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越南留学生中国社会适应调查分析

2012-12-31 13:38:42刘汉武
文教资料 2012年2期
关键词:越南留学生北京

刘汉武

(北京师范大学 汉语文化学院,北京 100875)

自1991年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加强,加上地理上毗邻、交通便利,来华学习的越南留学生人数也因此不断上升,从2004年的4382人上升到2007年的9702人,稳居来华留学生生源国人数的第四位(次于韩国、日本和美国)。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针对在华越南留学生社会适应的研究,因此有必要进行调查分析,填补这片空白。

我将越南留学生在华生活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成五个方面(来华之前的准备、生活环境适应、服务模式和公德意识的适应、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的适应、来华之后的状态)共计25项来考察越南留学生在华期间的社会文化适应。为确保被调查者对问卷的完全明白,尽量避免误解,我用越南语作为问卷调查的语言。调查问卷采用五度量表(1.完全不同意;2.不太同意;3.一般;4.比较同意;5.完全同意),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表中的问题进行评价。对在京各所高校的越南留学生发放了90份问卷,收回78份(86.67%),其中有2份没有回答全,实际回收率为84.44%。他们年龄在18至40岁之间,汉语水平分别是初级13人、中级32人、高级31人,其中有47人已参加工作(62%),10人是越南华人(13%)。

除问卷调查外,我还用越南语对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越南留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力求更为真实直观地了解越南留学生的社会适应的情况和感受。

一、来华之前的准备

来华之前,大部分越南留学生对中国很感兴趣(3.724)。北师大的一名男生说:“高三时,有一次在图书馆找书,偶然看见一本中国文化。于是就随意翻开看看……然后就喜欢上中国。决定来中国留学,了解中国文化。”“为在这儿(中国)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2.987)“我来中国之前就听说中国菜很油腻,所以来中国后要自己做饭,不吃食堂。”“我的老师说中国年轻人现在谈恋爱时非常‘开放’,在路上看到他们拥抱、亲密时不要觉得奇怪,也不要盯着他们。”来华近一年的一名女生说。北航的一名男生告诉我们:“早就知道中国文化和越南文化有很多共同点,所以没必要做任何准备。”可见,越南留学生来华之前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有所了解,他们或多或少已为在华的生活做了些准备。

二、生活环境的适应

生活环境适应的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交通(3.842)>风俗习惯(3.742)>居住条件(3.632)>娱乐生活(3.434)>气候(2.882)>饮食(2.645)。

越南留学生对中国交通、居住条件、娱乐生活很满意,对北京的风俗习惯很感兴趣。他们觉得“中国交通实在太方便了,服务质量也很好”,“只要4毛钱就能坐公交车,2块钱就能乘地铁,非常便宜”。他们很快就适应了中国的交通方式,公交车、地铁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他们认为目前的居住环境挺不错,“学生宿舍像宾馆一样高档”。周末的活动很丰富,跟他们在越南时没什么两样,“可以去公园玩儿,逛街,看电影,吃火锅”。北京的风俗习惯使他们感到好奇,想去了解。北师大来华近一年的一名男生说:“中国人过春节,我们越南也过春节。好像中国有什么节日,我们都有。但节日的活动有些不一样,特别是北京,挺让我好奇。”

但在京越南留学生难以接受这里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北师大的一名女生说:“北京的气候太干燥了。冬天太冷,夏天又很闷热。我很难适应!”大部分被访者认为“中国菜油太多了,吃不惯,又不合口味”。因此他们当中很多人自己做饭,偶尔与朋友出去吃。他们经常说在北京很难找到他们喜欢吃的东西。虽然饮食适应随着居住时间增长而上升,但仍属于比较低的程度(见图1)。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当饮食方面遇到困难时难免会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甚至降低学习兴趣和生活的质量。

图1 饮食适应的调查结果

三、服务模式和公德意识的适应

有关服务模式和公德意识适应的各个问题的赞同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很难找到一份兼职工作(3.461)>医疗保健不错(3.250)>中国人公共道德感低(2.961)。

参加调查的越南留学生有5.26%打算毕业后在华工作,71.05%越南留学生决定毕业后回越南发展。他们认为“很难在这儿(中国)找到一份兼职工作”或一份正式的工作。

他们认为“中国医院有先进的设备,好的服务质量和干净卫生”。青年人的赞同度(3.283)和中年人的(3.281)差不多。“我刚来的时候生病了,发烧好厉害。去医院看病时,中国医院给我第一印象是干净、服务好。”北航的一名同学说。

他们不认为“中国人公共道德感低”。虽然“中国年轻人谈恋爱过于公开,在公共场所拥抱、接吻”,“中国人讲电话时声音过大,还随便吐痰”,“中国男生穿短裤,女生穿得特别少,这样都能进教室上课,在越南肯定不行”,但大部分被访者觉得中国人在公共场所的道德还有很多方面值得他们学习,如:排队,不随便乱扔垃圾,吃完饭自觉把餐具送到清理台上,等等。

四、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的适应

有关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适应的各个问题的同意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中国人既友好又体贴(3.211)>很难区别中国人的真实情感和客套(2.645)>很难理解中国人的笑话和幽默(2.408)>被中国人歧视(2.355)>其他外国留学生不喜欢越南学生(2.132)>很少和中国人打交道(2.105)>尽量避免和中国人打交道(1.513)。

越南留学生大多会主动尽可能地和中国人说话、聊天,以便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了解中国文化。加上中越两国人的体貌特征很像,越南留学生常被误认为是中国的南方人,他们与中国人接触的机会也相当多。在与中国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感觉到“中国人既友好又体贴”。

在华6—12个月的越南留学生比在华1—6个月的越南留学生更“难区别中国人的真实情感和客套”(3.471),更“难理解中国人的笑话和幽默”(2.824)(见图2)。这是因为刚来华的越南留学生认识的和接触过的中国人相当少,因此他们对中国人的能理解度也相当低。

大部分越南留学生不觉得“被中国人歧视”或“其他外国留学生不喜欢越南留学生”。来华近6年的一位男生说:“我班有中国学生又有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我们经常互相帮助。关系特别好,经常一块出去玩儿。虽然现在他们都回国去了,但还经常跟我联系。上个月有个日本同学来华出差还特地来看我。”

图2 越南留学生对中国人的难理解度

五、来华之后的状态

大部分越南留学生来华之后认为:“在华的经历有着积极的意义”(3.908),“在华的生活是安全的”(3.500)。他们很快就能适应中国社会,不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适应这儿(中国)的生活”(2.382)。大多数越南留学生觉得“待在中国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3.342),但他们当中只有21.053%的人“已经开始觉得这儿(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

经过访谈了解到,由于长期不能适应中国饮食文化,周围没有亲人,加上想家、想念家乡的风俗习惯等思乡症状,近一半的越南留学生没有感觉到中国是他们的第二故乡(2.605)。一位越南女生跟我们说:“这里的生活环境什么都挺好,我很喜欢这里。可是我还没有感觉到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因为这里没有我的亲人。”但不少越南留学生已经有了一种家的感觉。在华差不多6年的一位男生告诉我们:“可以说现在北京已成为我的第二个家了。每次离开北京到别的地方去我都特别想念北京,回到北京就感觉像回了家一样。”

六、结语

由于中越两国社会历史文化的渊源关系,且现实政治制度相近,越南留学生踏上中国土地后很快就能适应中国的社会文化。除了饮食和气候之外,其他各方面越南留学生很快就能适应。他们感觉到“中国人既友好又体贴”,没有“被中国人歧视”或“其他外国留学生不喜欢越南留学生”。可以说,在越南学生眼里,中国是适合留学的理想国度之一。

[1]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亓华,李秀妍.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J].青年研究,2009,(2).

[3]肖宪,夏艳.越南人[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越南留学生北京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7:14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民生周刊(2020年15期)2020-07-29 08:56:17
北京春暖花开
北广人物(2020年12期)2020-04-01 15:06:41
北京的河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7:56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小学科学(2019年12期)2019-01-06 03:38:45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