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2012-03-21 08:54广州市第六中学510300王万里
地理教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民居建筑

广州市第六中学(510300) 王万里

高中地理

“中国民居的地方特色”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广州市第六中学(510300) 王万里

一、课程背景

民居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素,也是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和宗教信仰不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民居建筑。从这些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可以品味到内涵丰富的传统思想和审美意识,可以理解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二、课程目标

1.分析中国民居的地区差异,并从自然条件的角度理解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

2.分析归纳中国民居的整体特征。

3.从整体特征理解中国民居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读“中国民居分布图”并阅读材料思考“中国民居复杂多样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材料中国民居纷繁复杂,有六种分类方法:①按式样划分,有吊脚式 、井干式、干阑式、穹窿式、环形土楼式、窑洞式、天幕式、绑扎式、土坯砌筑式、穴居式,另有合院式、连排组合式等;② 按材料划分,有草顶房、泥土顶房、灰土顶房、砖顶房、瓦顶房、竹顶房等;③ 按构造方法划分,有木结构、砖构造、土造房屋、砖木混合式、砖石混合式等;④ 按类型划分,有四合院、吊脚楼、天井房、蒙古包、客家围屋等;⑤ 按民族划分,有汉族民居、满族民居、维吾尔族民居 、白族民居、黎族民居、蒙古族民居、藏族民居等;⑥ 按地理位置划分,有海南民居、广东民居、湖南民居、四川民居、安徽民居、云南民居、青海民居、新疆民居、山西民居、陕西民居等等。总体来说,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民居有八种:北京四合院、陕北窑洞、蒙古包、江南水乡民居、藏族碉房、客家围屋、土家吊脚楼、傣族竹楼。

(一)中国民居的地区差异

引导学生读景观图,从三个方面讨论分析自然条件对中国民居的影响。

1.建筑材料的地区差异——民居建筑大都就地取材,请从建筑材料的差异判断各地区的资源特征。

2.建筑外形的地区差异——建筑外形主要受气候影响,请根据以下民居的外形特征分析当地的气候特征。

图1 云南傣族的竹楼

图2 贵州布依族的石屋

图4 内蒙古的羊毛毡帐房

图3 大兴安岭的木屋

图5 水乡民居——斜顶、高大、透风

图6 东北大屋——平顶、矮小、墙厚、紧凑

图8 浙江石塘镇——石头砌墙,瓦上压石

图7 陕西民居——房子半边盖,肥水不流外人田

图9 吐鲁番民居——平顶、窗大、通风

图10 海南船形屋——矮小、遮阴

3.建筑结构的地区差异——建筑的外形和结构还受地貌影响,观察以下民居,分析它们的外形和结构与当地的地貌有什么联系?

图11 陕北窑洞

图12 青藏高原的品字形土库房

图14 新疆维吾尔族半埋地下的庭院

图13 湘西土家族的吊脚楼

承转:中国各地区的民居千姿百态,但是也有许多共性,观察“中国民居分布图”,想一想我们的传统民居有哪些基本的共性?

(二)中国民居的整体性特征

1.封闭性和内向性中国民居多以院落为单元,外部用高墙封闭,仅留少数门洞出入。如四合院、三合院、东北大院,南方天井房等,这种严谨、内向、封闭的结构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宗法观念和伦理道德的精神产物。客家围屋也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布局,它增强了客家人的凝聚力和防御能力。由此可见,民居建筑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制度文化。

图15 传统的四合院

图16 福建客家围屋

2.重视方位,讲究对称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带,南面向阳,迎夏季风,建筑朝南,冬季温和,夏季凉爽。自然环境的影响慢慢演化为一种社会伦理观念,建筑以居中朝南为尊,东、西次之,面北为最低等级。许多建筑不但在位置、方向上有规矩,而且尺寸、高低、形状,以及色彩、图案等也有等级差别。皇宫的主要宫门、殿门都南北排列在同一轴线上,以显示中央为尊的地位。由于太阳高度、日照时数、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北方建筑的方位感比南方更强,因为北方更需获得阳光,躲避寒风,而南方由于地形复杂,受地形和水系的干扰,方位观念相对较弱。

3.多为木制结构民居建筑除了屋顶和台基使用瓦和砖石外,其余柱、梁、枋则大都使用木材,而且不用铁钉,采用梁架式结构,以榫木相结。木制结构不够稳定,限制了建筑的高度,为了增添宏伟的气氛,传统建筑往往以台基来烘托。

图18 徽派民居的木制结构

图17 紫禁城的主要宫殿都坐北朝南,对称分布在中轴线上

4.注重与环境的协调中国民居无论从选址、布局、构成以及空间结构和材料使用都体现着因地制宜和因材施工的营建思想。观看录象“牛形村落——安徽宏村”,提问:你对“风水观”有什么看法,哪些观点值得提倡,哪些观点不值得提倡?——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国民居的“风水观”。

解释:“风水”是人们对居住、生存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括住宅、宫室、陵墓、寺庙、村镇、城市规划建设等等。其中陵墓称为阴宅,而平常居住的房屋,劳动、工作的场所称为阳宅。“风水”在某些方面体现了追求人与环境协调的思想。从安徽宏村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出“风水观”有四点值得提倡:① 保土:即珍惜土地资源;② 理水:生产需要水,生活也离不开水,因此建房要与水系结合起来;③植树:既美化环境,又保持水土;④ 节能: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民宅多“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是如果过分强调“风水”可以逢凶化吉改变命运,那就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三)中国民居的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观察一系列的图片,讨论。

活动1:观察不同风格的门,谈谈你的感受,它们

有没有等级的区别?所表达的文化精神相同吗?

图19 曲阜孔府

图20 安徽龙川县胡氏宗祠

图22 陕北窑洞

图21 广州陈氏书院

民居建筑不仅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也满足人们精神活动的需要,如伦理、宗教、审美的种种需要,它表述着设计者和使用者的思想观念,或者说体现一种社会的哲学和美学观念,这就是建筑的文化意义。

活动2:中国传统民居大都以封闭的院落为主,例如四合院、三合院等,你认为这种封闭的建筑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观念?

1.以合为主中国建筑的封闭性和内向性主要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讲究含蓄、内敛,讲究伦理、尊卑和等级。这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建筑很少围墙,园林建筑大都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径直开阔。封闭的建筑结构体现了我们的哲学和文化观念的内向性。《庄子•齐物论》中有:“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封闭的住宅其实就是“合”的体现。

2.虚实交替《老子》说:“致虚极,守静。”《庄子》也说:“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最大,实次之,虚在中,实在四周。四合院、三合院就体现了这种精神。

3.动静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动静结合,以静为主,动为辅,山水画体现了这种思想,园林布局也体现这种思想。这种以静为主,以虚为美的审美观与西方不同,西方园林建筑,往往喜欢用喷泉、雕塑造型,让景致有跳动的感觉。

4.以不变应万变中国古代民居以木结构为主,这并非因为我国木材多,主要原因在于:木材容易加工、容易按照人的空间需求来改建、扩建。我国古代建筑是装配式的榫卯结构,这种结构从5000多年前一直沿用到现在,虽然不够牢固,但是有利于加工改造,方便拆装、改变。

图25 山西大同市应县木塔

图26 希腊巴特农神庙

活动3:观察四幅民居装饰,你认为这些复杂、精美的雕塑有什么作用,仅仅是为了美观吗?

图23 大理白族的三合院

图24 梁架上的榫卯结构

图28 广州陈家祠屋顶陶瓷雕塑(福禄寿三星)

图27 安徽木雕—文王访贤

5.以柔克刚西方古代建筑,如金字塔、太阳神庙、雅典卫城都是用石材筑造,坚固无比。中国则不同,其建筑的永久性建立在“易”的基础上。因为人造的建筑总有一天会毁掉,只有容易的建筑,其形式才能长久保留。在建筑结构上,西方求刚,东方求柔。中国民居的木结构建筑不但可以拆装,而且可以调整内力,抵抗外力,例如山西应县木塔,历经千载而巍然屹立。在中国的木结构建筑中,墙不是承重的,而是分割空间之物,因此俗话说:“墙倒而屋不塌。”

图29 山西曹家大院屋脊的吻兽

图30 陈家祠屋顶的鱼塑

6.建筑艺术的实用性我国传统建筑有许多木雕、砖雕、石雕等复杂的装饰,这些装饰不仅仅出于审美的需求,更多地表达了人民追求吉庆祥瑞的思想观念。如鹿鹤同春、寿比南山、紫气东来、双鱼吉庆以及福、禄、寿三星等雕塑都体现了老百姓渴望幸福安康的心理。还有些装饰以民间传说或历史故事为题材,如桃园三结义、苏武牧羊、将相和、二十四孝等,这些装饰不仅体现了人们崇德慕贤的心理,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育人们要做到“仁、义、礼、智、信”。至于屋脊两端的吻兽,不单单具有审美功能,更具有精神功能和实用功能。龙和鱼都有一定的寓意,龙能送水,可以灭火,但也会闹水灾,所以龙头上设有剑把,表示降伏了龙,为人造福而不危害人,鱼表示“连年有余”。有些吻兽中有金属导线连接地面,这样可以避雷电。

(四)中国民居的发展

活动4:观察以下两幅图片,讨论“近些年,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传统民居建筑逐渐退出我们的视线,取而代之是‘方盒子’式的钢筋水泥结构的高楼大厦,你认为新型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有哪些好的方面?有哪些不好的方面?未来民居建筑该如何发展?”(现代建筑比古代建筑功能齐全,更加实用,但是少了一些个性和文化内涵)

图31 新型农村住宅

图32 新型城市住宅

猜你喜欢
民居建筑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民居智库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民居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