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繁昌一中(241200) 徐成鹏
考试研究
地理高考试题中有关“栅格法”的几类问题
安徽省繁昌一中(241200) 徐成鹏
区域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按照一定标准划分出来的。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还可以依据区域的内部差异,将其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次一级区域。“栅格法”就是将一个大区域划分成若干个次一级区域(即一个个栅格),以便对相关地理问题做定量的分析与处理,其处理问题的方式渗透着地理信息系统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方法和思想。用“栅格法”呈现有关信息的试题在最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它能有效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已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标要求。通过对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可以将其类型概括为以下三类。
1.用“栅格法”呈现区域基本特征
这类试题常将景观图与数字化图层相结合,呈现相应的解题信息,要求学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类型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调动区域地理特征等知识储备准确作答。解题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图层叠加,这也间接考查了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相关原理的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学生还要熟悉相关区域基本概况。这类试题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有一定的难度。
例1 (2010年重庆文综,11题)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如图1中将某区域划分为九个方格,数字“1”“2”“3”分别表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水域,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图1和表1,回答第1题。
1.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该区域海拔(单位:米)如表1所示,则此地最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B. 长江下游
C.东北平原 D. 黄河下游
【解析】本题将特定地区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用图表叠加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考生发现该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存在的地理问题,较好地考查了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表1显示海拔高度的数值范围是18~20米,可知该地地势低平。结合图1提供的信息,判断河谷地区海拔高于两侧的农业用地及建设用地,为地上河。结合四个选项综合判断,该区域应该位于黄河下游。
【答案】1.D
2.用“栅格法”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与变化
这类试题通常考查考生读图和数据分析能力,要
求考生通过读图,将有关地理信息的变化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概括出来。此类试题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因为“发展与变化”是动态过程,而不是静态分布,许多考生由于审题不仔细,没有明确前后两个时期的具体“变化”而匆忙选择,造成丢分。
例2 (2011年安徽文综,27~28题)图2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1~2题。(图中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图2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解析】本组题通过区域内土地利用的变化,考查区域可能的环境变化和区域发展方向,相比第1类试题,该类试题不需要进行图层叠加,难度较小。第1题通过读图很容易判断辽宁西北部土地利用的主要变化为3变1(即由湖泊变为耕地),湖泊减小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减弱,空气湿度减小,旱涝灾害将增加,水生生物物种减少;负面影响是可能出现土地的次生盐渍化。第2题解题时要抓住“农业可持续发展”这几个关键字,辽宁西北部不可能推广珠三角的蔗基鱼塘;因为辽宁西北部缺水,所以也不可能推广水稻种植;由于土地利用主要是以耕地为主,所以不可能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还可以防治土地次生盐渍化。
【答案】1.A 2.C
3.用“栅格法”进行最优区位选择
这类试题常以地理信息技术实际应用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绘图分析(图形转换)能力,难度系数较高。试题往往材料较新颖,知识应用性强,需要灵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图层叠加原理,综合考虑各因素,进行最佳区位的选择,属于实践探究型地理试题,在最近几年高考中出现较多。
例3:(2011年浙江文综,7~8题)某市寻找适合工业布局的地点,该工厂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地形平坦;②距河流1km范围内。图3中“空间资料”是城市地形与河流的空间分布,每一小方格代表1km2,(该区面积共16km2);“属性资料”是地形和河流的类别资料。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资料和属性资料,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将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完成1~2题。
1.图4是四幅“河流”资料的评估值图,其中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6
2.根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
估,图5中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是
A.甲、乙 B.乙、丙C.乙、丁 D.甲、丙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条件为距河流1km范围内,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将同一小方格内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按材料要求可以判断出河流流经的方格都为1,而某些方格虽然河流没直接经过,可以以河流为基准将左边第1列(1~3行)河流向右“平移”1km,第4行河流以同样方法向上“平移”1km,即可得到距离河流1km的界线,再根据同一小方格内距离河流1km范围内占有面积比例来确定是否符合要求。将图3中河流空间资料图进行编码,可得②图,即B项正确。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条件为地形平坦,符合条件为“1”, 不符合条件为“0”。将同一小方格内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按上题原理将图3中的地形空间资料图进行编码,可得图6。题干中要求以“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需将图4中的②与图6进行叠加,可得两项都符合的范围与图4中的②一致,由此可知图5中的甲和乙都为“1”,符合要求,故
A项正确。
【答案】1. B 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