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原先杰 于兆河
低碳经济又称为消耗化石能源少的经济,是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发展模式。我国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碳生产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比例,尽可能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环境会计又叫绿色会计,是把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及属性,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记录、计量以及核算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保护环境和开发环境所形成的效益进行计量和报告,从而实现综合评价环境绩效的目标,最终达到经济协调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在低碳经济下,重新审视我国环境会计的构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而环境会计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会计的建立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低碳化发展,有利于增强民众低碳环保意识。发展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发展低碳经济是环境会计有效实施的必要手段和实现途径,环境会计体系的构建必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笔者在借鉴相关专家关于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构建的新模式,如图1所示。
(一)环境现状需要环境会计予以监督和反映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社会需求极大膨胀,造成了自然资源被极度开采而逐渐耗竭,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会计能够指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 在传统会计核算中,未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账户进行核算,这样经济增长的指标就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虚增了利润,夸大了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而环境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
(三)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企业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对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服务。
(四)考核经营管理者业绩的需要 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资源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破坏环境而产生的环境负债额,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环境会计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不仅仅要从企业的角度还要从社会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
(一)环境会计核算的目标、原则和基本假设
(1)环境会计的核算目标。环境会计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产生的,其核算的目的是合理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努力提高自然资源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投资者及其有关部门提供与环境会计目标、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规划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因此,环境会计的目标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界定: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投资者及其有关部门提供有用的、合理的、真实的环境会计信息,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目标协调和同步优化。在传统的会计理论中,由于只注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忽略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导致了企业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下降,最终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使得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因而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各个单目标的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达到多目标协调发展。环境会计的具体目标是确认和核算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环境效益,充分披露有关的环境会计信息,为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活动提供帮助。
(2)环境会计的原则。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除了遵照《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客观性、谨慎性、重要性、及时性等一般原则外,还应根据环境会计自身特点的特殊性,增加以下原则:
一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原则。传统的会计理论只强调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忽略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作为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必然要追求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如果企业的经济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开发,否则将会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因此,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其经济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是社会性原则。传统会计中只有与企业个体利益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才进行核算,而环境会计揭示的是企业对环境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评价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影响。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企业必须站在全社会角度考虑企业的业绩,对企业业绩的评价要以与社会收益和社会费用相匹配的社会利润为准。
三是强制性原则。根据“谁受益,谁负担”原则,企业应该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耗费的资源付出相应的代价,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来约束环境状况表现不良的企业自觉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否则很多企业不会为了减轻环境的破坏而主动增加费用的支出,即使有的企业增加了相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也很少对外披露此项信息,这些企业担心会损坏企业的环保形象。因此环保部门和政府会计主管部门必须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环境信息披露做出强制性的规定,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外披露更多的环境方面的信息。
四是外部影响的内部化原则。传统会计中,外部性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指标不产生影响,因而不予考虑。但在环境会计核算时,根据外部影响内部化原则的要求,不仅要核算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益和费用,还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企业外部产生的影响,其中包括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五是灵活性原则。环境资源包括的内容极其广泛,这就决定了环境会计核算内容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对环境会计计量、核算、披露以及核算方法的选择等会计处理时,企业在坚持和恪守会计规范的同时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
六是预警性原则。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要能够反映环境资源因素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且能够客观的测定环境资源的现状和预测环境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达到预先发现制约经济发展的环境资源因素且给予预警。
(3)企业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应该与特定的经济环境相适应,把环境因素考虑到会计核算中来。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会计主体假设。传统会计主体没有将自然资源、资源损耗、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等纳入到会计核算的范围,而将本应该由会计主体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了社会,引起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失调、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在环境会计中必须赋予会计主体新的内涵。由于环境会计产生根源的特殊性——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这就决定了环境会计要比传统会计更加注重会计主体的行为特征,环境会计不仅要求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对自身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报告,还要求报告该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是可持续发展假设。环境会计的可持续发展假设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的基础上以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无限期的经营下去,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虽然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最终实现三者的相互协调与统一。
三是会计分期假设。在可持续发展假设的前提下,会计主体的环境经营活动会不断地持续下去,为了及时准确地确认、计量、核算和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就需要人为地把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这就是会计分期假设。
四是多元计量假设。基于环境会计核算内容的特殊性,相关专家提出了把货币计量假设改为多元计量假设,也就是说环境会计在计量时除了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外,还要用到一些非货币单位如实物单位等,有时也会用文字或技术指标说明。环境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环境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只要是对会计主体决策有用的信息都可以提供,因此环境会计核算的内容不仅包括能用货币计量的环境活动,也包括非货币计量的环境活动。
五是环境价值假设。在传统会计中,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的事物才具有价格,才能够在会计账表中进行反映,而一些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如空气、水、臭氧层等却因为没有价值和价格无法反映(传统会计中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提高,由于很多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这就要求各个会计主体提高环保意识,对环境资源计量、核算。要进行环境资源的计量和核算必须以环境价值假设为前提,承认环境资源具有价值;在确认环境资源价值时应该突破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只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才具有价值),利用边际效用价值理论确定环境资源的价值和价格。
(二)企业环境会计要素 环境会计要素是环境会计反映和核算的具体内容,并且构成了环境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关于环境会计要素的理解有许多观点,主要有:“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笔者将环境会计要素划分为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收入、环境费用、环境收益六个方面。
(l)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且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环境资源,该环境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环境资产按照其存在的形态可分为有形环境资产和无形环境资产;按照其形成的条件可以分为人造环境资产和自然环境资产。
(2)环境负债。环境负债是指由环境会计主体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该企业经济利益的减少。按照环境会计主体对环境负债的把握程度,环境负债可以划分为确定性环境负债和不确定性环境负债。
(3)环境权益。环境权益又叫环境净资产,是指投资人所拥有的环境资产扣除环境负债后的经济利益,其金额等于环境资产减去环境负债的剩余权益。环境权益按照形成的来源划分为环境资本、环保基金、环境留存收益。环境资本指企业因拥有环境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享有的权益;环境资金指企业用于环境保护、环境开发、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专项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环境留存收益指企业通过环境治理所获得的留存在企业的环境净收益。
(4)环境收入。环境收入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污染治理、开发和利用等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按照收入方式的不同划分为显性环境收入和隐性环境收入。
(5)环境费用。环境费用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因进行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与环境资源有关的费用,分为环境期间费用和环境成本,资本化的环境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费用化的环境费用计入环境期间费用。
(6)环境收益。环境收益指企业从环境保护中所取得的环境收入减去环境费用后的剩余,在数值上等于环境收入减去环境费用后余额。
(三)企业环境会计要素计量与记录
一是环境资产的计量和记录。环境资产的计量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将符合环境资产定义的事项进行数量和金额等方面的计量。环境资产的计量与企业会计中资产的计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企业会计的计量方法和原理也适用于环境资产的计量。对于长期环境资产如环境保护设备、环境保护在建工程等可以依据企业一般固定资产的规定,按照构建支出的项目予以资本化的要形成自然资产的价值,并且要合理预计资产的使用年限和净现值(或净现值率),计提自然资产折旧。对于流动性环境资产如环保专利、环保专项技术等可以依据有关会计准则和制度采用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属于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要以交易时的历史成本为依据,采用折现法或可变现净现值法进行计量。为了核算环境资产的增减变动和结余情况,及时准确地向使用者提供环境资产的信息,环境资产需要设置如下一级会计账户:
(1)“自然资产”账户。该账户借方登记企业自然资产的增加,贷方登记企业自然资产的减少,具体核算时可根据自然资源的项目开设明细账户如国土资源、森林、矿山等,会计处理为:借记“自然资产”,贷记“环境资本”等。
(2)“自然资产折耗”账户。该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损耗和磨损,是“自然资产”的备抵账户。
(3)“环境投资”账户。该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而对环境追加的投资回收期在一年以上的投资,可以设置“环保用固定资产”、“环保用无形资产”、“在建工程”、“长期待摊费用”等明细账户,会计处理为:借记“环境投资——环保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贷记“银行存款”。购入需要安装的环保设备,验收合格后要将“环境投资——在建工程——环保设备”转入“环境投资——环保用固定资产”账户即:借记“环境投资——环保用固定资产”,贷记“环境投资——在建工程——环保设备”。企业取得的无形资产需要在其有效年度内进行摊销,摊销时:借记“环境期间费用——环境保护费用”,贷记“环境投资——无形资产”。
(4)“应收环境赔偿款”账户。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到其他单位排污的影响造成损失的,要向对方企业提出赔偿要求,根据应赔偿的款项进行计量。该账户借方登记债权,贷方登记收到的赔偿,会计分录为:借记“应收环境赔偿款”,贷记“环境收入”;收到环境赔偿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环境赔偿款”。
(5)“排污权”账户。该账户的借方核算企业取得排污权的所有费用,贷方核算在特定时期内摊销的费用和出售的排污权。取得排污权时:借记“排污权”,贷记“银行存款”;摊销排污权时:借记“环境期间费用——环境保护费用”,贷记“排污权”;出售排污权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排污权”。
(6)“环保用原材料”账户。该账户借方登记企业收到的用于环境保护的原材料,贷方登记领用的环保用原材料,可根据原材料种类设置明细科目。收到环保用原材料时,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用原材料”,贷记“银行存款”。
(7)“环境资产累计折旧”账户。该账户用于登记环保用固定资产的折耗情况,借方核算转销的环保用固定资产折旧额,贷方核算计提的环境资产折旧额,环保用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提方法可以依据会计中固定资产的计提方法。计提折旧费时:借记“环境期间费用——环境保护费用”,贷记“环境资产累计折旧”。
(8)“环境资产减值准备”账户。该账户借方核算转出的环境资产减值准备额,贷方登记计提的环境资产减值额。企业核算发生的减值准备时:借记“环境期间费用”,贷记“环境资产减值准备”。
(9)“环境保护技术”账户。该账户核算企业为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治理环境取得的专利和专利技术的变动情况。外购专利技术时:借记“环境保护技术”,贷记“银行存款”。
二是环境负债的计量和记录。环境负债的计量是指企业按照环境负债的定义对符合确认条件的环境负债,按照一定的方法对环境负债的数量和金额进行核算。环境负债主要计量确定性环境负债和不确定性环境负债。确定性环境负债的计量中,对于环境罚款和环境赔偿可以直接根据罚款金额计量;对于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修复责任,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计量。对于不确定环境负债的计量,企业可以借鉴或有负债的处理方法和程序。环境负债应增设如下科目:
(1)“应付环保费”账户。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环保费用的计量和核算情况,可设置环境赔偿款、环境修复费、环境处理费、排污费、环境资源补偿费、环保人员工资与福利费等明细科目。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期间费用——环境损失费用”,贷记“应付环保费——环境赔偿款、环境修复费”等;实际缴纳环境资源补偿费时:借记“应付环保费——环境资源补偿费”,贷记“银行存款”。
(2)“预计环境负债”账户。该账户用于核算符合确认为或有环境负债的金额。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期间费用或环境专项存款或银行存款”,贷记“预计环境负债”。
三是环境权益的计量和记录。对于零成本取得的资源性资产应该按照环境资产的计量方法计量;对于取得的资源性成本远远小于其价值的应该按照二者的差额计量。对于环保专项基金应该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环境留存收益应该按照年度收益额进行计量。环境权益的记录应增设如下科目:
(1)“环境资本”账户。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为了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取得的环境资本。取得环境资本开发权或使用权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投资——无形资产”,贷记“环境资本”。
(2)“环保基金”账户。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接受捐赠或取得的财政拨款,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环保基金”。
(3)“环境留存收益”账户。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每年的环保留存收益。每年年末都要将“环境费用”、“环境收入”的账户余额转入“环境收益”账户,并且计算本年度的环境净收益(即环境收入减去环境费用)。若环境净收益为正数,转入“环境留存收益”账户的贷方,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环保公积金;若环境净收益为负数即产生了环境净损失,转入“环境留存收益”账户的借方。会计分录为:转入环境收益账户时:借记“环境收益”,贷记“环境留存收益”;提取环保公积金时:借记“环境留存收益”,贷记“环保基金”。
四是环境收入的计量和记录。环境收入分显性环境收入和隐性环境收入,对于显性环境收入的计量主要是根据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进行计量;对于隐性环境收入的计量难度比较大。环境收入的核算应该设置“环境收入”账户,可根据需要增设“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收入”、“环境赔偿收入”等明细账户。该账户的借方登记期末结转到“环境收益”账户的金额,贷方核算企业取得的环境收入。取得环境收入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贷记“环境收入——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收入、环境赔款收入”等;期末结转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收入”,贷记“环境收益”。
五是环境费用的计量和记录。企业环境费用的计量应该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对实际支付的金额进行核算,与传统会计中费用的记录方法一致。企业环境费用的记录应该设置“环境费用”账户,该账户借方记录实际发生的“环境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环境收益”的金额,可设置“环境保护费用”、“环境损失费用”、“环境管理费用”等明细账户。登记环境费用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费用——环境保护费用、环境损失费用、环境管理费用”等,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环境处理费”;年末结转时:借记“环境收益”,贷记“环境费用——环境保护费用、环境损失费用、环境管理费用”等。
六是环境收益的计量和记录。环境收益在数值上等于环境收入减去环境费用,与传统会计中“收入”及“费用”账户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原理一样。企业需开设“环境收益”账户来记录环境收益的增减变动,借方登记各项环境费用转入的数额,贷方登记取得的环境收入的数额,期末“环境收益”账户借方余额表明产生了环境损失,贷方余额表明企业取得了环境收益。期末结转环境费用时的会计分录是:借记“环境收益”,贷记“环境费用——环境损失费用、环境保护费用、环境管理费用”等;期末结转环境收入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环境收入——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收入、转让排污权收入”等,贷记“环境收益”。
七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采用非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模式,即在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会计报表及其年度报告和附表中添加环境会计的相关科目和内容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必要时可根据需要编制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作为附表对外部披露。具体做法是:(1)在资产负债表的相应位置增设“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权益”科目的内容;在利润表中增设“环境收入”、“环境费用”和“环境权益”科目的内容。(2)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设置因环境问题而导致的现金流量,并对产生的现金流量设置相应的科目进行核算和披露。(3)对于不能用货币计量和核算的环境信息应该在年度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中进行披露,同时还要披露企业因环保所产生的支出和收益情况及其对企业未来环境的影响。
(一)环境会计理念尚未全面确立 环境会计能从宏观环境经济出发,对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计量和报告,其本质不仅仅在于从股东利益的角度,还在于从整个社会环境利益的角度来衡量企业经营活动成果,从而使得会计服务对象不断扩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因此,在充分认识到发展环境会计重要性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从对环境会计理念深入理解到环境会计实务全面实行还需要一段时间。
(二)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缺少可比性,信息的披露缺乏可靠性 环境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目前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记录、计量形式,导致对企业所拥有的环境资产、承担的环境负债以及环境收益等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缺乏可比性。在信息披露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会计准则和监管机构,某些企业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隐瞒应该向外界披露的会计信息,导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差。不能向投资者提供企业正确的环境会计信息,将阻碍我国环境会计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三)社会和政府的监督力度不够,缺乏环境会计体系的保障机制 目前对于环境污染的社会监督机构,我国只有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但它不可能对所有的环境资源污染问题进行全面管理。因此,政府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全面、合理、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让政府及其有关机构都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另外应该制定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标准,使得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系统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缺乏环境会计所需的专业人才及其技术层面的支撑体系在我国,从事环境会计研究的专业学者并不多,再加上他们缺乏必要的环境会计知识的培训,严重阻碍我国企业实行环境会计。环境会计是多学科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这就对从事环境会计的人员及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培养出更多的环境会计专业人才,更新其传统的知识结构,建立环境会计技术层面的支撑体系,使得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真实可靠的环境会计信息。
(一)完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 尽管我国制定和颁布了环境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体系。我国要想成功地推行环境会计,必须完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完善《会计法》,制定并颁布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文规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确保环境会计信息的揭示有统一的标准,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二)增强环境会计的披露与监督机制 环境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核算企业对社会资源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其职能是向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建立环境会计,推进我国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首先,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隐瞒企业的一些信息,使得信息披露不完全可靠,因此,政府和有关机构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依据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对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监督,全面保证环境会计行为的规范和实施。其次,制订环境会计审计法律法规,建立环境会计审计制度。由政府或有关机构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公正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计和鉴定,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三)加强环境会计理论指导,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环境会计相关理论的指导,使人民大众恰当的理解环境会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同时企业应该树立长期发展和低碳环保的目标,制定出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的高质量的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和服务。
(四)培养专业的环境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环境会计的实施,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广泛的基础知识,还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要培养精通环境会计知识的专业人才,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让企业会计人员充分掌握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核算方法,严格遵照环境会计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处理环境会计实务。此外,要加强会计人员对环境会计知识的培训,及时更新其会计知识结构,引导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引起会计人员对环境会计的重视,这样才能使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从而真实合理地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1]李建发、肖华:《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会计研究》2002年第4期。
[2]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色发展与创新》,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Lange,Glenn-Marie.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 action:case studies from southern.2003.
[5]Jeffery Everett.Exploring(false)dualisms for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praxis.CriticalPerspectiveson Accounting,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