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高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2012-02-14 17:52
天津护理 2012年1期
关键词:患肢下肢血栓

刘 红

(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 30021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n,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造成静脉内出现阻塞性血凝块,好发于下肢,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和外科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果栓子脱落,则会引发肺栓塞,造成患者猝死。下肢骨折的高龄患者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本文针对54例下肢骨折的高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4例,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70~8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42例,股骨干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5例。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压7例,有吸烟史者19例。本组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给予对症补液治疗,于术后12~14 d行伤口拆线,伤口I期愈合。通过对本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及预防性抗凝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4例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DVT。

2 预防及护理

2.1 术前健康宣教 患者入院后即向患者及家属讲解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常见症状以及危害性,提高患者对DVT的了解和警惕,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吸烟者劝其戒烟,减少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每天监督并督促患者禁烟;指导患者进食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清淡食物,禁食高胆固醇食物,以防血脂偏高而增加血液粘稠度;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因用力排便造成腹压升高,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并且乙状结肠宿便已被证明与血栓形成有关〔1〕;告知患者可以饮茶,茶水有促进排泄,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2〕。注意下肢保暖,防止冷刺激引起静脉痉挛血液淤积。讲解正确体位摆放和翻身,指导患者行三点支撑抬高上身和臀部,每隔2 h做1次,每次至少抬起10~15 s。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增加横膈运动,减少胸腔压力,促进血液回流。对本组患者中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诱发因素。通过耐心宣教和细心地指导,所有患者都能积极主动配合。

2.2 功能锻炼

2.2.1 早期活动 入院后即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具体方法:尽量伸膝关节,背伸踝关节、用力绷紧腿部肌肉,持续5~10 s后放松,如此反复进行,有效的指标是髌骨有向上运动的动作。每次15~20 min,每日3~4次,以不疲劳为度。术毕麻醉清醒后即督促患者活动非手术部位,指导患者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群的等长收缩运动及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每2 h10次。术后24 h开始患肢的主动活动,包括足趾伸曲以及足踝关节的伸曲和环绕活动。患肢足尖向上,最大限度曲伸踝关节,每小时10~20次,3~5次∕天,5~10分钟∕次,并辅以下肢肌肉的被动按摩。另外,给予抬高双下肢6°,有利于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减轻下肢肿胀和疼痛。本组有23例患者因患肢疼痛惧怕功能锻炼,经过护士的协助,掌握并达到了锻炼要求。

2.2.2 弹力加压 患者术后第1~14天,每日间断使用弹力绷带包扎,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缠绕,松紧度以能将1个手指伸入缠绕的圈内为宜,弹力绷带保持压力为15~20 mmHg,持续加压30 min后放松,重复使用,能有效加速下肢静脉回流,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本组2例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肢体肿胀疼痛,停止使用后症状好转。

2.2.3 机械压迫 机械压迫预防深静脉血栓没有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不必结合实验室检查,安全性较高,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术后第1天,即可使用足底静脉泵(VFP),帮助患者进行机械压迫。VFP通过周期性加压的机械作用模仿人行走负重时的状态促进足部和腿部的血液循环,对足底部产生压力,使其静脉受压,增加静脉血流速度,降低DVT的发生。54例患者术后均给予足底静脉泵治疗,给予130 mmHg脉冲压力,3 s脉冲持续时间,2次/日,每次2 h。有5例患者因患肢疼痛拒绝治疗,护士向患者详细讲解应用足底静脉泵的必要性及效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平卧位或坐位,使患者肌肉放松,患者接受并积极配合治疗。

2.3 病情观察

2.3.1 保持伤口有效引流。伤口引流不畅导致患肢局部血肿形成,血肿下血管受压,血流缓慢。妥善固定,负压引流袋低于伤口位置,避免扭曲、打折、受压,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作好记录。本组患者有27例术后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均在术后3天拔除。

2.3.2 保护下肢静脉,减少DVT形成的诱因。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及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维护血管内壁完整性。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局部及远端组织和血管损害。

2.3.3 观察患者下肢皮肤色泽和温度的改变、腘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水肿情况、浅静脉是否怒张,肌肉是否有深压痛等静脉栓塞的临床表现;每日做1次小腿腓肠肌的扪诊检查。认真倾听患者主诉。本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给予患肢垫枕抬高,鼓励功能锻炼,遵医嘱给予七叶皂甙苷钠静脉输注后肿胀减轻。

2.3.4 术后3日均进行凝血功能的监测,其中6例患者化验结果D-二聚体>500 ng∕mL。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未发现异常。

2.4 药物预防 目前,临床所使用的有效预防栓塞的抗凝药物主要是降低血液的高凝性,主要药物有低分子肝素、右旋糖酐、阿司匹林等,给药途径有口服、皮下等方式。临床证明,应用小剂量肝素(LDH)、低分子量肝素(LM WH)等药物,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3〕。本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均进行低分子肝素钠0.4 mL皮下注射,每日1次。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临床出血倾向或出血发生。观察牙龈、皮肤黏膜、大小便颜色、有无不明原因关节肿痛、痰中带血,特别注意有无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颅内出血迹象,密切监测凝血机制。本组患者用药期间未出现上述症状。

3 小结

本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进行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针对性宣教并取得了患者的理解与积极配合,防止患者因长时间卧床制动导致下肢血流滞缓发生深静脉血栓,同时有计划的功能锻炼也有助于肢体静脉血液淋巴液回流,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诱因减少至最低。在所观察的54例患者中,经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无1例发生DVT。

〔1〕任玉芳,张永.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54例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7968-8968

〔2〕丁艳玲,冯学华,郭立芬,等.高龄下肢骨折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511-611

〔3〕宁宁,杨晓春,陈海霞.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6,12(15):1392-1393

猜你喜欢
患肢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