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以《机遇与挑战》一课为例

2012-05-03 07:43李宝霞
文教资料 2012年2期
关键词:机遇与挑战跨国公司全球化

李宝霞

(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所谓公民意识是对自己所属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即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备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具有诚实守信、公正守法的基本道德品质,同时,公民意识还包含对世界整体性的认识,以及对本国与外部世界相互关系的认识。显然,正确的公民意识是正确的国家意识和正确的世界意识的综合。一个国家公民的公民意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国民素质。所以公民意识教育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不少国家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报告中,都把道德价值和公民责任感的培养提到了议事日程,一些国家更是把国际意识、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公民意识列为生存能力的重要内容。注重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已是世界教育的共同趋势。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教书先育人”的理论更说明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要求:“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从中可见,公民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

聂幼犁教授指出:历史课程除了一般意义的公民素质之外,它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培养鉴证识史、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辩证分析、移情神入的历史意识;社会进步、各族共创的发展意识;热爱祖国、服务世界的全球意识;求同存异,海纳百川的多元意识,等等。初中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有其广阔的视野、丰富的人文素材,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挖掘相关素材,渗透公民意识的教育,以发挥历史教育在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北师大版九年级下《机遇与挑战》一课为例做初步探讨。

1.鉴证识史、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在讲述“走向全球化”这一子目时,先展示情境《一桩国际贸易》,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高新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道路。

接着出示以下四则材料。

材料一:美国波音公司的777型客机由13.25万个主要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由全世界的545家供应商生产。其中,8家日本供应商制造飞机机身、机门和机翼,1家新加坡供应商制造机头起落架的舱门,3家意大利供应商制造机翼阻力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波音777型飞机是一款国际工厂生产出来的国际产品。

材料二:漫画:资本的跨国运动

材料三:目前,世界贸易总额约占世界年GDP总额的1/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6%;2000年,增长速度达到12.5%。

材料四:据联合国《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1980年全球已有15000家跨国公司,35000家分支机构;2000年全球有63000家跨国公司,分支机构达70万家。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已超过工业世界总产值的30%。目前,全球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的90%。跨国公司的贸易量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40%。

阅读以上材料,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1)读材料一,分析为什么波音公司要如此多的国家为其生产飞机零部件?

(2)读材料二,假如你是一位投资家,你在进行投资时,你将考虑哪些投资条件?

(3)读材料三,你如何看待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说明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有哪些主要表现?

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得出结论:(1)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分工客观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国际分工也使得各国的技术和生产具有比较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高的生产利润。(2)投资地的政策因素、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生产与技术的比较优势等,总的原则就是追求“风险的最小化,利润的最大化”。(3)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材料一反映生产的全球化。材料二反映资本的全球化。材料三反映贸易的全球化。材料四反映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问题的回答,既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唯物态度,又培养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

2.辩证分析、移情神入的历史意识。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面对经济全球化,有人表示反对,有人表示支持。对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可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辩论结束后教师要总结其利弊表现,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利弊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培养学生辩证客观地看待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3.开放意识及热爱祖国,服务世界的全球意识。

现代公民必须具备开放的意识、开阔的国际视野,教学中要利用新课程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意识到闭关自守的危害,以及开放的必要。

通过经济全球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使中国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使中国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更好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综合国力稳步提升。认识到开放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开放意味着发展进步,封闭导致保守落后,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增强了国际意识,发展创新能力,认识到振兴祖国大业是与每一个公民的发展休戚相关的,从而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民族复兴意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顺应全球化趋势的潮流,加强同国际的协调,应对共同挑战,树立合作意识,为学生在长大后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4.热爱和平、珍惜生命,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在全球化的同时,人类面临着许多挑战。有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艾滋病问题;恐怖主义,等等。

讲到“9.11”恐怖袭击,强调安全意识;把重点放在理解、思考和实践上,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公民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恐怖主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从而坚定反对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讲到战争与环境保护时要引发学生思考战争给环境带来的破坏是巨大的。尤其是生化武器、核武器发明后,对环境的威胁日益严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发表的一份战争与环境关系的评估报告指出,自然和资源是战争不可避免的牺牲品,水源危机、物种消失、森林减少、土地沙化是战争的必然结果。越战期间,越南40%以上的森林受到破坏,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至今还一片荒芜;因多年战争,阿富汗森林面积的40%—70%已毁坏殆尽。通过这些战争危害的分析,使学生意识到战争是最大的环境污染者,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惜生命,反对战争,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的意识,尽一个社会公民应尽的义务。

5.社会进步,各族共创的发展意识。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世界各族人民在求生存、求发展的过程中,交融冲突、创新进步和不断解放自己的过程。面对全球性问题,全世界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共同奉献其智慧,以建立一个公正、合理、公平的国际社会,在网络安全问题、毒品问题、反对恐怖主义、艾滋病的防治、走私问题等方面世界各国需要通力合作,共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合作意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体会感悟,深刻挖掘相关素材,渗透公民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如通过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我国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增强民族自尊心;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落后挨打、抗争探索的艰难历程,增强民族责任心;通过世界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各民族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贡献,尊重各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树立求同存异、和谐发展的世界意识。总之,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开放胸襟的现代公民,是历史的育人功能所在,也是广大的初中历史教师的职责所在。

[1]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聂幼犁.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目标与设计.

猜你喜欢
机遇与挑战跨国公司全球化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Transnational com panies encouraged to set up R&D centers in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