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凤兰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管类专业作为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经管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开始了培养高端技能型经管人才的新局面,这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太成熟,一直以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型经管人才培养采取“静态”模式。这种“静态”的培养模式,严重脱离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扼杀了学生创新、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培养的技能型经管人才脱离社会需求的局面。
人才培养动态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学生专业兴趣和职业趋向,动态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创新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高端技能型经管人才的培养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专业兴趣、职业趋向,动态设置课程体系,加强弹性学制、弹性师资队伍建设,适时、适地、适人培养高素质创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即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上半学期(即第1~3学期)。该阶段实施专业群招生、培养。也就是说,把会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经管类专业作为一个专业群,实施专业群招生,实行专业群培养,主要开设基础课程、创新课程和素质修养课程。
第二阶段,即第二学年下半学期和第三学年(即第4~6学期)。该阶段动态设置专业,实施专业培养。该阶段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专业设置和选择
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高端技能型经管人才的需求、高校师资等软、硬件条件,相应动态设置专业。然后,学生依据专业偏好合理选择专业,实施分专业培养。
2.创新能力和专业岗位能力培养
该阶段集中进行创新能力和专业岗位能力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主要设置创新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以达到“精专业”的培养要求。
第三阶段即第四学年(即第7~8学期),该阶段主要完成学生职业规划选择与培养。
第三学年末,由学生依据自身能力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小班,如;升学班、就业班、创业班等等。然后,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再次市场调研。第四学年开始,学校依据市场调研资料的分析和教育教学理论,针对性设置小班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
总之,依据市场需求,动态设置专业,以人为本,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规划小班化、特色化,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经管人才,有利于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实现学生职业规划、职业兴趣与社会岗位需求的有机融合。
为保障动态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学校应组建专业市场调研团队。该团队负责市场调研、专业职位能力分析、校企实训合作等,是动态培养模式实施的前提。
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对经管人才的需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施订单培养。订单培养有两种培养模式:
1.校企“1+1”培养模式。其中:第一个“1”是学校,即学生在学校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依据学生意愿和企业人才要求,进行双向选择,对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企业培养,即第二个“1”阶段。第二个“1”是企业,对选拔出来符合企业人才要求的学生,由企业负责系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对考核合格的学生由企业留用。
2.学校独立订单培养模式。该模式是依据企业对经管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由学校按照培养计划独立实施全部课程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到订单企业就业。
为满足动态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学校必须组建高效教学管理平台。高效的教学管理平台要能够满足动态专业设置、学生专业选择、学生职业规划趋向细分等教学管理的需要。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市场导向的高端技能型经管人才动态培养模式的核心。因此,在区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市场对相关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据此,分阶段、分专业、分职业规划趋向设置理论和实践课程模块体系,满足动态培养模式教学的需要。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加强弹性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高端技能型经管人才动态培养模式的关键。所谓弹性师资队伍是指师资队伍建设的非固定模式。它包括二层含义:一是师资引进的“唯能力”弹性;二是师资引进的聘用弹性。
[1]黄麟.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完善会计实践教学[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2]吴国良.以能力为主线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路[N].光明日报,2007-12-12.
[3]陶小红.“1+2”动态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务管理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