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中俄旅游,培育两国务实合作新亮点

2012-03-25 03:11段光达
当代旅游(学术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中俄两国俄罗斯

段光达

加快发展中俄旅游,培育两国务实合作新亮点

段光达

本文就中俄旅游发展现状,如何积极利用中俄互办“旅游年”的契机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以及当前中俄旅游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论述。

中俄旅游;旅游发展;旅游合作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和俄罗斯旅游发展,2012年2月,两国政府商定于2012年在中国、2013年在俄罗斯互办“旅游年”。2012年6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和俄罗斯联邦旅游署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签字仪式。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与俄罗斯联邦旅游署署长拉奇科夫代表双方签署了该谅解备忘录。2012年9月7日,两国元首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会晤时,再次商定办好中俄旅游年,推进两国青年交往。这是两国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强人文领域合作的集中体现,中俄两国旅游部门将充分利用两国互办旅游年的有利契机,在旅游信息和资源共享、旅游市场营销与推广、旅游技能发展与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两国旅游合作与旅游产业发展必将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

旅游交流历来是中俄两国民间往来的重要形式,必然要受两国关系的影响和左右。1989年中俄关系正常化后,两国关系发展迅速。1992年中俄确定了“互相视为友好国家”。1994年两国确定为“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两国建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1年,两国又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平等信任、互相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是这种不断加强不断巩固的双边关系,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了两国共同利益,推动了国际力量对比向更加均衡方向发展,成为促进国际形势健康发展的主要建设性力量。同时,也为两国发展旅游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切实的保障,奠定了稳固的现实基础,中俄旅游发展迅速。

2011年,中国成为俄罗斯游客的第二大旅游目的地国(见图1),中国则成为俄罗斯第二大入境客源国(见图2),同时俄罗斯是中国第三大入境客源国(见图3)。

图1:2011年俄国出境游客前10位国家

图2:2011年俄国入境游客前10位国家

图3:2011年中国入境游客前10位国家

迅速发展的两国旅游事业有效地促进了双方人民互相增进了解、信任和感情。旅游不仅是民间外交或非官方外交的重要手段,更是两国人互相民增进了解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旅游可以使中国人民进一步了解俄罗斯的自然、历史、文化,同样可以使俄罗斯人民直接接触、了解真实的中国。从而切实巩固并有效强化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基础和民意认同。

相对于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言,不能不看到,在一些领域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两国在能源、科技、金融、地方等领域合作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但中俄双边经贸合作还存在很大差距。尽管2011年双边贸易总值达到792亿美元,中国连续两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则成为中国第8大贸易伙伴,但相对于同期中美,中日,中韩贸易而言,差距是非常明显的(见图4)。

图4:2011年中国双边贸易总额国家排名

综合分析,中俄经贸往来不足的原因固然很多:双边市场开放不够,贸易便利化水平不足,投资平台欠缺,高科技合作较少,比邻地区经济合作不紧密等等。但是双方民间交流规模不大、交流频率不高、交流范围不广,也就是双边旅游发展不充分则是影响双边经济贸易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据统计,2011年俄罗斯来华旅游人数253.63万人次,同比增长7%,但同年俄罗斯出境总人次为4372万,来华人次数只占俄罗斯出境总人次数的5.8%。2011年中国首站赴俄罗斯旅游为80.96万人次,同比增长13.88%,但当年中国出境总人次为7000万,赴俄人次数只占中国出境总人次数的1.16%(见图5)。而且,就近年来中俄旅游总体发展状况而言,尚未恢复到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最好历史水平(见图6)。

图5:2002—2011年俄来华人数走势

图6:2003—2011年俄来华人数在外国来华人数中的比例

因此,大力发展双边旅游事业,采取多种手段促进双方市场合作取得突破性发展,通过大规模的旅游交往密切双方民间交流,有力地推动和带动两国间经济往来,应该是解决目前中俄关系“政热经冷”、“官热民冷”局面的有力切入点和有效手段。

旅游交流与合作将直接给两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旅游业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对发展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十分明显。双方的旅游交流有利于促进和带动两国多层面的合作,不仅可以直接带动商业投资、金融、物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合作,亦可刺激和推动上述综合层面上的交流与合作。例如,中俄航空运输能力充足,但除中国海南省外,航空运能不能有效利用,航班上座率平均不到50%。发展双方旅游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

图7:中俄航空、铁路及口岸运力情况

值得指出的是,从俄罗斯政府出台的《2009年及2010-2011年联邦预算法》,特别是2011年8月2日普京总统签署的第644号联邦政府令,批准的《“俄联邦国内和入境游发展(2011-2018)”联邦总纲要》等官方文件中,可明显看出,俄政府已着眼于危机后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着手改变和调整以国家资源和能源出口单一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重点已从主要支持能源和金融领域开始转向到社会领域和扩大内需上,其中包括发展国内和入境旅游,并积极研究出台国内旅游服务统一标准,加大旅游促销力度等等。据世界旅游组织提供的资料,在旅游业世界指数排名中,目前俄罗斯位列第59位,而其自然旅游资源评估却占第5位,文化遗产资源占第9位。因此,世界旅游组织预计,2020年前俄罗斯可以进入世界旅游业的前10国家。由此看来,中国对俄旅游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为把旅游交流培育成两国务实合作的新亮点,建议如下:

(一)积极推动将旅游交流作为中俄两国商定共同制定《未来十年中俄人文合作行动计划》的重要部分,以两国互办旅游年为契机,重点突出旅游交流,并且加强旅游教育、旅游安全、旅游投资等多方面合作,特别是加强双方青少年间的交流合作,增进相互了解,营造两国人民间良好的友谊氛围,将两国人文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旅游不仅是民间外交或非官方外交的重要手段,更是两国人民互相增进了解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旅游可以使中国人民进一步了解俄罗斯的自然、历史、文化,同样可以使俄罗斯人民直接接触、了解真实的中国,有效地促进双方人民互相增进了解、信任和感情。中俄两国人民有着传统的革命情谊和世代友好的和平思想,上世纪四十、五十年代,两国人民在反抗法西斯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曾结下深厚的感情。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多元文化的包容和融合在国内随处可见;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受到西方文化的多方冲击,中俄新生代对彼此的历史、文化较为生疏,传统的中俄友谊在两国很多年青人心中已渐淡忘。通过旅游等多种途径,让两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多年来中俄结下的深厚友谊,在国际社会上面临的共同压力,为两国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社会氛围,从而切实巩固并有效强化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基础和民意认同。

(二)加快完善对俄旅游教育体系,有效支撑对俄旅游市场的开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旅游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为中国由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提供了有力的人力和智力的支撑和保障,这也是中国旅游事业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有关方面2010年统计数据,中国共有852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旅游学院、旅游系或旅游专业,在校旅游专业学生49.8379万人(其中,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分别占1.34%、37.03%、61.63%),旅游类专业学生占全国大学生的2.3%,旅游专业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一个大专业。但是,对俄旅游的专门人才培养却是我们国内旅游教育的薄弱环节。从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毗邻的黑龙江省的情况看,目前全省已有黑龙江大学等7所高校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在校生研究生近百人;有15所本科院校设置了旅游专业,在校本科生3076人;有34所高校招收旅游各专业方向专科生(含高职)8012人,但开设对俄旅游专门课程的学校和专业几乎为零。

目前国内对俄旅游的各类专门人才奇缺,北京等地区俄语导游的客服比例高达1:576,严重制约对俄旅游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开拓。建议尽快在国内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与对俄旅游相关的课程,加快俄语导游、接待人员以及对俄旅游市场和产品开发人员的培训。同时,加快与俄罗斯的国际联合办学,特别是与俄罗斯高校尽快建立旅游专业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机制,“借船出海”,利用俄罗斯雄厚的教育资源,构建对俄旅游人才培养平台,是目前迅速造就对俄旅游人才的有效措施。而且要看到,国内旅游专业本科院校招收国外留学生的比例平均为1:130。具有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比例仅有34.6%,具有海外实习基地的院校也只占到16%,与国外院校合作开发课程的院校占9.6%,与俄罗斯院校交流所占比例更低。这说明我国旅游本科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还不高,与外国院校特别是与俄罗斯高校的交流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三)尽快构建中俄旅游研究高层平台。在中俄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两国旅游总体发展并不充分,双方对旅游市场关注不够,产品开发仍处于较低层次。但中俄旅游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均有着极大的市场拓展空间;无论是未来中俄两国重大旅游项目的合作,还是地方旅游产品开发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正面临着市场拓展的极佳机遇期。建议国内有关单位联合组建中俄旅游研究协同创新高层平台,以打造政府智库、业界智囊、学术高地为宗旨,以国家在中俄旅游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中俄旅游发展与合作中的重大问题及中俄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为目标,借两国互办旅游年契机,加强加快对中俄旅游发展战略、旅游管理体制、旅游运行体制、旅游产业构成、旅游资料统计、旅游资源状况、文化底蕴特色等多方面积极进行理论探讨和决策咨询,有效支撑和确保中俄旅游的迅速发展,推动双向旅游交流规模的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拓展国家对俄人文合作领域和内容,创造两国经贸旅游合作良好社会氛围,奠定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为坚实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提出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地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的是,黑龙江省在开展中俄旅游合作中,占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国内对俄边境旅游开展最早、发展最快的省份。据统计,2011年来华旅行的俄罗斯游客中57%是从黑龙江各口岸进入中国,有50%的中国游客是从黑龙江出境前往俄罗斯。长期以来,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在对俄问题研究领域有着传统的优势,并与俄罗斯相关单位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应该尽快组建国内权威、国际一流的对俄旅游研究协同创新研究团队,及时跟踪中俄旅游发展变化的趋势,有针对性制定相应得市场策略,积极进行理论探讨和决策咨询,努力促进中俄旅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相信旅游发展作为两国务实合作新亮点,其突破性发展必将在双方人文、经贸合作中迅速而直接地体现出巨大的成效。

F590

A

1671-7740(2012)02-0001-04

段光达(1957-),男,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黑龙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问题研究重点项目)“加快黑龙江边境旅游发展促进全方位对俄沿边开放”,项目编号:1252z013

猜你喜欢
中俄两国俄罗斯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