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裴氏入仕北魏政权考察

2012-04-02 06:57宋艳梅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寿阳魏书河东

宋艳梅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河东裴氏入仕北魏政权考察

宋艳梅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北魏政权下的河东裴氏,有南北两大地域来源。北地裴氏加入北魏政权大多在河东地归于北魏之后,有的房支甚至迟至孝文帝时。南来吴裴房支在裴叔业举地降魏后颇受隆遇,主要成员居于京师洛阳,而非仍宅南境;亦有疏支远宗仍居于寿阳,或北上与河东本宗合流。

河东裴氏;南来吴裴;北魏

一、引言

中古时期的河东裴氏家族四散,在河西、辽东、江左三大地域皆有房支活动。笔者曾撰《两晋之际河东裴氏播迁考论》[1]与《河东裴氏与江左政治》[2]两文,对其家族在永嘉丧乱时的播迁及发展状况做过详细梳理和分析。河东裴氏五房三眷中,西眷裴黎子孙多仕河西政权;东眷裴嶷、裴开多仕辽东慕容燕;中眷裴则留居本贯;较早南渡的裴松之父祖在东晋一朝声望不显。后河西张氏政权、辽东前燕政权先后被前秦苻氏所灭,避居河西、辽东的河东裴氏房支又前后复归桑梓,仕于关中政权。苻秦政权溃灭,北土河东裴氏再次四散。公元386年,拓跋珪复国,再历半个世纪,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河东裴氏的仕途发展又与拓跋魏政权统治密切关联。河东裴氏是如何加入北魏政权的,其家族在北魏时期的发展情况如何?

二、北土河东裴氏入魏

河东裴氏五大著房,皆曾仕于北魏政权。除南来吴裴由南入魏外,西眷裴、洗马裴、中眷裴、东眷裴房支主体在苻秦东灭前燕、西平张氏后,并复归桑梓,他们加入北魏政权,大多在北魏占领河东之后。

北魏据有河东始于太武帝始光三年(426年),在此之前,北魏政权中见不到河东裴氏活动的身影。史载河东裴氏最早明确参与北魏政事者为裴骏①乃父裴双硕,史籍仅载其官守,无事迹可闻。,裴骏为裴双硕子,属洗马裴房支②《魏书》卷四五《裴骏传》中,裴安祖以裴骏从弟附于裴骏传后,而《新唐书》卷七一上《宰相世系表一上》“裴氏条”中,裴安祖为洗马裴天恩之子,因此裴骏应系于洗马裴。安祖为骏之从弟,则双硕、天恩为同辈,据《新唐书》卷七一上《宰相世系表一上》“裴氏条”:“洗马裴出自粹子暅,暅生慬,自河西归桑梓,居解县洗马川,号洗马裴”,慬“二子:天恩、天寿”。双硕与天恩或同父或同祖,盖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漏载。。据《魏书》卷四五《裴骏传》,裴骏出仕北魏缘于太平真君年间的盖吴叛乱。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盖吴在关中作乱,裴骏同乡汾阴人薛永宗聚众响应,来袭闻喜,裴骏早为乡里宗敬,事发至此,遂率厉乡豪,奔赴抗敌。拓跋焘亲讨盖吴,引见裴骏,大加赞赏,崔浩也深为器重,以其为三河领袖,官至中书博士、中书侍郎等。自裴骏始,其房支子侄任职京师、享有声誉美名者众多。裴骏三子:裴修、裴务、裴宣。裴务早丧,裴修、裴宣精于儒学,为北魏朝廷所重,或主礼乐[3]1021;或官主客郎,与南朝聘使对接[3]1023。裴修子询,裴宣子敬宪、庄伯、献伯,继承家学。裴询“多艺能,音律博弈,咸所开解”,曾监起居事,任秘书监,官至侍中;裴敬宪、裴庄伯,并入《文苑传》①见于《魏书》卷四五《裴骏传附子宣传》,但考《魏书》有《文学传》而无《文苑传》,且今本《魏书·文学传》中无“庄伯传”。,敬宪“工隶草,解音律,五言之作,独擅于时。名声甚重,后进共宗慕之”[3]1870;庄伯“文笔与敬宪相亚”[4]1376;庄伯弟献伯“少以学尚风流,有名京洛”[4]1376。

留居北土的河东裴氏家族中子嗣最为繁盛的房支为中眷裴,北魏时期中眷裴的主要人物有裴万虎、裴双虎、裴三虎三支。万虎、双虎、三虎并为裴奣之子,《魏书》卷六九《裴延儁传》载裴奣任谘议参军、并州别驾。《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裴氏条”:“中眷裴出自嗣中子奣,晋太尉宋公版咨议参军、并州别驾,号中眷。”[5]2209晋太尉宋公即平关中、灭后秦的刘裕。前文已述,后秦曾在河东置并州,刘裕平关中,以裴奣任并州别驾的并州当仍为置于河东的并州。如此,则《魏书》中裴奣的官职并非北魏所授。裴奣既受刘裕版署,以其得号的中眷裴氏至此尚未参与北魏政权。刘裕平关中不久,其地寻入赫连勃勃,始光三年(426年)河东入魏,中眷裴万虎、双虎、三虎三支才真正加入北魏政权。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裴氏条”,裴双虎为北魏河东郡太守,裴三虎任北魏义阳太守。中眷裴氏在正史中的记载主要集中于《魏书》和《北史》的《裴延儁传》中,据传文,中眷裴氏在北朝的活动多在孝文帝以后,裴延儁历高祖、世宗、肃宗三朝,位至台阁,倡行礼教,以文史知名。其子元直、敬猷,史称“并有学尚”;[3]1530延儁从弟夙,为孝文帝及任城王澄所重,贵显于世;其他如延儁从祖弟良、良从兄父子庆孙、延儁从祖弟仲规、延儁从弟邃等在北魏中后期颇立军功,为世所知[3]1531-1535。

正史记载,西眷裴成员较少,主要人物为裴佗房支。《魏书》卷八八《良吏·裴佗传》载裴佗父“景,惠州别驾”,而《北史·裴佗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裴氏条”皆记裴佗父为景惠,任州别驾。魏晋南北朝并无惠州,裴佗父的名讳和官职应从《北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裴氏条”。裴景惠任北魏州别驾的时间无考,但据《魏书·裴佗传》,裴佗出仕北魏在孝文帝晚期,初“以高第除中书博士”,后“转司徒参军、司空记室、扬州任城王澄开府仓曹参军”,历孝文、孝明、孝庄三朝,卒于永安二年(539年)。则其父任职北魏最早在献文帝至孝文帝期间,绝不会早于太武帝占领河东时。西眷裴在永嘉丧乱后避地河西,其家学赖以保存,故传至北魏后期裴佗时,仍以“少治《春秋杜氏》、《毛诗》、《周易》,并举其宗致”著名。[3]1904世宗时,裴佗历员外散骑常侍、河东邑中正、中散大夫、赵郡太守、平南将军、东荆州刺史等职,为治有方,为吏民所怀。其子让之、谋之、讷之等在北魏分裂后仕于东魏北齐,诹之入关,出仕西魏北周。

苻坚灭前燕,东眷裴随之复归,后秦时任职本州刺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裴氏条”载,东眷裴冲,后秦并州刺史。子道子,任本州别驾,从刘裕入关,事魏,南梁州刺史、义昌顺伯。裴道子“从刘裕入关”,应始自河东,刘裕南下,留刘义真镇关中,不久被赫连勃勃攻取,赫连勃勃旋又败于北魏。所以裴道子虽从刘裕入关,但不久又归于北魏。此后东眷裴氏参与北魏政权者即为裴道子及兄裴道护子嗣,他们加入北魏政权同样在河东地归于北魏之后。

三、南迁房支北归

北魏晚期政治舞台上活跃的河东裴氏还有南来吴裴一支。南来吴裴房支在晋末宋初晚渡江左,家于寿阳,凭借军功在萧齐前期迅速崛起。但随着其宗族势力在豫州地域的强大,引起朝廷猜疑。寿阳为南北边境之地,又为南北双方急于争夺的军事重镇,代萧鸾即帝位的萧宝卷天性猜疑,拥有强大武装力量的豫州豪族先遭离散。裴叔业被萧宝卷调离宗族聚居之地,以毗邻建康的南兖州处之,裴叔业因不乐调遣,遂联合豫州诸豪,举寿阳归魏。事未成,裴叔业卒,北归事由其侄裴植完成,时为南齐永元二年、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年)。

裴叔业举寿阳北归,南齐丢失淮南之地。寿阳作为淮南之根本,“在敌则吾忧,在我则敌惧”[6]244,故北魏宣武帝对南来的裴叔业子侄颇多优遇,赐予他们将军、刺史、侍郎等职。据韩树峰考证,南来吴裴归魏后,其任职地域和活动范围大多在边境诸州,与河东乡里并无联系;韩文并据此及南来吴裴成员多任扬州中正一职认为,南来吴裴北归后并未还籍河东,而仍居于豫州(北魏在裴叔业降魏后改置南齐豫州为扬州)。[7]112但笔者认为,正如周一良先生所说,北魏任裴植、裴炯、裴璨为扬州大中正,并封裴植为崇义县开国侯、裴彦先为雍丘县开国子,确是本其南来所贯,但北魏“凡封赠本贯州郡者,皆是尊崇之举。大中正之官本身已属名誉职”。[8]574而且从他们的历任官职来看,除任职京师以外,地方职守中散居四处,南境诸州之任并非大部,只是死后赠官与扬州关系密切些。另外,南来吴裴任职南境诸州,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熟悉当地乡俗民风,北魏有意利用其加强对地方诸郡的统治;一方面南来吴裴本是以武勇将略擅长之房支,以他们任职边境正是其家风所长。总之,以其成员任职与南境诸州有关,并不能证明他们仍家于豫州。

如果南来吴裴果仍家于豫州,原先家居地寿阳应为乡贯。但寿阳本疆场之地,是南北交争的军事重镇,后在南北政权中频频易手。景明元年裴叔业举州降魏;二十七年后之孝昌二年,梁武帝收复寿阳,又置南豫州;后又降魏;陈宣帝太建年间尽复淮南之地,置豫州。南来吴裴作为北投元魏的南朝叛将,其房支主要成员不可能一直留居此四战之地。

考诸史传,南来吴裴的家居地更倾向于京师洛阳。《南齐书》卷五一《裴叔业传》记裴叔业降魏事曰“植等皆还洛阳”。当然这里的洛阳既可指洛阳地域也可指北魏政权,似乎不能作为南来吴裴居于洛阳的证明。但从裴植等人行踪多与嵩高山有关来看,他们居于洛阳比居于寿阳更为可信。据《魏书》卷七一《裴叔业传附兄子植传》载,裴植归魏后,除兖州刺史,兖州卸任,因嫌任职低微,隐居不出。传文曰“兖州还也,表请解官,隐于嵩山”;裴植子裴衍景明二年归国,亦“欲辞朝命,请隐嵩高”。[3]1574裴值后因长子裴昕南叛被出为瀛州刺史时,其母自施三宝,被诸子赎出后又出家为比丘尼,亦入“嵩高”数年才还家。传文称“植母既老,身又长嫡,其临州也,妻子随去,分违数岁。论者讥焉”。[3]1571-1572则裴植赴瀛州刺史任,携妻子随去,而母亲诸弟留居于家。传文又曰:“植虽自州送禄奉母及赡诸弟,而各别资财,同居异爨,一门数灶,盖亦染江南之俗也。”[3]1571-1572疑植母及诸弟所留之家应在离嵩高山不远的洛阳,裴植“自州送禄”即是相对京师而言。北土风俗,数世同居,且并共资财,裴植居家洛阳而“同居异爨,一门数灶”,所以引人侧目,且谓其“染江南之俗”。裴植家门染江南之俗,与其原先南渡居家寿阳有关,如若北归后仍居家豫州,所谓“各别资财,同居异爨,一门数灶”本是常态,时人不以为异,史官也不必有此论也。

另据《魏书·裴叔业传附子粲传》,裴粲因事免官后,宣武帝闻粲善自标置,欲观其风度,忽令传诏就家急召之,须臾之间,使者相属,合家恇惧,不测所以。如果裴植家门仍居豫州,裴粲免官居家,宣武帝使者须臾之间相属就其门,未免过于夸张。而如果以其居家洛阳,史文之描述便合乎情理了。

本文虽然认为裴植率豫州豪族降魏后,其家族本支因功任职京师家于洛阳,但也不排除南来吴裴房支中较为疏远的家族成员仍居于豫州本贯,所以至唐武则天时期,仍有名裴怀古者,为寿州寿春人。[9]4807

再者,韩树峰以南来吴裴在汾河流域几乎没有活动痕迹而认为“北朝时,‘南来吴裴’肯定没有返回汾河地区”[7]113的说法可能过于肯定。汾河流域并非全无南来吴裴的活动踪迹,裴植子裴粲即曾“历正平、恒农二郡太守”[3]1573。《天下郡国利病书·河汾燕闻录》又载盛唐时的南来吴裴后人裴守贞、裴耀卿墓在稷山,裴侨卿家在稷山,墓在闻喜。毛汉光据此认为裴叔业家族降魏后居住在汾河下游两岸稷山一带[10]113,此说虽然不完全准确,但也不排除北朝时期也有南来吴裴后人居于汾河流域的可能。

四、结论

要之,南来吴裴北归之后,其房支主要成员居家京师洛阳,而疏支远宗的裴氏成员仍有居于寿阳者。而且随着寿阳政治军事局面的转变,留居寿阳的南来吴裴后人也可能适时北上,与河东本望宗族合流。

[1]宋艳梅.两晋之际河东裴氏播迁考论[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1).

[2]宋艳梅.河东裴氏与江左政治[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5).

[3]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李焘.六朝通鉴博议[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

[7]韩树峰.南北朝时期淮汉迤北的边境豪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0]毛汉光.晋隋之际河东地区与河东大族[M]//毛汉光.中国中古政治史论.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An Exploration of Pei of Hedong’s Joining Wei Regime

SONG Yan-mei

(School of Humanities,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215500,China)

Pei Power Clan from Hedong in Wei regime was from Pei family’s native homeland and the south,and the branches in the north joined Wei Regime of Northern Dynasty when their district was occupied.Some joined during the reign of XiaoWen Emperor.The branch moved back from the south and got noble status.They mostly settled near the capital instead of moving to the south.Some resided in Shouyang,and some moved back homeland.

Pei of Hedong;Wupei from the south;Wei Regime of Northern Dynasty

K237

A

1008-2794(2012)07-0097-03

(责任编辑:顾劲松)

2012-06-25

常熟理工学院2010年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永嘉乱后关中郡姓南迁江左考论”(QS1009)

宋艳梅(1980—),女,山西高平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

猜你喜欢
寿阳魏书河东
庆丰收 感党恩 农之源 韵河东
国博开展“河东之光”,展出酒务头遗址出土文物
寿阳曲·江天暮雪
论寿阳福寿剪纸的地域性文化特征
《魏书》和《宋书》“比”字句南北差异研究
河东美呔呔
《魏书·食货志》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河东民歌现状初探
健康监测技术在寿阳淮河大桥的应用
探索政策体系对小城市规划实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