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南京 210009)
邹韬奋报刊编辑思想中的服务理念
陈怡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南京 210009)
邹韬奋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优秀的编辑家和出版家。他的优秀编辑思想中的服务理念影响和激励着现在的编辑工作者。服务理念是邹韬奋报刊编辑思想的精华,阐述了邹韬奋服务民众、服务大目标的先进思想和具体表现形式,对现今的编辑出版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邹韬奋;报刊编辑思想;服务理念
邹韬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编辑家和出版家,他终身以文化传播事业为己任,置身于时代变革风云第一线,被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他一生创办过六报一刊,其中的《生活》周刊最具影响力,其独具特色的“读者信箱”专栏最为引人注目,以犀利的文笔、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成为当时一个主持正义的舆论阵地;1932年发行量最高达15.5万份,开创了当时全国报刊发行量的最新记录,与全国性的大报《申报》、《新闻报》的发行量并驾齐驱。他创造了新闻出版史上的奇迹。
邹韬奋又是一位编辑出版文化大师,他独到的理性思想犹如一盏明灯不仅照耀和影响了当时的一代人,还不断照耀着出版业前进的航船,韬奋精神是新闻出版业不断开拓创新的灵魂。纵观邹韬奋从事编辑出版事业的历程可看出,他自始至终将“服务理念”奉为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信条。“服务理念”是邹韬奋编辑出版思想的精华。他对期刊编辑工作的热爱使我们为之震撼,研究其报刊编辑思想中的服务理念,对现今的编辑出版活动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邹韬奋报刊编辑思想的核心和精华是为民众服务和为大目标服务的服务理念,它直接体现了邹韬奋编辑出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且将两者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邹韬奋先生办刊不仅是为民众服务,而且他还根据当时的形势变化,立足现实,与时俱进地为大目标服务。他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更新期刊的历史内容,承担了历史赋予的责任。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服务理念也各有侧重,具体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为民众服务
1926年,邹韬奋主持《生活》周刊后,一改过去的风格,由探讨个人职业、生计问题转为以关注时事政治社会问题、追求进步为办刊目标。他在《〈生活〉周刊究竟是谁的?》一文中指出:“我们办这个周刊不是替任何个人培植势力,不是替任何机关培植势力,是要藉此机会尽我们的心力为社会服务。求有裨于社会上的一般人,尤其注意的是要种种方面引起社会服务社会的心愿,服务所应具的精神及德行。”[1]446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1933年邹韬奋被迫流亡伦敦,他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急剧的质的变化。邹韬奋对于民众的理解从局限于民主主义者的认识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民众”认识。1936年,他在《〈生活日报〉创办经过和发展计划》一文中说:“我不想做资本家,不想做大官,更不想做报界大王。我只有一个理想,就是创办一种为大众所爱读、为大众作喉舌的刊物……我们一定要创办一种真正代表大众利益的日报。”[2]117
从上可以看出,邹韬奋认为,立足社会、为民众服务、促进社会的进步,是办刊的真正目的。只有这样,邹韬奋所办的报刊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正义和真理的化身。毛泽东主席评价邹韬奋“热爱人民,真诚的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①转引自邹家骊编著《忆韬奋》,学林出版社1985年版,第515页。.
(二)为大目标服务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矛盾明显激化,邹韬奋意识到要与时俱进,要让民众意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并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去。他积极调整了《生活》周刊的办刊方向,一改“有趣味、有价值”的办刊方向,将《生活》办成关注时事新闻、聚集时政的评述性刊物,报道了大量抗日新闻事件。邹韬奋意识到:“我们要借本刊对民族解放前途,对大众解放前途,尽一部分的贡献,换句话说,我们不是为办本刊而办本刊,只不过把本刊作为努力于我们大目标的一种工具。再说得明确些,我们是在民族解放、大众解放的大目标之下,努力于‘一部分’和‘一种’的工作”[3]382。从这里可以看出,邹韬奋强调办报刊的真正价值在于有利于时代的大目标,而当时的大目标就是民族解放、大众解放。报刊作为为时代大目标服务的工具中的一种,也只是完成为时代大目标服务的总任务中的“一部分”,这是邹韬奋报刊编辑思想中为大目标服务的真正内涵。
1935年,邹韬奋创办的《大众生活》周刊也报道了积极、进步的思想,为推进“一二九”学生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36年,邹韬奋被捕入狱,出狱后又创办了《抗战》三日刊,寄希望于中国共产党来救亡图存,刊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文章,并大量报道八路军抗日的新闻。
由此可见,邹韬奋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能立足现实,始终坚持为为民众服务和为大目标服务的宗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构建相应的思想言论,将积极进步的思想激励和鼓舞着劳苦大众,对读者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宣传和引导作用。这与他本人不断要求进步、忧国忧民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在邹韬奋的办刊生涯中,他秉承时代赋予他的历史使命,赋予了刊物先进的思想文化内涵。
邹韬奋在为广大民众服务的理念引导下,在办刊和编辑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将创新精神与服务理念相结合,创造了其编辑出版事业中的辉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富含创新的服务理念
1.内容创新
编辑活动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繁荣而不断发展的,编辑主体劳动本身就是一种综合与创新,它推动着编辑出版业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社会文化事业的兴衰。
邹韬奋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编辑家,他提倡内容上一定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他指出:“若使刊物独具个性或特色,最重要要有创造的精神,刊物内容不能‘人云亦云’,格式不能‘亦步亦趋’,否则就是刊物的尾巴主义。”[4]因此,办刊最重要的是内容创新性。邹韬奋早先将《生活》周刊的编辑风格定位在编辑“有趣味、有价值”的内容,就是从期刊内容上求质量、做文章。他在期刊内容上力求精辟,他深知尤其是周刊,内容贵精不贵多、要使读者看一篇得一篇的益处。
邹韬奋在强调期刊的“有价值”的内容同时,还兼顾到期刊的“趣味性”。他选取雅俗共赏的事件和材料来开辟专栏,他希望和读者交朋友,要和读者“促膝谈心”,而且是有价值的谈天。他期望读者读完他所编辑的短小而精悍的刊物能增加生活上的快乐,解脱生活上的烦闷。他认为“有价值”和“有趣味”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他将两者有机地协调融合于期刊栏目中,使《生活》周刊成为当时最为引人注目的、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之一。
无论是内容的价值还是趣味,其目的都在读者,他期望读者能从中受益;他积极探求内容的创新与开拓,正是其服务读者理念的体现。
2.文字上创新
邹韬奋要求报刊成为“民众喉舌”,他在文字上的创新点在于提倡大众化的“明显畅快”。邹韬奋认为,要让报刊走向民众,必须满足最大多数群众的文化需要,而不是高深的理论书,这样最广大民众才能提高文化水平,中国才能进步,摆脱落后。他认为,要实现报刊民众化,其基础在于文字大众化。邹韬奋在主编《生活》周刊时,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力避“估屈瞥牙”的贵族式文字[2]68。他要竭尽全力使自己所办的报刊让绝大多数民众都能读懂,使刊物成为大多数人的刊物,而不是少数人的刊物。他在主办《生活日报》时,写论文和新闻时尽量用口语,真正实现了文字的“大众化”。
邹韬奋在推广文字大众化的同时,还积极推崇采用简易文字。他认为,文字能表现社会意识,推广文化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字,应提倡大众的文化,而非小众的文化。他主张在“形式上”和“意识上”都要实现文字大众化,中国文字的大众化要取得进步,必须从意识上根除封建残留。
很显然,邹韬奋推广文字大众化、推崇简易文字,其创新的立足点正在于便利大众、服务大众,进而提升大众。
3.编排格式创新
邹韬奋不仅在报刊内容编辑和文字上有创新点,他还坚持形式上的多样化,力求创新,并将内容创新和编排格式创新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内容新颖要配之以独特形式,形式创新也凸显内容独到,二者相得益彰。
邹韬奋所追求的编排方式是使版面新颖独特、生动活泼、引人注目。他主编《生活》周刊时,在编排上半年或一年就要有些改革,努力使版面独树一帜。他在上海出版《生活星期刊》时,采用当时其他期刊很少采用的八开本,编排令人耳目一新。邹韬奋编排方式最具创新性的代表是《大众生活》,封面采用套色照片,印刷鲜明精美,并与期刊的内容巧妙配合,常使人过目不忘。
邹韬奋在编排《生活日报》时非常重视其个性和特色,且特别注重内容与标题的一致性。每版常常图文并茂,在报道国内外新闻中也时常穿插漫画,使读者在阅读之余也可欣赏漫画。《全民抗战》的编排也富有特色。每期的封面和封底,都采用新颖生动的影写版画或照片,这样可吸引读者的眼球。另外,他还恰当地运用插图以引起读者格外注意,另外加上说明文字以增强效果,常使读者眼前一亮。
为了引起读者的关注,邹韬奋还通过经常变换、增加期刊栏目来不断创新和探索。他先后在《生活》周刊设立了几十个栏目,除了当时大众耳熟能详的“小言论”、“信箱”栏目外,他还首创了“长篇连载”、“漫笔”、“通讯”、“一周鸟瞰”、“小评坛”等栏目。读者对邹韬奋新颖独特的报刊编排风格,尤为认可。读者只需从期刊的封面、封底、作者等方面,便知是邹韬奋主编的期刊。从以下事例可窥一斑:自《生活》周刊被查封以后,原《生活》周刊的编辑出版人员继续出版,原周刊改名为《新生》周刊,出版风格与《生活》风格相近,并被读者迅速接受,销量最多时达到十万份。生活书店出版的书籍在封面构图的设计、书内扉页、版权页以及插页的处理都各具独特的装帧风格和特色。由此可见,邹韬奋在编排形式上的创新是非常成功的。
纵观邹韬奋在三十年代的编辑活动,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贯穿其中,无论是内容上、文字上、编排格式都时有所突破和创新。这源于邹韬奋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认为办刊必须要办一本开卷有益的报刊,绝不能浪费读者宝贵的时间和金钱。显而易见,邹韬奋正是出于对读者大众的重视,才特别强调和重视培养报刊编辑的创新精神。这一点,对现今的编辑出版工作和编辑学研究亦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二)“以人为本”的服务读者理念
报刊要能得到长足的发展,编辑一定要“以人为本”。邹韬奋十分推崇“以人为本”的服务读者理念。他认为,如果报刊离开了读者,就没有生存的意义,报刊的存在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需要。
1.“心存读者”,以读者利益为中心,为读者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
邹韬奋始终秉着办报刊定要成为读者“有益的精神食粮”、“常在进步途上的益友”的思想。他认为这是编辑出版工作的首要原则。他强调,优秀的精神食粮是确保“有趣味、有价值”的内容,有创新性的编排格式,力求“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校对印刷无差错,及时呈现给读者。1930年,邹韬奋确定《生活》周刊的办刊方针:以读者利益为中心、以社会改造为目的。他最充分体现读者意识的地方在于增设“读者信箱”专栏,创新性地用“读者信箱”架起了沟通编辑与读者的桥梁,为读者提供了发表言论的园地。
他要求每一位编辑都有读者意识。编辑要能具备敏锐的思想和眼光,能把握和确保报刊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编辑要针对不同读者群选择适合的形式来解决问题,使读者喜闻乐见,同时还要对报刊合理定价,让读者觉得物有所值。
邹韬奋将读者利益置于首位,他的择稿原则是唯好稿就用。他不畏权势,不管长幼、名人与否,只要有精彩的内容,有益于读者的,唯好稿是用。
邹韬奋以这种刚正不阿、以人为本、为读者负责的态度,在读者与权势之间,坚持正义,维护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他主办的报刊成为主持正义的舆论阵地。
2.认真做好读者工作,热心为读者服务
邹韬奋认为读者是出版之源,出版若脱离了读者则为无源之水。他主持《生活》周刊以来就不断服务读者,他不仅编好报刊,还不断为读者提供服务,成立了生活书店,并对编辑也提出为读者服务的要求。他开辟了独具特色的《信箱》栏目,出发点也是为读者服务,他每天都一丝不苟地对待读者来信,他认为阅读读者来信是他们最快乐的事,他和同事们一起解答读者的各种生活疑难问题,还亲自答复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邹韬奋的“以人为本”的服务读者理念对现今的编辑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国的一些新闻媒体和期刊在盲目追求经济的同时,常常忽略和弱化了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服务的读者意识,将读者放在从属的位置,这样的报刊最终会被社会淘汰和淡忘,不具备长久生存的价值。
邹韬奋的报刊服务理念在当前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给编辑出版工作者树立了杰出的榜样。为民众服务、为大目标服务,立足现实、与时俱进的理念和独具特色的报刊编辑改革创新思想,都给现今的编辑工作以很好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他始终本着“以人为本”、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处处为读者着想,真正做到办好报刊,使报刊成为读者的良师益友,他将办刊作为自己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他不仅具备了一名编辑学家优良的素养,还通过办刊改变了国人的思想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编辑思想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我们要借鉴邹韬奋的报刊编辑思想中的服务理念来指导现今的编辑出版工作,结合现今的工作和实际情况,将他的思想不断完善和发展。
[1]邹韬奋.《生活》周刊究竟是谁的?[M]//韬奋全集:第5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28.
[2]穆欣.韬奋新闻工作文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
[3]邹韬奋.邹韬奋文集:第1卷[M].上海:三联书店,1956.
[4]邹韬奋.经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
Zou Taofen’s Service Concept of Editorial Thought of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CHEN Yi
(Journal Editorial Board, Nanjing Industri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
Mr Zou Taofen was an excellent editor and publishing specialist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modern publication.Editors were influenced and excited by his excellent service concept of editorial thought of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Service concept was essence of Zou Taofen’s editorial thought of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His advanced service concept of serving the people and serving the great goal and their manifestation were expatiated on. It was an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editing and publishing activities.
Zou Taofen;editorial thought of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service concept
G206
A
1008-2794(2012)09-0117-04
(责任编辑:韩廷俊)
2012-08-30
陈怡(1972—),女,江苏苏州人,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编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