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教育急救护理学课程模式探索

2012-03-19 01:38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4期
关键词:学时监护技能

高 丽

(伊宁卫生学校,新疆 伊宁 835000)

以理论学习为重点、以单项技能训练为轴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临床对护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特别是护生在实习期间对急救和危重症监护技能应用的需求[1],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急救护理课程的调研分析,笔者对中职护理教育急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报告如下。

1 教学方法

改革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急救护理学的教学,教材选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傅一明主编的《急救护理技术》,共32学时,其中理论课22学时,实验课10学时。改革后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急救护理学教学[2],教材为我院急救护理课程组教师编写的讲义,共32学时,其中理论课16学时,实验课16学时。

2 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分为4个学习情境,14个工作任务。

学习情境1:院外救护,包含了5个工作任务:(1)紧急呼救。(2)现场评估。(3)心肺脑复苏。(4)现场救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5)安全转运与途中监护。在这一学习情境中,护生的技能目标是:遇有危急伤患者时能立即正确呼救,快速启动紧急医疗救援系统;能正确对患者进行评估与检伤分类;能正确迅速地判断患者心脏骤停情况并熟练实施心肺复苏;能正确对患者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操作;能对患者进行安全转运与途中监护。情感目标是:培养护生“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和临危不乱、团队协作的精神,增强护生意外伤害的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情境2:医院急诊救护,包含了3个工作任务:(1)接收急诊患者。(2)预检分诊。(3)急诊处理。在这一学习情境中,护生的技能目标是:具备正确进行急诊预检分诊的能力;正确进行急诊护理处理的能力。情感目标是:使护生在急诊救护中能关心安慰患者,并保护患者隐私。

学习情境3:医院重症监护(ICU),包含了3个工作任务:(1)ICU 患者的接诊。(2)ICU 患者的监护。(3)ICU 患者的生命支持。在这一学习情境中,护生的技能目标是:熟悉ICU的设置,并能进行有效的ICU 管理;能正确进行气管插管、心脏除颤并使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急救设备;能识别重症监测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变化。情感目标是:使护生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情境4:综合急救护理,包含了3个工作任务:(1)中毒。(2)中暑、冻僵。(3)淹溺、触电。在这一学习情境中,护生的技能目标是:具有正确运用急救原则对患者实施救护的能力。情感目标是:使护生开朗稳重,乐观自信,具有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处事不惊、从容应对的心理素质。

本讲义除了包含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的3个环节,即“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ICU 监护”外,更重要的是体现患者经发病现场的急救处理后,送入医院急诊科救护,然后转入ICU 病房进行监护,是一个完整的救护过程。EMSS的四大学习情境,引出了急救护理中最常见的14个工作任务,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导入了要完成该急救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在培养护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中渗透相关的急救理念,并在必要时拓展一些前沿知识。

2.2 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多数是用一个典型病例或场景来引入教学,根据病例或场景进行任务的分解,以具体完成某一个急救任务进行教学内容的展开,以期达到学习相应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目标。例如,在讲解“心肺复苏”教学内容时,先让护生观看短片:星期天某公园,天气晴朗,突然传来呼救声:“有人落水了,快救人!”,十几分钟后,落水者被救上岸,面色苍白,无生命体征,此时短片结束。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就可引出学习性工作任务:如何判断心脏骤停?如何对其实施救护?教师提问后,给几分钟时间让护生讨论,并让护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再指出不当,更正其错误观点后,引导护生学习新内容:“心脏骤停的原因”、“临床表现”、“心脏骤停的判断要点”及“心肺复苏的操作程序”。教师在讲授完理论后,可通过视频演示救护操作程序,教师接着分解步骤示范,再让护生分组进行训练[3]。(2)PBL教学法:例如在讲解创伤急救护理教学内容时,先设计一个病例,患者的伤情为出血、骨折、异物刺入等情况,提出4个问题,于课前一周发给护生,让护生根据问题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将护生分为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每个小组讨论1个问题。然后由小组长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3)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图文并茂、活泼逼真的动画形象吸引护生的注意力,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也可节约教师大量的板书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护生进行交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3 实践教学改革

(1)增加实践学时:使实践学时与总学时之比由原来1/3 增加到1/2,并在毕业实习中增加ICU、CCU 实习,强化技能训练。(2)改进教学方法:改单项技能训练为综合情景演练;改普通实验室为模拟ICU。(3)恰当运用角色扮演法:如创伤救护技术操作,由护生分别扮演伤者和救护者,根据伤情不同分别实施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护理技术。(4)制作课件:可将各项急救技术操作流程制作成课件放到网络课程平台上,供护生反复学习和演练。(5)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组织护生开展急救知识竞赛或急救技能比赛等活动。

3 讨论

3.1 调整课程结构,制订课程标准

由于急救护理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目前的教科书大多只注重理论而不重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使护生较难掌握救护技能,再加上教材中院内救护、院外救护交叉进行,中间还穿插有ICU 监护,让护生在思想上没有连贯性,为此我校制订了课程标准,编写了急救护理讲义。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作用。我们在制订课程标准时,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改革,使课程结构以发病场景为载体,围绕着患者从事故现场的急救到医院急诊科的救护,最后到ICU 监护为主线来展开。课程内容包含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和ICU 监护3个环节,引出常见的14个急救护理工作任务。课程目标以培养常见急危重症救护人才的职业能力为总体目标,内容目标则贯穿了“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

3.2 转变教育思想

要实现课程改革,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要将教书观念转变为教学理念,教书是教书本知识,教学是教学生学习。传统的教育观念一味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轻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急救护理的对象是急危重症患者,患者病情千变万化,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和训练单项技能不能满足临床的要求。例如,在创伤中,对不同的伤情应采用不同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方法。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理论加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以下6个教学环节训练护生的急救综合职业能力:给出病例或场景让护生分析;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预期目标;应用急救方案完成任务;评价。在此过程中,护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从而培养了护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也培养了护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3 改革教学模式

改变以讲授型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景—提出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解决问题—巩固练习”的过程获得急救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其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其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其团队精神。抢救患者要有医护人员的共同协作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所以,团队精神在救护工作中非常重要,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这点。

[1]孙雪洁,张迎霞,付靖.急救护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1663-1664.

[2]杜利,万晓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鄂州大学学报,2010,17(3):67-69.

[3]万晓燕,杜利.心肺复苏的教学改革探讨[J].鄂州大学学报,2009,16(5):75-76.■

猜你喜欢
学时监护技能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