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林 刘 俊
1.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湖北十堰442100;2.浙江省玉环县人民医院外科,浙江玉环317600
虚拟教学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张雪林1刘 俊2
1.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湖北十堰442100;2.浙江省玉环县人民医院外科,浙江玉环317600
目的 虚拟教学是一种以虚拟教学软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内科护理学教学应用时对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方法 虚拟教学是利用虚拟技术仿真某些护理情境,在虚拟情景中进行教学并应用量表评价。将内科护理学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虚拟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CTDI-CV),对学生前后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测量。统计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结果 虚拟教学前两组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没有显著差异,实施虚拟教学后实验组批判性思维能力表现出显著上升趋势。结论 虚拟情景教学模式能促进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虚拟教学;批判性思维;内科护理学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软件生成一种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人能够沉浸这种虚拟的境界中,并通过语言、手势等自然的方式与之进行实时交互的技术[1]。虚拟现实以其强大的沉浸性、交互性,在教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虚拟教学)。这种利用虚拟技术仿真临床护理情境的虚拟教学[2],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更有益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虚拟现实技术在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中应用前景广阔,但在我国起步较晚,笔者所在学校于2011年购入虚拟教学软件成立虚拟教室,尝试将虚拟教学法运用到《内科护理学》实践课程中,探讨虚拟教学是否对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影响。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2010级护理学专业专科班15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例,女149例;年龄为18~23岁,平均(20.22±0.38)岁。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内科护理学成绩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实验组采用虚拟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虚拟教学的具体实施程序:(1)教师根据临床实际编写病例,输入至虚拟教学软件,在电脑内虚拟重建一个真实的病案场景。(2)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具体程序;(3)护生在虚拟病案场景中进行相关的护理工作。(4)通过操作录像的播放,分析结果。
1.3 评价工具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其中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及中文版批判思维意向量表(CCTDI-CV)[3]。CCTDICV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共有70个条目,有7个亚类,每个亚类10个条目,分别测试批判性思维的7个特质。每个条目的回答由“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共6级,正性条目赋值从“6分”到“1分”。每个亚类总分为60分,40分及以上表示为正性特质,30分及以下表示为负性特质,介于两者之间表示特质倾向不明,50分及以上表示为强的特质。CCTDICV评分在280分及以上表示有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210分及以下表示有负性评判性思维倾向,介于两者之间表示批判性思维倾向不明确,350分及以上表示有很强的评判性思维倾向的特质。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虚拟教学前两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没有明显差异。实施虚拟教学后实验组批判性思维能力表现出较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中在开放思想、寻求真相和认知成熟度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虚拟情景教学打破了以往的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对提高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内科学护理学》这门核心主干科目非常适用。研究表明,虚拟教学前两组护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没有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护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总评分均大于280分,表明笔者所在学校2010级护理专科生均拥有正性的批判性思维倾向,但距离强的批判性思维倾向(350分)尚有一定距离,表明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在亚类中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方面都低于40分,提示护生欠缺寻找知识的客观性和诚实度,系统化的有组织、有目标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不强,主动接受知识的成分较弱。其原因可能与国内传统的教育背景有关,说明应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护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虚拟教学后实验组批判性思维倾向显著提高,并且在开放思想、寻找真相和认知成熟度三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虚拟教学模式对提高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着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护生开放思想、寻求真知和认知成熟度三方面有提高的作用。其原因可能与虚拟教学以临床真实护理案例为背景,可以弥补传统护理实践教学的不足。在虚拟护理场景下,护生仿佛进入一个真实的世界,能够与虚拟环境的对象进行互动,在操作过程中不自觉的进行了主动思考,激发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且在虚拟教学中,通过对护理操作中的难点与要点的回放,鼓励护生认真反思,从而有利于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表1 两组护生虚拟教学前后批判性思维倾向评分( ± s)
表1 两组护生虚拟教学前后批判性思维倾向评分( ±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总分 寻找真相 开放思想 分析能力 系统能力 自信心 求知欲 认知成熟实验组前 285.83±45.40 34.83±7.03 42.03±4.83 45.40±5.87 38.17±7.84 42.24±5.62 44.87±4.78 37.99±9.43实验组后 295.54±46.71 37.86±7.45* 43.77±4.67* 45.30±5.48 39.63±7.22 42.84±7.19 45.17±7.33 40.97±7.36*对照组前 289.93±42.18 36.63±4.70 43.32±4.53 46.11±5.59 39.25±5.88 41.36±6.55 44.33±5.39 39.03±9.54对照组后 287.61±40.70 35.13±5.57 40.86±5.62 43.87±5.10 38.89±6.44 43.02±5.18 45.69±6.71 40.15±6.08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它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气质,对于应付复杂多变的护理环境,提升现代护理临床实践,是很有必要的。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将批判性思维定为全球医学教育7个基本要求之一。批判性思维能力有7方面的特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能力、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只有这7个方面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得到有效提高,护生才有可能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批判性思维技能。提高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增强护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虚拟情景教学模式是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非常有效的方法。
[1]汤跃明.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5.
[2]吴宇峰.基于软件的虚拟网络实验室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08(20):26.
[3] 彭美慈,汪国成,陈筌乐,等.批制性思维能力测单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4-646.
G642.0
C
2095-0616(2012)09-145-02
201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