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生科学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2-04-01 00:44陈耀辉高晓凤游金辉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医学生素质教育医学

陈耀辉,高晓凤,游金辉,2*

(1.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7;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7)

医科大学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大学生一样担负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而且还担负着向社会大众传播医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重任,他们的科学素质水平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为全面了解医科大学生科学素质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科学素质教育,课题组自行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对四川某医科大学大一到大四的在校医科生(大五学生处于临床实习阶段比较分散,调查不便)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问卷共设选择题63个,简答题1个,采用通用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内容:科学意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度等。问卷设计在参考国家科协对国民科学素质调查问卷和其他学者有关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适当增加了调查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2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35份,回收1706份,回收率为92.97%,其中有效问卷1690份,有效率为99.06%。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结果。总的说来,医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高于普通公民,但结果也显示,目前医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状况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要求,亟待提高。具体表现如下:

2.1 科学意识尚可,但学习科学的兴趣不浓

调查显示,医科大学生经常关注科技新闻的占42.5%,25.6%常去科技展览类场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不关注科技话题,一半以上的人只是偶尔关注。有的医学生对专业以外的许多科学知识甚至一无所知。对科学新发现(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医学新进展;科技教育;空间探索;防灾减灾)仅有18.7%的人了解,高达65.7%的人不太了解,15.6%的人根本不了解。对科学伟人及科学技术机构了解很少,如对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者和开创者巴斯德等著名科学家一无所知的人占55.9%;不能指出李政道的科学成就的人占59.6%;19.8%的人不知道中国科学院;不知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人分别占了44.4%和39.6%,这说明医学生对与科学有关的信息关注不够,科学意识、兴趣有待培养。

2.2 科学知识面较宽,但了解深度不够

调查得知,医学生对DNA概念很了解21.7%,了解58.4%,不知道19.9%。对转基因很了解13.6%,了解48.9%,不知道37.5%。52.1%同学能正确回答科学研究的含义。但对“光的速度和声音的速度哪一个快?”、“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四者中,哪一个最大?”等连中小学生都知道的科学常识中,答错和不知道的人分别占24.1%和21.9%。

2.3 对科学方法和研究过程了解较好,但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在回答“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一种治疗高血压的新药效果”问题时,有65.0%的人回答正确;在回答“具有相同病态基因的一对夫妇,如果他们生4个孩子,是否都有可能得遗传病”的问题时,69.0%的人选择的答案正确;在回答“采用什么方法能检测菜市场的油菜是安全可食用的”问题时,有67.0%的人选择答案正确。但医学生有待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显示“善于发现问题并找出其中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并去解决问题”的人仅有39.0%,说明大部分医学生不善于思考,不善于寻找问题的原因,缺乏独立观察、判断和运用新的科学方法、研究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有待培养和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33.3%的人对科学持欣赏态度,0.8%的人“坚决维护和宣传”科学技术,而对科学技术持反感态度的占10.9%,还有10.9%的人认为科学技术没法弄懂。在回答“当由于坚持实事求是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时,是否继续坚持?”问题时,31.8%选择继续坚持,32.9%选择“放弃原有立场,重新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34.5%选择“不确定”。问到“您如何看待布鲁诺为坚持自己的科学立场而遭受火刑的行为”时,回答“敬佩不效仿”的为58.8%,“不欣赏”的占29.8%,“敬佩并效仿”的仅有11.4%。在个人选择职业时,愿意从事科学研究的比例只占15.8%。

在学习和工作中,42.3%的人选择“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一半以上的人是“凭自己的兴趣或他人的意志”去分析和判断问题。同时,不敢大胆批评和改正在研究中发现的错误,甚至有11.4%的人“明知错误也要坚持”。不少学生缺乏同反科学、伪科学现象做斗争的精神,很多学生参与过或尝试过并相信或有点相信看相、算命之类的迷信活动。在回答“对于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看法”问题时,50.0%的人“坚决反对”,而一半的学生则表示理解和无所谓。

2.5 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评价客观,但信心不足

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持肯定和客观的态度。52.9%的人认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利大于弊”,45.4%的人认为“科学技术对生活、工作的影响”是“好坏参半”。认为“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最大弊端或副作用”首先是环境污染(37.5%),其次是食品添加剂的滥用(26.5%)。对未来科技发展的预测,54.4%的人认为最有可能解决的是“治愈癌症”,37.5%的人认为最不可能实现的是“以科学研究或矿山开采为目的的向月球移民”。这说明医学生期望科学研究为人们解决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对于距离现实生活较远的问题,其期望值要低一些。对于我国最应该优先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36.1%的医学生认为首先是“人口健康与环境保护”;其次是“能源技术”,占18.5%;第三是“农业和食品技术”,占17.7%。他们最感兴趣的科技发展项目依次是:医学与健康(39.9%)、环境科学与治理污染(21.0%)、军事与国防(15.8%)、经济学与社会发展(12.8%),这说明他们对与人类自身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和国家强盛发达是十分关心的。

调查显示,医学生对科学技术能力的评价较客观,但信心不足。对于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64.8%的医学生认为是“国力薄弱、人口众多、科技经费不足”和“科技教育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需要”;59.0%的同学认为“中国目前的科技水平”只有部分领域先进。对一些前沿的科研项目如“兴建核电站”、“开展基因工程研究”、“空间探索活动”等的研究和开发,49.5%的同学认为科学技术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在实施微课后,我们就“喜不喜欢识字”这一问题对一年级5班49名学生,二年级4班53名学生进行了跟踪式调查。问卷显示,一年级有28人表示非常喜欢,有11人表示比较喜欢,喜欢识字的人数达到39人,占班级总人数的79%,较应用微课前上升了16%。二年级有25人表示非常喜欢,有10人表示比较喜欢,喜欢识字的人数达到35人,占班级总人数的66%,较应用微课前上升了11%。这说明微课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能促进学生的语文识字学习。

3 讨论分析

据中国科普研究所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第7次全国抽样调查显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与其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高,为18.7%;大专、高中或中专、初中文化程度公民的比例分别为8.6%、4.7%、1.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不足1%[2]。本次调查结果与中国科普研究所基本一致,医科大学生科学素质总的状况较好,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但与发达国家大学生相比相差甚远,中国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只有美国大学生的一半[3],与现代社会发展和医学科技发展要求还有很大距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药科技的进步,医学已进入了“现代医学”时代,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正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为适应新型医学模式的要求,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4],由此,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改革,加强医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特别要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型医学人才。为此,针对目前医科大学生科学素质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科学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的科学素质势在必行。

3.1 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活动主体对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认识

我国目前实行的仍然是应试教育,中小学教育围绕着中考、高考指挥棒转,加上过早的文理分科,造成了大学生科学素质先天不足。大学又重专业教育而轻素质和能力培养,高分低能现象普遍,教育体制的弊端导致医学生的科学素质低下。面对全球化的医学教育新模式的建立和目前医学领域诸多难题以及我国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考试制度,切实将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是改革传统的考试内容,将能体现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技能的考查内容渗透到学科知识的考查中去。二是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在书面考题中体现出大学生科学素质的考查,同时采取面试、医学科技设计、临床模拟操作、医学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从不同侧面对医学生进行科学素质考查。通过全方位的考查和培养,激发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兴趣,引导学生重视和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

3.2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增加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本次调查显示,51.1%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课程对提高个人科学素质”的帮助不大,13.4%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41.9%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的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性;47.0%的学生认为“大学的教学方法”没有创新性。目前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大多数缺乏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医学科学发展史的内容。因此必须加强教学改革力度,增加科学研究系列课程,构建科学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合理配置课程的研究性和实践性,打破学科界限,做到文理学科相互渗透,编写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教材等。多开设开放性、创新性的实验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验动手与创造能力。同时,开设一些医学科研相关的历史、论文写作、医学伦理课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课程,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与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1]。还应根据科学素质培养模式的要求,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贯彻科学精神、思维和方法等内容的科学素质教育。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学生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根据专业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介绍该课程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与成果,开阔学生的视野,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与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带领他们从事一些科研课题的研究,培养他们主动思考、提出质疑并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超越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3.3 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对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素质教育

高校教师的科研素质是一项法定素质,是衡量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指标。崇尚科学,弘扬科学精神,实施科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21世纪合格教师的基本标准之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如果不具备相应的科研素质,就不是一个“称职”或“合格”的高校教师,就无法承担科学素质教育的重任。因此,医学院校的领导者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和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科学素质,与时俱进,随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进展,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乐于奉献的科学精神以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素质。

3.4 营造科学素质教育的环境和氛围,增加科技实践活动

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科学素质教育氛围。如在校园人文景点设立中外医学科学家的塑像或画廊,展示他们的业绩和科学成就,设立医学科普宣传栏,及时宣传世界医学科技新成果和新动向以及我国医学科技领域新进展,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刻苦攻关的动人事迹;举办医学科技文化节,通过科技知识竞赛、科技发明展览、放映科教影片、科技讲座等形式,吸引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对医学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兴趣。二是加强教学科研设施建设,为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提供硬件支持。比如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室等随时为学生开放,保证学生的实践活动时间,让学生通过听、看、做,增强动手能力,同时在实践中提高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加强信息网络、图书馆、资料室的建设,使学生通过资料的查询,及时了解国内外科技动态,获取最新的科技信息资料,从中受到启迪,激发热爱科学、勇攀高峰的热情。三是创办校内各种科技兴趣小组,成立科技社团并经常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推行本科导师制和科研学分制,让学生或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自选课题,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了解科研的全过程和研究工作的艰辛及研究者的奉献合作精神等。这些不仅能提高医学本科学生的科学素质,而且为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打下良好的科研基础,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现。

3.5 增加科研经费与设备,建立和完善医学生科研激励机制

近年来,不少医学院校进行了科学素质教育的探索,比如实行科研学分制、导师指导制,建立了学生科研兴趣小组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不少高校缺乏学生科研经费及科研必须的设备,使学生的科研愿望难以实现。因此,医学院校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加大学生科研经费投入,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从项目的选题、查新、申报、开题、实验操作、数据统计与分析、论文的撰写与修改、结题、总结等全程由导师规范指导,学校相关部门监督检查科研经费的使用、科研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解决科研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在科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方法及能力,培养他们求真求实、认真负责、不怕困难、团结协作、勇于探索、乐于奉献的科学精神,同时也使有潜力的医学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大学生的科研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尚未建立或完善,因而影响了大学生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对学生科研积极和取得的成绩应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如对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或获奖的科技发明、成果进行隆重的表彰,既给予一定的经济或物质奖励,又给予精神奖励,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设立科研学分,在校园中营造一种“倡导科学素质,重奖科技成果”的氛围,使学生在获得科技成果中体会到成就感。在学生总学分中规定科学素质学分,并将科学素质学分纳入保送读研、推荐就业等方面的考核指标,从而建立长效机制,以调动每个医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

3.6 构建医学生科学素质教育模式,建立和完善评估机制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医学生科学素质现状,构建以提高医学生科学素质为目标,以加强医学科学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及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培养优秀医学科学道德品质为重点的医学生科学素质教育模式势在必行。由此,必须坚持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医学科学理论知识教育与医学科学实践教育相结合、外在医学科学教育与自我提高医学科学修养相结合。同时,应建立和完善医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评估机制。一是对医学生自我学习、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对收集信息与分析综合、实验动手、联想论证、表达和组织协调、独立决策等科研创新能力方面;二是对学生发表论文、学位论文以及科研项目完成及质量等情况进行评价。发表论文主要通过数量、被引率及获奖情况等进行考察。学位论文主要对选题、理论方法的创新性进行考察。科研项目包括对项目数量、科研成果奖项及专利申报情况等进行考察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教师评、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办法,要坚持科学、客观、公正原则。总之,构建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模式,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要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同时要建立健全配套的激励机制,既要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激发教师指导学生科研创新的热情;又要调动医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5]。

高等医学院校担负着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历史使命,而科学素质教育是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医学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此,医学院校的领导者、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大力加强医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保障人类健康和构建和谐社会以及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1] 陈耀辉.医科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探析[J].川北医学报,2008,23(6):635-639.

[2] 何薇,张超,高宏斌.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及对科学技术的态度——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分析与研究[J].科普研究,2008,3(6):8-37.

[3] 王学健.聚焦科普:一半是研发,一半是传播[N].科学时报,2006-03-21.

[4]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1-5.

[5] 冯林,张威.大学生科研能力评价机制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179-180.

猜你喜欢
医学生素质教育医学
医学的进步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