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制”下会计本科专业高校导师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2012-03-20 05:31
梧州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导师制双师

王 毅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双导师制”下会计本科专业高校导师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王 毅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实践环节是会计本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建立“双导师制”是会计本科专业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提升“双导师制”下会计本科专业高校导师实践能力是影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通过培养“双师型”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从事科研等途径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会计本科专业;高校导师;实践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学习先进国家的成功做法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他们提出的与企业共建培养人才、以工作导向设立课程的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世界各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国家财经政策、法规,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业务操作能力、沟通和合作协调等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会计本科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途径[1]。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推动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会计人才是会计本科专业改革的重要环节,构建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的 “双导师制”是落实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而提升会计本科专业高校导师的实践能力将会是影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高校导师是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导因素

高校导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导因素。随着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推进,“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正逐步被 “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替代,教师在学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高校会计本科专业 “双导师制”就是在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下,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设计的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会计本科专业 “双导师制”是在大学二年级时配备校内导师,实施导师制,在大学三年级时配备校外导师,实施 “双导师制”[2]。高校导师对学生的选课、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以及专业实践进行指导,采用个别指导为主,定期和不定期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的模式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其中,高校导师将陪伴学生度过其大学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对学生的发展影响重大,是学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主导因素。

高校导师对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特殊的意义。高校导师是我国当前教育形势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力量,传统教育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加上中小学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以校内学习、课堂学习为主,参与实践教学的动力不足,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创新式的学习能力,他们对导师的依赖性将明显比西方国家的大学生要大得多。因此,给会计本科专业学生配备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导师将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重大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双导师制”对高校导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教育下的高校教师不重视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重学术,轻技术,重知而轻行,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弊端一直无法根除,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学校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教师也没有提出实践能力的要求;而教师也只看重理论教学和理论研究成果,习惯关起门来做教学与研究,不重视实践教学,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比较欠缺。其结果是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出现上课不认真,课余时间无聊上网、玩游戏等问题,学生考前背书的 “应试教育”现象相当普遍。同时,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容易走进陶行知所说的 “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死胡同,导致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适应能力差、发展潜力低等现象。

会计本科专业 “双导师制”实践模式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会计本科专业 “双导师制”的实践模式,立足于发挥高校教师与企事业导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培养懂理论、重实践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把单纯的理论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参与的实践教学,把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实践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生扎实的专业化技能,提高创新意识,成为应用型的实用人才。

“双导师制”对高校导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导师制”实践模式为了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从社会上聘用资深会计专家担任学生导师,主要负责部分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见习实习的工作,但这不是会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全部。大量的实践教学教育工作主要还是由校内导师完成,如校内实验课程、与校外导师在教学上的沟通协调、学生日常指导教育等,即便是会计理论课程教学也需要结合社会实践现实来进行,所有的这些都要求高校导师在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方面起主导作用。为适应这一需要,高校导师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而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在这方面与 “双导师制”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提升高校导师实践能力是 “双导师制”下会计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否切实落实的关键。

三、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导师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策略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刚刚开始实现大众化,各行业的高素质人才不多,企业中高素质会计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同时,由于高校教师重理论轻实践,他们的实践能力亟待提升。因此,构建 “双师型”会计本科专业教师队伍,提升高校导师的实践能力成为落实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可通过培养 “双师型”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从事科研等途径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1.鼓励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导师向 “双师型”专业教师发展

简单地说,“双师型”教师就是 “双证”教师或 “双职称”教师[3]。会计行业是我国从业人员较多、管理较为规范的行业,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会计从业资格认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制度。高校教师除了参加高校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还可以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等考试,获取相关的从业、执业资格证书。通过这一途径,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鼓励高校会计本科专业教师向 “双师型”教师发展。向双师型专业教师发展,需要教师付出较大的努力,如考证需要时间和精力,从事社会兼职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此,要制订政策鼓励高校会计本科专业教师向 “双师型”教师发展,如提高“双师型”教师待遇,对从事社会兼职的教师给予工作安排上的便利等。

2.会计本科专业导师要积极参与专业实践

高校会计本科专业教师要主动走出校门。会计是应用性、技能性要求较强的专业,其具体实务不是光靠纸上谈兵就能够熟练掌握的。作为高校导师,只有深入到企事业单位中去,从事会计实务操作,掌握一线会计业务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经济业务的发展变化情况,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

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派遣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益尝试,会计专业教师通过到企事业单位挂职学习管理方法和会计实务,积累实践经验,还可以将自身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切实地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3.更新会计本科专业教学理念与方法

更新会计本科专业教学理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环境和会计行业正在快速发生变化,对会计提出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业务创新层出不穷,专项服务越来越专业化。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会计本科专业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会计本科专业教学理念的更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要求会计本科专业教学要以 “书本知识学习为主”转为 “以能力发展为主”,“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 “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会计专业教师要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转为现代教育意义下的教师,只有树立了现代教育观念的会计本科专业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注重自身实践能力发展的专业教师。

会计本科专业教学方法的更新。现代会计是集中了会计理论与信息技术应用于一体的高科技事业,同时会计理论还在不断地创新,会计电算化和网络的发展,对会计本科专业提出了新的要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传统观念,增强科技意识。在运用常规教学技术的同时,还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利用网络、多媒体电脑和相应的软件,使用现代教学方法,实施现代化的教学,是创新教育对财会导师的基本能力要求[4]。

4.结合实践开展科学研究

科研是提高会计本科专业导师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科研是促进知识更新、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参与科研工作,优化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术水平,丰富了教学内容,使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体化教学思想得以深入贯彻[5]。会计本科专业导师通过参与科研,可以不断获取会计本科专业的新知识,探索新的领域,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

会计专业的科研要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与会计、财务密切相关的知识也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实施。这些法律、法规都会直接或间接改变会计核算内容,影响会计处理方式。会计专业科研只有扎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才能紧跟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取得有效的成果。也只有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开展科研工作,会计专业导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才会得到迅速提高。

总之,“双导师制”下会计本科专业高校导师实践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学校对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企事业单位对高校的支持,还是教师自身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主动性、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更新以及在实践中开展科学研究,既有教师自身努力的因素,也有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影响因素,只有这些因素共同参与到会计本科专业高校导师实践能力提升中来,才能造就适应会计本科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校导师。

[1]秦少卿.会计实践教学规范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06,(10):72-73.

[2]丁佩芬.“双导师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3):56-57.

[3]黄斌.深度解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J].教育与职业,2006,(11):36-38.

[4] 李素华.新会计准则体系下财会教师应具备的创新能力[J].创新教育,2008,(8):108-109.

[5]冯军.高校科研的作用及其影响[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20(2):79-82.

G642.4

A

1673-8535(2012)03-0040-04

2012-04-25

2012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2JGB218)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毅(1965-),男,壮族,广西田东人,梧州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

高 坚)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导师制双师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