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长玲,孔军伶,梅秋芳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在医学教育体系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莫过于实验教学[1]。对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的教学进行整合和创新,将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结合互补,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并且在基础医学门类中相对独立。实验教学是这门学科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贯穿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理论教学所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2]。依据《培养人才方案》,我院对本学科的教学大纲进行了适当调整,将人体寄生虫学的实验课课程安排了18个学时。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这有限的学时内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国内现代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呢?针对这个问题,考虑到教学目标以及学生未来的从业要求我们做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尝试,即将寄生虫教学分为两个层次(本科层次与专科层次),专科层次使学生基本了解和熟悉寄生虫的形态即可,而对于本科层次,除了使学生掌握以上教学内容外,还需增加相应的动手动脑环节,以达到对知识深入理解的目的。
我们从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出发,对实验内容进行精心筛选和调整,重组传统实验、设计综合性实验,并融入现代实验技术,把培养思路和教学目标融入精选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之中,进一步扩展学生的实验创新思维能力。在重组传统实验项目的设计中,我们将同一纲的蠕虫虫卵、成虫等的形态观察内容编排在同一次实验内容中,让学生在观察虫卵时注重从形态、颜色、大小、卵壳的薄厚及有无卵盖或小棘等方面去比较和区别不同虫卵。观察成虫时,同样强调比较同一纲的成虫是否具有本纲成虫的共同特点,又有哪些不同特点。在实验课上随时都可以看到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或向教师提问的场景,加强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在轻松、活跃、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讨论、交流、比较的方法鉴别和掌握寄生虫的形态特征,这样使他们既容易记忆又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新时期医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操作技能。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注重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还要将技能教育贯穿实验教学的始终。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或多或少会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例如普通显微镜的使用和保养方法不规范,就会在在实验过程中出现观察标本效果不佳,漏查检出率低,甚至损坏镜头和玻片等问题。教师应确定固定的学时讲授寄生虫实验操作规范,做到教师示范、纠正和总结,并定期对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进行总结分析,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将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纳入标本考核之中,从而强化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学习意识。
多媒体具有超文本结构、信息量大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功能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及补充知识组成有机整体,对教学信息进行高效、高质的组织管理,使学生可根据需要安排学习,充分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挂图和示教标本,使用多媒体CAⅠ课件、电视录像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节省了教师讲授的时间,还大大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我院病原实验室除更换了新的显微镜教学仪器外,还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施进行辅助教学,这些先进的设备条件在演示寄生虫的形态特征时栩栩如生,叙述寄生虫的生活史时系统连贯,并介绍了实验诊断方法及规范的操作技术,克服了个人因素对教学的不良影响。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则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3]。
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意识,在保证传统教学实验优点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相应创新实验项目也是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利用临床标本或实验室准备的待检标本进行病原学综合诊断实验,让学生参与旋毛虫、阴道毛滴虫的实验室保种过程,动员学生参与我院寄生虫检查过程等,使学生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强化了技能操作。
教师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可以因地制宜地设计可行的课后实验项目调查。例如到附近幼儿园进行蛲虫病的调查、到本班或本年级学生之间进行蠕形螨情况的调查,将所获标本带回实验室做出观察鉴定结果,鼓励学生完成调查报告。从每次教学活动的效果来看,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高,求知欲强烈。特别是2011级本科部分学生还自发组织科研小组,主动要求参与教研室的科研项目,在参与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动手能力。这让我们感受到,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课的主体,才能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才能达到培养和锻炼他们综合素质的能力的目的。
基于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分析与探讨应该是长期而持久的,随着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以及寄生虫病新特点、新趋势的出现,在发扬传统标本教学模式优点的同时,需要及时调整实验内容与技术,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林丽卿.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368.
[2]曾敏勇.构建创建体系培养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2(1):46-47.
[3]赵峰,毛泽善,范文艳.多媒体技术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杂志,2009(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