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2-03-25 03:11李晓阳
当代旅游(学术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职称教师队伍院校

李晓阳

关于高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李晓阳

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校旅游专业教师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然而,目前高校旅游专业教师还存在着数量少、职称结构不合理、水平较低的现实问题,需要从提高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加强高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我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包括:到2015年,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将达到1.149亿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为1740万人,每年新增旅游就业6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为9750万人,年均增速8.65%,比2010年增长51.38%。到2015年,大专及以上学历旅游人才达到347万人,占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数总量的21.03%。从上述数字看出,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以大专及以上学历旅游人才为例,“十二五”比“十一五”要增长75万人,这对高等旅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强调要“着力实现旅游人才发展从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向引领旅游事业发展转变”,这对于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档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国旅游教育体系中重要环节的旅游高校,必须提高认识,抢抓机遇,为旅游业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

要完成这一使命,旅游高校必须拥有一支数量适宜、素质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然而,就目前的旅游高校的专业教师队伍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认真研究对策,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一、高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专业教师偏少

1990年我国仅拥有旅游院校215所,在校生49022人;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1968所,在校学生首次突破100万,达到108.6万人。其中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所967所,在校生59.6万人。2010年,全国旅游院校毕业生总数为32.8万人,其中高等院校毕业生数为16.5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0.52%。然而,与快速增长的旅游院校以及学生数量不相符的是旅游专业教师数量过少。

表1 高等院校和中等院校旅游专业教师以及学生数量(人)

从表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中等院校,旅游专业教师的数量偏少,偏少的数量势必影响教师的教学和人才的培养。

(二)师生比失调

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就是规定了师生比。“师生比”即高校正式教师总数与正式读学位学生总数之比。

表2 高等院校和中等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师生比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中等院校,旅游专业师生比偏高,五年来都在1:20以上,而教育部规定我国高校的师生比例应为1:18,

2010年,全国旅游院校专职教师总数为4.4万人,比上年增长3.49%,其中高等院校专职教师数为2.4万人,校均24人;中等职业学校专职教师数为2万人,校均20人。

各省(区、市)旅游院校生师比具有显著差异:高等旅游院校生师比高于40:1的省份有海南、天津、宁夏和安徽,30:1到40:1的省份有黑龙江、陕西、湖南和甘肃,不足20:1的省份有贵州、新疆、湖北、福建、四川、青海、重庆、北京和吉林[1]。

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部分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师生比严重失调。吉林农业大学的在校生达200人,专业教师只有5人。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达1000人,专业教师却只有18人[2]。

显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旅游高校都存在着师生比过高的问题。

(三)高职称的专业教师数量少。

人们普遍认为,高校一个专业拥有高职称的教师多意味着该专业的师资水平相对较高,教学水平、培养人才的质量相对较高。

然而,高校旅游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不合理,高职称的教师比例过低。以2009年为例,高校旅游专业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2136人,仅占8.8%。

从全国来看,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旅游专职教师数占专职教师总数的比例具有显著的省区间差异:该比例高于40%的省份有陕西、青海和北京,30%到40%的省份有湖北、河北、湖南和山东,20%到30%的省份有江西、贵州、海南、河南、广西和福建,不足5%的省份有天津、甘肃和山西[1]。

(四)专业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从高校旅游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来看,由于一些院校是脱胎于原有的地理、历史、外语、中文或其他专业而开办的旅游管理专业,其专业教师大多也都是原有专业的教师。受此影响,导致其未曾受过旅游专业教育的教师的知识背景过度集中在其原有的某一学科,使其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原有专业的影响和限制,难以从旅游专业的角度来思考旅游自身的问题。缺乏对旅游科学的系统掌握和必要的实践经验[3]。缺乏对旅游行业透彻的了解和前沿问题的把握。

从行业的要求看,高校旅游专业教师除了应该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但实际上,目前我国高校旅游专业教师大都是本科毕业、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的教学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进入高校旅游教学队伍,但他们却很少有旅游岗位上工作的经历,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普遍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缺少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另外,由于受到学历等准入条件的限制,一些行业人才虽具有丰富经验和较强实践能力,但却因为学历达不到高校的要求不能进入高校任教,使得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与市场脱节的情况日趋显现,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缺乏竞争力[3]。

二、加快高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增加高校旅游专业教师数量

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应该培养输送什么样的人才。行业需求是高校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依据。按照旅游行业的现实需求,高校培养的人才既不是单纯的管理型也不应是单纯的技能型,而是具有复合型知识、复合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即具有“专才”的基础又要具有“通才”的潜力。

在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及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旅游管理”只是作为“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而存在。置于工商管理之下的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特点,具备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其他专业扩展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但实际情况却是因为过于注重“宽口径、厚基础”,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过于泛化致使旅游管理专业严重缺失特色和个性[4]。

实际上,旅游管理实践已经超越了“工商管理”的范围,涉足到规划设计、产业政策、公共管理、环境管理等学科领域,目前的工商管理学科无法涵盖旅游管理专业涉及的内容。置于工商管理之下的专业设置方式使得工商管理核心课程以及政治课占了较多课时,掩盖并抹杀了旅游教育的专业特色,使学生缺乏从事旅游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核心能力,难以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所以,要根据行业特色和旅游市场需要,适当增加旅游专业课程的课时,保障旅游专业教师有课可上,这样才能接纳更多的专业教师进入高校教师队伍。

(二)改善专业教师职称结构

职称和能力并不完全对等,但是,相对而言,职称结构良好,职称高也意味着这支教师队伍水平较高。然而,我国旅游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不合理,高职称教师数量过少,高职称教师比例地区间分布不均衡,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这支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

改善旅游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必须从政策上予以倾斜扶持,如在科研立项上对旅游领域进行倾斜等。再如,旅游本科专业师资应具有“双师型”的特征,既要掌握高等教育规律,又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既能够掌握旅游相关领域内的前沿知识,有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又要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才能满足对学生知识的和技能的培训。所以对那些有着丰富行业管理经验的高校旅游专业教师在评职时,对其理论研究成果可以适当放宽尺度。对高职称比例过低的地区要特别予以关注和扶持。

(三)提升专业教师水平

“十二五”期间,旅游产品需求将更加多样,新业态类型和规模将迅速发展,旅游产业内部分工更加明细,专业化程度更强。据“全国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试点”总课题组在对13个省市自治区旅游人才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分析预测了未来旅游人才需求重点领域:(1)旅游人力资源管理;(2)旅游投融资管理;(3)旅游开发与景区管理;(4)旅游营销推广;(5)旅游信息咨询;(6)旅行专业服务;(7)旅游信息化与电子商务;(8)旅游新型业态;(9)旅游装备制造;(10)旅游高科技应用[5]。随着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走高,专业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也应该相应提高。

提升高校旅游专业教师的水平,就一定要提升这些教师的行业实践经验。目前,有些院校、部门已经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尝试。绿岛酒店曾经是沈阳第一家五星级酒店,2009年经过改造,成为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绿岛酒店管理学院是这所独立学院的二级学院。绿岛酒店管理学院副院长蔡丰年曾任绿岛酒店总经理,郎焕然老师曾任沈阳万豪酒店人力资源部培训主管[6]。2009年国家旅游局启动了“名导进课堂”工程,让企业的优秀实践人才进入高校课堂,以提高旅游师资专业化程度,加强师资实践能力。目前,该工程已在全国选拔了2批230位知名导游进行集中强化训练,部分优秀者被纳入到国家级导游师资库,其中,34位全国知名导游被旅游院校聘为兼职讲师和客座教授。尽管如此,但从目前统计的数据看,我国旅游院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不到15%[7]。

一方面,可以增加来自企业和行业的教师资源,校内和校外教师在实践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明确分工,校内教师负责理论教学,校外教师发挥自身实践领域优势,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结构。还可以在旅游企业更广泛的层面选拔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等走进大学讲堂。

另一方面,为提高高校旅游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必须发挥校内理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建设理论、实操、实战能力均强的团队;(2)成立项目小组承接旅游企业业务;(3)对行业中热点企业进行跟踪调研等等。

第三,本着办出特色的原则,旅游高校在专业教师培养上应该有所侧重,重点突破,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培养一批旅游实践教学名师(如烹饪大师、高级宴会设计室、特级导游等),使这些名师成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会展等方向上的领军人物,通过这些领军人物带动青年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带动旅游院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整体提升和可持续发展[8]。

总之,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决定因素,教师素质决定着培养人才的素质。为了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专业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必须从数量、质量两个方面加强高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1]国家旅游局,2010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基本情况.

[2]周丽君,孙国霞.吉林省旅游高等教育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123~124.

[3]谢春山,徐东北.旅游高等教育中的悖论现象及其对策[J].2010(12).

[4]黄静波、刘娟、徐飞雄.论湖南高等旅游教育人才“非同质化”培养目标的制定[J].湖南学院学报,2010,6,92~95.

[5]王昆欣.旅游业用人的矛盾和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1,5,11,第020版.

[6]吴晓梅.旅游教育改革的大胆实践者——记沈阳大学旅岛酒店管理学院[J].中国旅游报,2011,7,29,第001版.

[7]班若川,徐万佳.学用脱节为哪般——关注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系列报道之二[N].中国旅游报,2011,8,26,第001版.

[8]胡建伟.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旅游高等院校发展战略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1,1,12,第010版.

F59

A

1671-7740(2012)02-0056-03

李晓阳(1969-),女,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读博士。

猜你喜欢
职称教师队伍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