在网络上的学习,常带有偶发性、随机性、瞬时性等特点,零散的学知识,由于事先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或问题中心,通常情况缺少一定的学习目标;在网络的非线性链接内容的影响下,教师可能陷入迷途,同时还会消耗大量的学习时间;一些教师认为网络一种娱乐平台,不具备学习的目的性以及学习内容的有效性。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网络非正式学习之前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学习计划。
在网络平台上拥有多种社会性网站和学习手段来支持非正式学习,从而扩大了教师的视野,然而一些教师在网络中进行自主学习过程中还保留着原有的学习习惯,从而没有形成较好的网络个人知识管理策略,通常较少地把网络学习资料组织化来支持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因此,需要教师学会应用网络中符合个体的社会性软件来对个人知识管理进行有效地监督。
教师在进行网络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学习通过是比较随意的,学习时间不是很长,学习内容也比较少,难以形成非常符合自身教学能力提高的学习手段。网络非正式学习需要教师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亲自领会教学能力提高的方式,建立自身的思维模式,从而能够有利于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教师由于没有带着问题目标在网络随意地浏览,从而导致时间的大量流失,并且抱怨无法发现想要的资源,通常情况缺乏对自身的审视。因为网络非正式学习的主动权通常掌握在教师的手中,怎样评价自身网络学习的效果,主要依靠教师的个人反思水平。反思属于比较有效的非正式学习形式。
高校教师应该利用基于网络的非正式学习方式进行知识深化,从而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教学能力相关知识的理解、吸收、应用以及分析。知识深化的过程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网络非正式学习模式,即自主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模式以及团体学习,并且进行深入的知识交流、发布以及共享等网络非正式学习。
1.自主学习模式:高校教师获得有关教学能力的知识后,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从外部获取的与教学能力相关的知识都需要经过高校教师的深入理解、细致思考和较好地融会贯通才能转化为自身的知识,高校教师在工作、生活过程中通过阅读、思考、领悟以及体会等方式获取新知的方式就是自主学习方式。高校教师可以在网络查阅相关知识、通过网络课堂掌握相关知识、通过发博客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RSS订阅其他人的博客获取知识。高校教师在网络非正式学习的同时利用网络书签、评论等方式提高教学能力。
2.合作式学习模式:这种网络非正式学习模式主要在两人间产生,例如,两个比较好的教师之间进行的互动。通过也可以在分别由若干教师组成的团队之间的互动,例如,通过网络论坛进行有关教学能力的专题探讨,通过网络课堂有关教学能力的讲座进行学习和交流,主要是关于教学能力的主题,在交流的过程中各个教师之间可以采用如下的形式:探讨、辩论、协作等方式对有关教学能力的问题进行论证,从而能够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从而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识创新
有关教学能力知识的学习主要目的是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且不断增强和教学能力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网络非正式学习知识创新主要反映在教师凭借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处理实际教学问题,进而能够对相关知识有更为深入地认识,并且能够找出新的规律,提出新的教学手段,丰富和教学能力相关的知识,从而极大地发挥出网络非正式学习的潜在价值。知识创新是教师解决教学能力提高的体现,同时也是提高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教学能力提高问题处理要求教师积极地利用相关知识处于实际问题,主要反映在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从而能够获得新的经验和知识。
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在掌握教学能力时对相关知识的总结和管理,在网络时代已经成为了教师的网络非正式学习应该具有的关键能力。教师应该有效地管理个人知识,从而可以使和教学能力提高的相关碎片知识得到整合,从而能够使相长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得到升华;此外,也可以有利于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构建和内化。在网络非正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良好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力能够使知识学习与知识管理成为一个整体。
基于网络的非正式学习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能够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网络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已经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促进高校教育目的达成。目前,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正在不断的提升,但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基于网络的非正式学习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不断提高,高校教师应该凭借网络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方式不断地提高教学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
[1]黄建军,郭绍青.web X.0时代的媒体变化与非正式学习环境创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0,(4):11-15.
[2]丁春琴.浅析高校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J].高等教育,2010,(1):37-39.
[3]王春玲.美国大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举措[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85-88.
[4]曹贤中,何仁生,郑采星等.国内网络学习适应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