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够+A”格式研究

2012-04-02 06:57侯超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客观性副词绳子

侯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 210097)

现代汉语“够+A”格式研究

侯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 210097)

“够+A”式可以再分为“够1+A”(“够”为动词)和“够2+A”(“够”为副词),这两种格式中的“A”有不同的限制条件,不同类型的形容词进入“够+A”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构含义。“够+A+的”形式上也可以再分为“够1+A+的”和“够2+A+的”,两式中“的”的功能差异明显。“够1+A”和“不够1+A”是形式和意义的对称,“够2+A”和“不够2+A”的对称只是形式上的对称。“够+A+吗?”“够不够+A?”中的“够”只能是动词,不同类型的形容词进入这两种格式的规律不同。

现代汉语;够;够+A

一、“够+A”式里的“够”

《现代汉语八百词》(下文简称《八百词》)指出“够”修饰形容词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示达到一定标准。形容词只能是积极意义的,不能是相应的反义词”。例如:别接了,绳子已经够长了(*够短)。|你看够不够宽?——够宽了(*够窄)。二是“表示程度高。形容词可以是积极意义的,也可以是消极意义。句尾多加‘的’或‘了’”。例如:天气够冷的|这件事够糟糕的|如今的儿童够幸福的|炼钢工人可够辛苦的|老大爷待我们够好了|他们已经够忙了,别再给他们加任务了|不要再说了,人家已经够为难的了。[1]235

《八百词》认为上述两种情况里的“够”都是副词。周小兵(下文用“周文”代指)同意第二种情况里的“够”是副词,但认为第一种情况中的“够”是动词。理由如下:(1)“表示达到一定标准”的,不应该是副词,而是动词。(2)这种格式可以用“不”否定,可以放在“~不~”格式里,可以单独回答问题。[2]31《现代汉语词典》中“够”有四个义项:(1)动词,数量上可以满足需要:钱够不够?|老觉得时间不够用|这首歌我听多少遍也不够。(2)动词,达到某一标准或某种程度:够格|够条件|绳子够不够长?(3)副词,表示程度高:天够冷的|这椅子够结实的。(4)动词,(用手等)伸向不易达到的地方去接触或拿来:够不着|够得着。[3]484其中第2个和第3个义项与“够A”直接相关。

综合各家观点,“够+A”中“够”的词性应该依据“够”的含义来判定,即“表示达到一定的标准或某种程度”时,其中的“够”是动词;“表示程度高”时,其中的“够”是副词。也就是说“够+A”应该分为两种情况:够1+A(“够1”为动词)和够2+A(“够2”为副词)。“够1+ A”与“够2+A”区别明显,从它们的变换方式可以看出。“够1+A”可作如下变换:

(1)别接了,绳子够长了。→别接了,绳子的长度够了。

(2)这房子够大了。→这房子的大小够了。

“够2+A”则不能作上述变换,例如:

(3)别减了,绳子够短了。→*别减了,绳子的长度够了。

(4)别减了,你已经够轻了。→*别减了,你的重量已经够了。

“够2+A”中“够”可被“很”等程度副词替换,例如:

(5)这床够长了,我还没见过更长的。→这床很长了,我还没见过更长的。

(6)我们已经够积极了,一大早就赶来了。→我们已经很积极了,一大早就赶来了。(7)生活已经够惨了。→生活已经很惨了。(8)这个孩子够笨了,三年级还不会加法。→这个孩子很笨了,三年级还不会加法。

“别接了,绳子已经够长了”是歧义句,其中“够”既可以看作动词,也可以看作副词。当“够”为动词时,其含义是绳子的长度已经达到需要的标准;当“够”为副词时,其含义是绳子的长度已经超过所需要的长度(即程度高)。以下例子同样具有两种含义:

(9)这条路够宽了。(路的宽度够了/路的宽度已经很高了)

(10)这个房子够大了。(房子的大小够了/房子已经很大了)

(11)这条鱼够重了。(这条鱼的重量够了/这条鱼已经很重了)

二、“够1+A”式里的“A”

《八百词》指出当“够”“表示达到一定标准时”(即“够1+A”),式中“形容词只能是积极意义的,不能是相应的反义词”。[1]235周文也认为只有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才可自由进入这种格式。周文将这类词称为正向词,包括“长、宽、高、重、亮、热、大、快、粗、直”,还指出这类词由于具有名词的某些特点,尤其是可以表示度量标准,因而可以放在“表示达到一定标准”的动词“够”后边充当宾语。“大、粗”等词则由于类推的作用也可以进入。[2]32上述观点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并非所有的形容词都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例如“重、大、粗”与“轻、小、细”不一定能说得清哪一组是积极的,哪一组是消极的;其次,并非所有的“正向”词都能进入“够1+ A”式,例如周文所举“亮”“热”。

沈家煊将“相对词”(即相对反义词)分为如下三类:[4]150-154

大小类:大-小,长-短,高-矮,深-浅,厚-薄,宽-窄,重-轻,粗-细,远-近,快-慢,等等。

好坏类:好-坏,细心-粗心,认真-马虎,高兴-难过,聪明-笨,大方-小气,容易-困难,积极-消极,成熟-幼稚,清楚-糊涂,整齐-杂乱,等等。

冷热类:冷-热,干-湿,甜-苦,肥-瘦,喜欢-讨厌,高兴-难过,舒服-难受,自豪-自卑,等等。

三类相对词区别在于:“大小类”纯粹是对事物属性的客观描写,与主观评价无关;“冷热类”主要是表示人切身的知觉和感受,即便有评价的成分,那也主要不是按客观标准得出的;“好坏类”则是按照一定的客观标准作出的主观评价,如按社会道德标准来评价某人的好坏。“大小类”客观性最强,“冷热类”主观性最强,“好坏类”则介于两者之间。

只有客观性最强的“大小类”可以进入“够1+A”式,主观性最强的“冷热类”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好坏类”都不能进入“够1+A”式。周文列举的“亮”“热”属于“冷热类”,因此不能进入此格式。“大小类”可以再细分为两类:

长短类:长-短,宽-窄,高-矮,重-轻,深-浅,厚-薄,硬-软,浓-淡,等等。

大小类:大-小,粗-细,直-弯,快-慢,等等。

“长短类”有明确度量标准,其中“长”类加上“度”或“量”即可变成度量单位,可称为客观性“量度”形容词,如“长度、宽度、重量、深度、厚度、硬度、浓度”;“大小类”本身没有专门度量标准,需要借助其它度量手段,如体积、直径、斜率、速度等。人们往往在上述标准基础上对其中的“量”进行主观判断,这类词具有一定的过渡性质。在这两类词中,“长短类”中的“长”类可以比较自由地进入“够1+A”式;“大小类”中的“大”类由于类推作用在某些语境下也能进入“够1+A”式,但明显没有“长”类自然。“长”类词进入“够+A”式容易理解成“够1+A”,“大”类进入“够+A”式容易理解成“够2+A”。还有一类形容词,如“方、圆、尖、白、黑、红、绿、蓝、黄”,跟“量”无关,也不能进入“够1+A”式。

沈家煊认为“‘够+A’可以表示达到一定的程度,也可以表示程度很高,表示达到一定的程度时A只能是‘大’类词”。[4]156沈书中“大”类相当于本文“长”类+“大”类。这种不对称性跟人们心理认知规律有关。以下现象与此类似:

长度宽度高度重量厚度

*短度*窄度*低度*轻量*薄度

多长多宽多高多重多厚

*多短*多窄*多低*多轻*多薄

“大”类词能跟“度”或“量”组成复合词,用来作为度量的标准。而且人们在询问“度”“量”时选择“大”类,不选相应的“小”类词。从认知角度来看,“大、长、高”等在“量”上占优势,因此“大”类词所标示的对象具有凸显性,很容易引起人们注意,被认为是典型成员,其使用频率和自由度都明显高于“小”类词,因此“大”类词易被选做度量标准。“够1+A”格式实际上也是一种对“量”的度量,通过其问句形式“够+A吗?”“够不够+A?”可以显示出来。也就是说,人们往往选择在认知心理上具有凸显性的形容词用在“够1+A”中,表示其认知对象在“量”上达到了一定标准。

三、“够2+A”式里的“A”

“够2+A”里“够”是副词,含义是“程度高”。不论客观性形容词,还是主观性形容词,或是处于主观性和客观性之间的形容词,一般情况下都能进入“够2+ A”式,这是因为“够2”是副词,副词修饰形容是普遍现象,没有严格条件限制。例如:绳子够长的|绳子够短的|房子够大的|房子够小的|这桌子够圆的|这个孩子够漂亮的|小李生活够悲惨的|你已经够闲了|这种质量已经够好了。

不同类型的形容词进入“够2+A”虽然都表示程度高,但结构式的含义有所不同。“大”类形容词,即具有凸显性的形容词进入“够2+A”式,意思是事实超过了说话人心理预期的程度;“小”类形容词,即不具有凸显性的形容词进入“够2+A”,则表示事实没有达到说话人心理预期的程度。例如:

(12)他做的已经够好了。(他做的结果超过了说话人心理预期)

(13)这房子够新了,08年的。(房子的新旧超过说话人的心理预期)

(14)打篮球小张已经够矮了,你比他还矮。(小张高度没有达到说话人心理预期)

(15)小李跑得够慢了,都倒数第一了。(小李跑的速度超过说话人的心理预期)

不具有凸显性的形容词只能进入“够2+A”式,不能进入“够1+A”式;具有凸显性的和不具有凸显性的形容词都能进入“够2+A”式。

四、“够+A+的”式

“够+A+的”里“够”只能是副词,不能是动词。不能将其中“A”转换成相应的名词作主语,例如:

(16)这绳子够长的。→*这绳子长度够了。

(17)小张够高的。→*小张的高度够了。

但可将“够+A+的”转换成相应的“很A”格式,而意思不发生明显变化,例如上述例句可变为:

(18)这条绳子够长的。→这条绳子很长了。

(19)小张个子够高的。→小张个子很高了。

与“够2+A”式一致,进入“够+A+的”的形容词一般不受主、客观性或凸显程度限制,例如:你买的电视机够大的|小张人够好的|外星人够丑的|工地上够危险的|那里的人够愚昧的。

“够+A+的”中“的”一般都可以省略,转换成“够2+ A”。例如:

(20)这个鸡蛋够大的,快赶上鹅蛋了!→这个鸡蛋够大,快赶上鹅蛋了!

(21)这个方法够好的,我同意!→这个方法够好,我同意!

(22)这孩子真够聪明的,他才三岁!→这孩子真够聪明的,他才三岁!

也就是说“够+A+的”实际上是在“够2+A”后加语气词“的”,“的”紧附着在“够2+A”后面,用“的”不用“的”的差异在于:用“的”是程度略低,不用“的”是则表示程度很高。“够1+A”后的“的”并不属于“够1+A”本身,而是附着在整个句子后面。例如:

(23)绳子够长,拿去吧→绳子够长的,放心吧。

(24)个子够高,可以当旗手→个子够高的,不用怀疑。

(25)东西够重,不信你称称。→东西够重的,不信你称称。

五、“够+A”式的不对称性

周文指出“够+A”有基本式、否定式和正反问形式。“其它”(即非“正向形容词”)形容词虽然不能自由进入基本式,但有可能进入“A+式”(即本文的“够1+ A”式)的否定式或正反问形式。[2]32举例如下:

基本式否定式正反问形式

Aa:*够活泼不够活泼?够不够活泼

*够聪明不够聪明?够不够聪明

Ab:*够红不够红够不够红

*够圆不够圆够不够圆

Ac:*够脏不够脏*够不够脏

*够难看不够难看*够不够难看周文指出,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出现在“不够+A”格式里,尽管其中绝大多数不能出现在“够+A”格式中。这里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特别明显。这种不对称现象,周文提供了一种解释:“够+A”式中出现的是正向形容词,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不够+正向形容词”才是A式的否定式;而“不够+其它形容词”是处于A式(即“够1+A”)和B式(即“够2+A”)中间的过渡格式,既表示没有达到某种标准,又表示某种性质没有达到某种程度。两种格式的对立在“不够+A”中得到了中和。[2]33

周文解释有道理,但未能揭示其深层原因。“够+ A”式可以分为“够1+A”和“够2+A”。“不够+A”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不够1+A”和“不够2+A”,第一种格式中的“够”是动词,第二种格式中的“够”是副词。这两种格式有如下区别:“不够1+A”式中“不”和“够”结合比较松散,中间往往可以插入别的成分,例如可以说“长度不大够”“宽度不大够”“重量不大够”等;而“不够2+A”式中间一般不能插入别的成分,例如不能说“聪明不大够”“活泼不大够”“脏不大够”等。

周文列举不对称现象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两种形式各自层面看,就不存在这种不对称性。一般情况下,只有动词和形容词才有相应否定式,因此只有“够1+ A”才有对应的否定式。例如:

够长了吗?——够(长)了/不够(长)

够不够宽?——够(宽)了/不够(宽)

与“够1+A”对应的“不够+A”中的“够”是动词,“不”修饰的是“够”,从意义可分解为“不够+A”,我们将“够1A”对应的否定式称为“不够1+A”。

周文列举“不够+A”的例子中“够”是副词,“不”修饰的是“够+A”,从意义可分解为“不+[够+A]”,称之为“不够2+A”。一般情况下,副词没有对应的否定式,例如:

很好→*不很好太大→*不太大

非常美→*不非常美

即便上述例子中“不很好”“不太大”有时能说,但并非是“很好”和“太大”的否定式。因此,“不够聪明”“不够活泼”“不够红”等并不是“*够聪明”“*够活泼”“*够红”等的否定式。如果把周文例子中的“够”都看作是副词,那么其中基本式也都能说,例如:这群孩子真够活泼的,你一言我一语说个没完。|明明真够聪明的,三岁就学会了乘法。|这块布料颜色够红了,再红就变成紫色了。|你这个用手画的圈儿得够圆了,跟圆规画的一样。|你的房间真够脏的,快打扫一下吧。

从这个层面来说,“够2+A”和“不够2+A”对称,但是这种对称只是形式上的对称,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对称,即不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称。

六、“够不够+A”式分析

“够不够+A”句式中“够”一般情况下只能是动词,因为只有动词、形容词才有对应的“~不~”,例如“去不去”“买不买”“好不好”“多不多”等等。但是副词一般没有对应的“~不~”句式,例如不能问“很不很”“太不太”“非常不非常”等等。

“够不够+A”用来询问有没有达到某种标准或程度,通常情况下只有能够进入“够1+A”格式中的形容词才能进入“够不够+A”式。例如:够不够长?|够不够宽?|够不够高?|够不够重?|够不够粗?

有些语境下,一些不能进入“够1+A”式的形容词多数也能进入“够不够+A”句式,例如:你看看房间里的灯够不够亮?|你试试浴室里的水够不够热?|你看着张桌子够不够圆?|你看这块布料够不够红?|你觉得这群孩子够不够活泼?|你认为小明够不够聪明?

这种用法是一种类推,其含义是表示说话人对所问问题的一种心理期待,即希望对方给出肯定回答,如果脱离这种语境,一般只能用与式中形容词对应的“A不A”式进行提问,但这种问法显然只是一种客观询问,说话人在心里没有一定预设。例如:亮不亮?|热不热?|圆不圆?|红不红?|活泼不活泼?|聪明不聪明?

从心理认知上来说,人们往往有“趋利避害”心理,即希望有利的事情发生,不希望有害的事情发生。处于凸显度底端的形容词通常情况下不符合人们的心理期待,不能通过类推(或者说人们不愿进行这种类推)进入“够不够+A”式,例如:*够不够短?|*够不够窄?|*够不够脏?|*够不够难看?|*够不够乱?|*够不够小气?

要表示上述疑问一般只能用“A不A”式,相应的问句形式为:“短不短”“窄不窄”“脏不脏”“难看不难看”“乱不乱”“小气不小气”。

但在比较特殊的语境下,即当“不利”的事情变成说话人特殊心理预期时,这类形容词也可进入“够不够+A”式,例如:

(26)我不想让狗钻进来,你觉得这洞够不够小?

(27)这线够不够细,能不能穿过针眼?(28)我演的够不够傻,观众怎么看?

(29)我的日子够不够悲惨,他会不会同情我?

(30)我只有80斤了,你觉得我够不够轻?

此类现象称为“临时凸显”。当“不利”的事情变成说话人的心理期待时,那些不具有凸显性的形容词获得凸显地位,这种凸显并不符合社会的正常心理认知规律,而是属于个人的特殊心理认知行为,表明说话人与众不同的心理预期。凡是属于说话人心里想要达到的标准或程度,就具有“凸显性”,这时的形容词都可以用在上述结构中。通常情况下,处于“凸显”地位的形容词含有积极意义色彩,当然是说话人想要实现的,因此可直接用于或通过类推用于上述结构;而那些处于凸显底端的形容词一般带有“不利”色彩,通常不是说话人想要的,这些词语只有在特殊语境下变成说话人的心理预期时才能用于上述结构,这是一种典型的“临时凸显”。“够+A+吗?”格式与“够不够+ A?”格式的用法比较一致。

结论

上文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够+A”中“够”有动词和副词两种词性,相应地可分为“够1+A”(“够”为动词)和“够2+A”(“够”为副词),客观性形容词进入“够+A”式,既可是“够1+A”,也可是“够2A”,视语境而定。(2)能进入“够1+A”式的形容词通常只能是客观性强的“量”性形容词,其他形容词一般不能进入“够1+ A”式。(3)主观性形容词和客观性形容词都能进入“够2+A”式,如果式中形容词是“凸显性”的,意思是事实超过了说话人心理预期程度,如果式中的形容词是非“凸显性”的,则表示事实没有达到说话人心理预期程度。(4)“够+A+的”中“的”如果附着在“够+A”后,则其中“够”是“够2”;如果是附着在整个句子之后,则其中“够”是“够1”。“够1+A+的”和“够2+A+的”对其中“A”的限制条件与相应的“够1+A”和“够2+A”相同。(5)“够1+A”和“不够1+A”既是形式对称,又是意义对称,“够2+A”和“不够2+A”的对称只是形式对称,而不是意义上的严格对称。(6)“够不够+A”中“够”只能是动词,通常只有处于“凸显”地位的客观性“量”性形容词能自由进入这种格式,具有“凸显性”的主观性形容词凭借类推也可以进入这种格式,而非“凸显性”的形容词进入“够不够+A”格式只能是一种“临时凸显”。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周小兵.“够+形容词”的句式[J].汉语学习,1995(6).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第五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An Analysis of“Gou+A”Structure in Modern Chinese

HOU Chao

(College of Liberal Arts,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

The“Gou+A”structure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Gou1+A”(“Gou”as a verb)and“Gou2+A”(“Gou”as an adverb),the“A”of these two structures has different restrictions.There are different structure meanings to produce when different types of adjectives used in“Gou+A”structure.“Gou+A+De”can also be further divided into“Gou1+A+De”and“Gou2+A+De”,and the differences are significant of“de”in these two structures.“Gou1+ A”and“Bugou1+A”are symmetrical in form and meaning,“Gou2+A”and“BuGou2+A”are only formal symmetry. The“Gou”of“Gou+A+ma?”and“GoubuGou+A?”can only be a verb,and different adjectives used in these two different forma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aws.

modern Chinese;Gou;Gou+A

H146.3

A

1008-2794(2012)07-0092-05

(责任编辑:顾劲松)

2012-08-25

侯超(1981—),男,安徽利辛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

猜你喜欢
客观性副词绳子
绳子够长吗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客观性与解释
寻宝藏
绳子穿冰
解开你身上的绳子
实现“历史解释”多样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论柴静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