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军 王洪秋
(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德育工作,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重要地位。
高校德育工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横向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纵向涉及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高校要建立大德育理念,要将这种理念作为德育工作开展的总纲,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努力构建各教育教学要素协调配合的全员参与、全方位实施、全过程育人的大德育机制。一是构建高校大德育格局,要在全校上下和全体教职员工中形成充分认识德育的地位,科学确立德育的目标,牢固树立德育的理念,有效推行德育的机制,圆满落实德育任务的有机工作体系和良好工作状态。二是营造良好的全员育人环境。在高校大德育体系视角下,高校的政工干部、授课教师、大学生自身以及机关后勤服务人员都具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但他们在德育主体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存在明显的区别。高校专门从事学生工作的政工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开展德育工作符合时代需要,符合学生需要;授课教师除在学业上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外,还要在学生品德修养等方面给予关怀;大学生作为德育教育的主体,要紧跟时代,以自身成长成才为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机关后勤等服务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由此,形成育人合力,营造出“人人是育人之人,处处是育人之地”的良好育人氛围。
文化素质教育是“文化育人”的基础,高校要积极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并加以提升,使之渗透到大学的整个素质教育中去,践行“文化育人”理念。一是以传统的本土优秀文化精神为引领开展文化教育。如在高校校园内开展“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等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精神的宣讲、参观及学习和实践的系列活动,为校园营造了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系统的优质资源。二是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活动。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我校坚持了10余年的“班歌、寝歌”大赛深得同学们的喜爱,在发挥同学特长的同时,彰显出每个个体的集体主义观。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多年来开展的“红歌赛”、“青苹果”杯集体舞大赛、“浪潮杯”演讲比赛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充分展示了每个学生的爱国情怀。三是以学习性的活动为载体开展文化活动。通过组织课外学习兴趣小组、科技活动小组、计算机和英语爱好者协会,举办各种学术报告会、征文比赛、科技成果展览等,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四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开展文化活动。各类学生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活跃校园文化方面的作用,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开展的班级文化活动月、宿舍文化节、心理健康文化节等各种活动,使之成为文化育人的有效形式。
实践活动是德育的重要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应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这一载体开展德育工作。一是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社会实践的目的在于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因此,社会实践的内容既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还要自觉地履行和担负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职责,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到与自己知识水平、性格特征、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最佳职业结合点。二是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要推陈出新,不拘一格。高校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多层次、多方面地开展具有丰富内涵、实际意义的实践活动。如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为政府部门、企业单位提供决策参考;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参与志愿者服务;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这些社会实践形式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三是提供创新实践平台,突出实践育人。高校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要创建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基地,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等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四是建立激励机制。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制定激励政策和措施,对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表彰,激励积极、认真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学生;并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学业、评优评奖、推优入党等方面相结合,使广大学生都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德育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德育工作。一是开创网络平台,突出网络育人。互联网为人们带来QQ、BBS、飞信、博客、微博等多种交流平台,学校要充分利用这部分网络资源,加强与学生在网络上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和解答学生中存在的思想和实际问题,形成网上网下德育工作的有效合力。二是创新教育内容,增强实效性。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内容要强化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着力改变教育内容陈旧、枯燥等现象,结合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三是加强校园网的管理,打造具有特色的网络教育平台。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整合资源,有效发挥各部门的力量,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努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具有学校自己特色的主题教育网站和交流平台。四是运用网络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对电子阅览室和网络论坛的管理,杜绝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网上传播,使校园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德育工作的新阵地。
[1] 张勤春.西方国家的德育思想及其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201-203.
[2] 于连军.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25.
[3] 刘培进.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74-76.
[4] 王洪秋.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比较[J].学习与探索,2011(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