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视野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索

2012-02-22 09:45吴少惠
文教资料 2012年2期
关键词:人文课堂教育

吴少惠

(广西昭平中学,广西 昭平 546800)

地理教育本身担负着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但由于应试教育等原因,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因此,强化地理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挖掘地理教学中的人文资源,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乃至于教育质量都有积极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凸显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简单地说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的定位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确定为: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①具体到人文教育方面,课程目标则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②在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熏陶,集中体现在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它包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此外,还十分强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首先强调“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③,针对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态度和自身的个性发展而提出来的,强调包括关爱祖国与家乡、国际合作及全球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等三个不同层面上须达到的目标。

可见高中地理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提升人文精神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凸显出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形成关心现实、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树立高尚的伦理观念、道德情操,强化地理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发掘人文资源

地理科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既研究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研究地理环境,又研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更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门人文意识极强的科学,包含丰富的人文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用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体系,无论是必修模块还是选修模块的内容设计,都是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构建、拓展和编排的,不仅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所有内容都密切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而且必修模块还专辟内容论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推进策略,选修模块还单列一个模块阐述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如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从人类活动入手,阐述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一一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然后分析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人口、城市、文化、旅游、政治等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在选修课中得以学习,这就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提供了较好的素材,通过学习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才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此外,高中教材注重对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的分析,强调人类要协调与环境的关系,首先要了解自然,尊重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特别有利于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如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国情认识方面,通过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等内容,使学生深化对国情、国力和国策的认识,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学习我国交通和布局时,可以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揭示旧中国交通落后和布局的不平衡,进而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西南地区落后的交通到成昆、南昆和青藏铁路的开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得到极大的改善并形成网络。通过引导、对比就能使学生自然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使中国繁荣富强”的科学结论。通过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包括思考、讨论、演讲、写小论文、实验、野外考察等,培养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还要结合课程内容,挖掘和拓展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大自然、投身社会,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和大自然中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他们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过程:体现人文理念

要将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精神的培育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突出教育教学环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民主、开放、活泼的学习情境,开展研究性学习,巧妙借鉴和运用人文科学资源和方法。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地理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扼杀,只能被动地围绕教师、教材、课堂转。社会在进步,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应与时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地理教学新理念,不能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应看做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地理教师要以一种全新的人文关怀的角度去审视教学,审视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尊重学生的需要,了解和逐渐掌握学生的不同特点,按照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学生特点,寻找教育好每个学生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都能得到最佳发展;使所有学生在教师的人文关怀下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自尊、自信、自谦精神,有关心他人和社会情怀的人。

(二)营造人文化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影响着学生们的集体精神及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良好的地理课堂氛围具有诱人的感染力,从中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感。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统一的模式,每节课的环节都一样,教学在结构、程序上较为刻板,失去了课堂的鲜活灵魂,失去了教与学互动的实质性关系。事实表明,这样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所以,在地理教学中,首先要形成一个张弛有度、活泼有序而又充满人文意蕴的地理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既有教师幽默风趣的讲授、引导,又有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实践,实现师生互动。在良好的地理课堂氛围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即使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也不能随意抛弃、轻视这个学生,不能用同一个尺度去衡量所有学生。同时,要搞活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当然也允许他们犯一些小错误,当他们说错话、办错事时,教师应提供热情的指导和帮助,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善于在课堂上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并及时加以引导和培养,让他们朝着自己最有发展潜力的方向奋进。

(三)开展研究性探索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的教,教师教什么,学生只能学什么,丧失了自主性和主动性,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学生成为了一部容纳知识的“机器”。体现人文关怀的地理教学,虽然学生还是教育的对象,却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过程已不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探究,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使同学们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完成任务,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潜能。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基本情况,研究学生不同的课题,事先对研究内容提出建议,拟订专题,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调动参与积极性。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为学生提出好的建议,把讨论、发言、动手的机会和权利还给学生,也把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种人文关怀下培养的学生,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要比接受性学习培养出的学生提高得更快,能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文学科借鉴

文学中有许多关于地理或对地理环境进行描写的诗歌、散文,我们可以针对学生对优美诗歌和散文的兴趣,选取或创作“地理诗歌”、“地理散文”,运用诗歌、散文朗诵和学习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地理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也是一部进化史,是地理“进化论”。在地理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地理的历史知识如“天圆地方”的棋盘说、子午线的测量、“地心说”、“日心说”、“宇宙无限”的现代宇宙观和人造卫星上天、月球探测、宇宙遨游等对学生进行地球的演化、自然界的进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开展教学,比如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生态环境比较,解释人类为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地理科学呈现出绚丽的艺术之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广袤的星空给予人们的宇宙神秘美,世界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美为现实生活提供了千姿百态的生活景象,全球各地星火燎原般崛起的大大小小的各类城市为我们展示了凝固的音乐—建筑艺术美。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地理之美对学生展开审美教育、生态教育、环境教育,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地理教学的乐趣。同时,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创造美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运用图片、音像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IT网络延伸传统教学,在让学生认识到世界美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保护美、创造美。

注释:

①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的确定.http://geo.cersp.com/sKcjs/lists/200611/1408.html.

②人教版高中《地理2(必修)》教科书编写说明.http://www.pep.com.cn/gzdl/jszx/jxyd/jcyj/201008/t20100827_779138.htm.

③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http://t.cersp.com/article/browse/3241474.jspx.

猜你喜欢
人文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