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进展

2012-02-14 16:47王新莉
天津护理 2012年2期
关键词:桡动脉注射器针头

王新莉

(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 300060)

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尤其是危重症病人,正确的血气分析检验结果,是提供临床医生对危重病人的诊断和治疗的依据〔1〕,而标本的正确采集、保存及送检是获得准确的血气分析指标及PH值的关键。因此,标本的采集成为护士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国内临床上动脉血标本的采集综述如下。

1 动脉采血部位的选择

临床上常用的动脉采血部位有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

1.1 桡动脉 桡动脉位于前臂桡侧。桡动脉穿刺点位于掌横纹上方1~2 cm处。此处血管表浅,皮下脂肪少,易触摸搏动,利于压迫和观察,不易出现血肿〔2〕。桡动脉穿刺,容易穿刺到骨膜,而骨膜上有较丰富的血管神经,因此,患者的疼痛敏感性高。长期反复穿刺容易造成瘢痕组织增生及形成血肿。

1.2 肱动脉 位于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穿刺点在肘窝向上2 cm臂内侧。肱动脉穿刺部位较股动脉浅而较桡动脉深,易形成血肿。长期反复穿刺,血管内壁易致瘢痕组织增生,影响血流通过,从而影响整个前臂的血液循环〔3〕。

1.3 股动脉 股动脉是股三角的中心结构,内侧是股静脉,外侧是神经。股动脉穿刺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下1.5~2.0 cm处。因其血管较粗,血流丰富,疼痛较轻且易定位,取血快速等优势,特别是对年纪幼小的患儿及循环衰竭的危重患者做为动脉采血的首要部位。但也有其弊端:穿刺部位较深,穿刺后不易压迫止血;出血不易立即发现,形成血肿;加压止血后易导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皮下瘀血发生率较高;离会阴部近,易感染;暴露患者隐私部位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易误穿股静脉。长期反复穿刺,血管内壁易致瘢痕组织增生,影响血流通过,从而影响整个下肢的血液循环〔4〕。

1.4 足背动脉 足背动脉在踝关节前方。足背动脉穿刺点在内、外踝连线中点处。足背动脉位置表浅,皮下脂肪分布少,周围软组织少,活动度差,血管弹性较好,穿刺成功率也高,失败后不易形成血肿,可形成皮下瘀血。反复穿刺对其下级动脉、组织血液循环影响较小〔4〕。

2 动脉采血针的选择

动脉采血可选用普通玻璃注射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动脉血气针。

2.1 普通玻璃注射器 一般使用5 mL干燥的玻璃注射器和7号注射针头,需提前消毒备用。配备1250 U/mL肝素生理盐水、橡皮塞子;采血前需先将注射器肝素化,即用注射器抽取1250 U/mL肝素生理盐水0.5 mL,湿润内壁后推尽,然后穿刺抽血。采血拔针后立即将针头刺入橡胶塞,摇匀送检,局部压迫止血〔5〕。

普通玻璃注射器内壁摩擦力小,刺入动脉后血液自行顶入注射器内,达到所需血量后拔出既可,无需抽取;而刺入静脉,血不会自动顶入注射器内,需抽取,因此,这也是鉴别是否抽取动脉血的一种方法。有些玻璃注射器乳头与针头衔接不紧密,取血过程中会带进一些气泡〔6〕,影响结果准确性。针头为普通注射器针头,针头不够锐利,一进针即引起病人疼痛,情绪紧张,造成血管收缩,易致穿刺失败〔5〕。玻璃注射器易破损且需消毒,但可反复使用。

2.2 一次性无菌注射器 可选用1 mL、2 mL或5 mL注射器,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内配备的针头,仍需准备1250 U/mL肝素盐水和橡胶塞。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使用方法与普通玻璃注射器相同,肝素化后穿刺,拔出后刺入橡胶塞,摇匀送检〔5,7〕。

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由于其内壁接触面摩擦力较大,即使针头在动脉内,动脉血也不易自行进入注射器内,需稍加抽吸方可完成标本采集。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针尖更锐利,减轻疼痛感〔8〕。

2.3 动脉血气针 国内常见一次性预设型动脉血气针每套包含有:注射器、针头、凝胶针帽。使用前需先预设采血量,将针栓拉到预设位置,一般预设采血量为1.6 mL,然后消毒穿刺,针尖一旦进入动脉,血自然涌出,血液液面达到针栓位置,血液自动停止进入针内,拔出采血针后针头直接刺人备好的凝胶针帽,摇匀送检,局部压迫〔9〕。

动脉血气针通过工业化生产,对注射器的肝素化处理标准更统一,避免了因肝素化不足或过量导致的凝血或溶血〔9〕。其专业的设计,使其在一次穿刺成功率、混入气泡率、凝血发生率均优于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普通玻璃注射器〔10〕。

2.4 动脉留置套管针 近年来随着静脉留置针的普及,临床上开始使用动脉留置套管针,用于危重病人的有创动脉血压监测。需反复采血者为减少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可使用动脉留置套管针。使用常规动脉穿刺采血法和动脉留置针采血作血气分析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需先抽弃动脉测压管中肝素液(约2 mL),再抽血取样,结果既准确,又可避免浪费病人的血液〔11〕。上述各动脉均可留置套管针。

3 动脉采血方法的选择

3.1 根据采血的不同部位,病人选择不同体位 桡动脉采血,病人任意体位,腕部伸直,掌心向上或手自然放松,研究显示〔12〕,病人手掌背曲呈反弓状在一次穿刺成功率、护士耗时均优于病人手掌自然平放;肱动脉采血,病人取平卧位,上臂伸直,掌心向上,手自然放松;股动脉采血,病人平卧位,穿刺侧大腿稍外展,充分暴露股三角区;足背动脉采血,病人两腿自然伸直放平,暴露一侧足背部即可〔2〕。

3.2 动脉固定方法

3.2.1 垂直固定法 穿刺者左手食指指尖触摸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以指腹为中点轻轻旋转90°,左手中指与食指并拢,两指尖连线与血管走向垂直,分别按压于所选动脉的两侧〔12〕。

3.2.2 平行固定法 穿刺者左手食指和中指触及患者动脉搏动明显处,中指沿动脉走向向心移动与食指分开1 cm,中指、食指轻按压动脉,以两指中心为穿刺点〔12〕。

3.3 动脉采血穿刺方法

3.3.1 垂直进针 穿刺者右手持针于搏动最明显处垂直快速刺入动脉,穿刺进针角度与皮肤成 90°角〔13,14〕。

3.3.2 斜刺进针 穿刺者一手持针,针尖斜面朝上,针干与皮肤呈30~45°角刺入动脉。在置管时,以小于30°角进针,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将明显提高〔15,16〕。

4 动脉采血后压迫方法的选择

动脉采血后使用局部压迫止血,护士一人压迫穿刺点5~10 min,防止皮下血肿的发生。郭光霞〔17〕采用胶布交叉固定穿刺点消毒棉签的方法,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达到理想效果。朴海燕〔18〕采用弹力绷带缠绕手腕部或足踝1周,对于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穿刺点的消毒棉球压迫5~10 min即可达到止血的目的。蒋冬芳〔19〕采用自制重量不同的砂袋,根据病人的体型,选择适宜重量的砂袋,外套1个布袋,一人一换,压迫覆盖在穿刺点的无菌纱布5 min即可。上述各种方法,能有效压迫止血,不影响血液循环,护士操作方便,同时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5 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的影响因素

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动脉采血失败的情况,而年龄、性别、肥胖、心衰因素都会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其中心衰因素影响最大,这可能与心衰患者动脉充盈差,搏动弱,难确定采血部位等有关;而护士操作技术熟练是提高采血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20〕。

动脉采血已经成为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临床护理技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桡动脉留置套管针,便于护士观察和护理;大多数护士习惯采用平行固定动脉,斜刺进针的方法,这就要求固定动脉的手按压力度合适,力量过大阻断血流,过小不能起到固定动脉的作用,而垂直固定动脉法更适合新掌握此项技术的护士。反复多次穿刺,患者恐惧、疼痛、情绪紧张过度而屏气等因素都可影响血气分析检测结果〔21〕,护士在整个护理操作过程中,除了有专门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消除外界因素(如:患者身份、环境因素、情绪等)对护士的影响〔22〕,才能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采集到合格的血标本,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1〕龚海燕.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方法及影响因素[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7):1779-1780

〔2〕宋小宁,邵俊慧,王秀香.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穿刺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16-117

〔3〕崔玉芹,李智生.动脉采血的小体会[J].工企医刊,2008,21(4):49

〔4〕李娟,曾桂珍,高珠英.896次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效果比较分析[J].现代医院,2008,8(7):102-103

〔5〕郑琼,杨建荣.BD血气采血与普通玻璃注射器抽取动脉血结果比较[J].临床医学,2008,28(6):86-87

〔6〕潘玉娥,谢运娥,黄玉娥.BD预设型动脉采血器与普通注射器抽取动脉血的临床效果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1-3

〔7〕彭德珍,刘雪群.两种动脉血气采血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09,25(3):497

〔8〕廖春红.采集动脉血标本使用不同型号注射器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5):74-75

〔9〕王爱丽.介绍一种预设型动脉采血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42

〔10〕夏柳勤.动脉血气分析测定失败原因分析与解决对策[J].天津护理,2010,18(5):277

〔11〕王俊娥,韩云.动脉测压管采血血气分析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321

〔12〕夏雪云.三种动脉采血方式[J].临床护理杂志,2009,8(5):78-79

〔13〕王建芸.垂直快速进针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2):167-168

〔14〕韩俊英.198例老年患者动脉取血体会[J].天津护理,2008,16(2):105

〔15〕高艳,郭辉.桡动脉采血时两种角度进针方法的比较[J].中国误诊杂志,2008,8(11):2582-2583

〔16〕黄建平.伏针法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3):497

〔17〕郭光霞,李志平.老年患者桡动脉采血后按压针口新方法的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0):140

〔18〕朴海燕,许丽.自制弹力绷带在桡动脉、足背动脉采血后压迫止血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414

〔19〕蒋冬芳,谢玲芝.自制砂袋在重症监护室病人穿刺采血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5):1309

〔20〕吕立珍,萧晓霞,郭美珊,等.影响股动脉采血的相关因素[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7):1109-1111

〔21〕杨金娜,冷启娜.血气分析动脉采血前后的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130

〔22〕丁小芬.护士心理素质对动脉采血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2609-2610

猜你喜欢
桡动脉注射器针头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拆除眼科美容缝线中7号注射器针头的临床应用
子宫输卵管造影推注器的研制与使用方法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