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翔毅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江苏苏州 215000
脑卒中为我国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大部分患者都会发生吞咽障碍,目前治疗方法为康复训练、电刺激、针刺等[1]。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配合针刺并结合心理护理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4 月~2010 年4 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3 例,随机分为3 组:对照组1: 31 例患者,男20 例,女11 例;年龄45~78 岁,平均(67.05.8)岁;病程≤2 周9 例,>2 周22 例;缺血性患者23 例,出血性患者8 例。对照组2:31 例患者,男19 例,女12 例;年龄42~80 岁,平均(66.05.2)岁;病程≤2 周7 例,>2 周24 例,缺血性患者21 例,出血性患者10 例。治疗组:患者31 例,男22 例,女9 例;年龄46~80岁,平均(69.05.5)岁;病程≤2 周10 例,>2 周的21 例,缺血性患者22 例,出血性患者9 例。3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3 组患者均口服或鼻饲常规药物,吞咽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1:采用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YS1002C,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治疗参数选择:双向波,波宽650 ms,950 Ω 电荷,波幅0~20 mA,连续收缩。每次治疗35 min,每天1 次。电刺激治疗可以吞咽功能训练同时进行。对照组2:针刺治疗,取廉泉、双侧风池、合谷、内关、双侧人迎。患者采用坐位,先刺廉泉,再刺风池,然后依次为合谷、内关、人迎。连接针刺治疗仪,选择疏密波,以患者可耐受量选择刺激量,每次30 min,每天1 次。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治疗,电刺激方法同对照组1,针刺方法同对照组2,3 组疗程均为4 周[2]。
同时对3 组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每次20 min,每周4 次,连续4 周。进行心理护理时首先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护患之间的关系。其次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话沟通。由于患者负面的情绪,很多情况下,患者并不积极配合治疗,导致治疗的效果不明显。因此在与患者的谈话交流中,使得患者的身心可以得到放松,针对患者焦虑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开导,减轻其心理负担,能积极配合治疗[3-4]。再次可以适当开展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与一些患者经过治疗后疗效不显著,也会产生抵触治疗的情绪,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要更加关心患者,充分说明治疗的作用,让其相信坚持治疗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采用洼田吞咽实验和VFSS 评定治疗效果。洼田吞咽实验:患者喝下30 mL 水,记录喝水所需要的时间和呛咳情况。一级(优):能顺利的1 次将水饮下;二级(良):分两次将水饮下,并且不呛咳的饮下;三级(中):能一次饮下但有呛咳;四级(可):能两次饮下但有呛咳;五级(差):不能全部饮下频繁呛咳。
VFSS:采用胃肠机进行透视,了解患者吞咽不同状态食物的情况。0 分:不能将口中食物送入咽喉,从嘴中流出;1 分:不能将食物顺利送入咽喉,只能将食物流入咽喉;2 分:一次吞咽后不能将食物全部吞下,有食物剩余在口中;3 分:一次吞咽可将食物全部吞下,口中无残留[5]。
采用SPSS12.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组患者治疗前洼田实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 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洼田实验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1、2相比,治疗组VFSS评分优于前两组(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VFSS评定比较评分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VFSS评定比较评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 <0.05,②P <0.01;与对照组1 比较,③P <0.05;与对照组2 比较,④P <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1 2.650.34 6.890.21①对照组2 2.630.61 6.450.87②③治疗组 2.690.38 8.430.54②③④
患者在卒中后由于担心自己成为家人的负累以及疾病带来的各种不适应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负面的情绪。因此本研究对患者开展一定的心理辅导,耐心、细致地讲解相关治疗方法、步骤,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消除疑虑,缓解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释放负面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间接提高临床效果[6]。
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常因吞咽障碍、呛咳等因素导致营养不良,气道阻塞,窒息严重者会导致死亡[7]。针刺疗法在治疗吞咽障碍中应用较多,此种疗法已经得到肯定,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近年新出现的治疗方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治疗原理:电刺激运动神经激活肌肉,增强口腔、咽喉的无力肌肉,恢复其运动控制的能力,电刺激可以使咽喉肌肉兴奋,防止萎缩。针刺激廉泉、双侧风池、合谷、内关、双侧人迎等与吞咽相关的穴位,可以激活神经肌肉,通过神经刺激改变吞咽肌肉,刺激吞咽肌肉的恢复,改善吞咽能力。3 组患者治疗前的洼田实验和VFSS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经1 个疗程的治疗,3 组患者吞咽障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洼田实验评分和VFSS 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1 和对照组2。研究结果显示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配合针刺及心理护理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
[1] 龚保柱,刘彬,王和清.针灸与吞咽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66 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9): 119-120.
[2] 陆敏,孟玲.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对比研究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2):135-137.
[3] 赵月晖,张宏宇.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 101-103.
[4] 王翠英.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 86-87.
[5] 徐文玉,刘新.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225-1226.
[6] 武平,杨玲,梁繁荣,等.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1,52(1):45-46.
[7] 蒋文静.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