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蔚,孙业桓,李 俊,郝加虎,丁 瑞,张秀军,程益群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2)
多学科发展进程中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进策略的定性研究
张 蔚,孙业桓,李 俊3,郝加虎,丁 瑞,张秀军,程益群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2)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专家对教学管理模式转变的看法,为综合性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转变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自行设计教学模式改进策略调查问卷,对13位教学管理专家进行函询调查。结果:专家提出了二级院系有必要设立教学管理机构,应放权增效;应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选聘和发展等建议。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定性研究
10.3969/j.issn.100221701.2012.02.038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促进了单科类院校走向综合化的进程[1]。单科类医学院校在迈向多学科发展的进程中,综合性程度越来越高,其设置专业逐步涵盖除医学之外的诸多学科。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单科性医学院校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应如何改革,才能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适应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文章以定性调查的方法对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专家进行函询调查,为综合性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转变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研究对象。
于2008年12月对8所医学院校的13位教学管理专家进行函询调查。
(二)研究方法。
运用定性研究方法设计教学模式改进策略调查问卷,以信函方式寄给上述专家,获取反馈结果。调查问卷包括二级院系教学机构定位、教学资源利用及共享平台建设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
(三)资料整理与分析。
分析人员阅读专家反馈的问卷结果,根据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拟定分析条目,归纳出调查对象对相应条目的所有答案,形成统一的结果报告。
(四)质量控制。
在设计访问卷时,复习文献,咨询专家,对调查问卷进行优化和模拟调查;分析人员进行问卷信息采集、归纳等方面的培训;每份问卷由两位分析人员独自阅读整理,对比各自总结条目,发现不一致经研究者讨论及时纠正,减少主观偏倚。
(一)二级院系教学机构定位。
1.二级院系教学机构设立必要性。针对二级院系教学机构设立和定位问题调查对象提出了看法:(1)10人(5所高校)认为有必要设立。即使不设立相应的机构,但必须要有相应的编制。(2)2人(2所高校)认为是否在院、系、部等二级教学机构设立专门的、独立的教学管理机构,应该根据现实需要来论。其中1人认为应视学院师生的规模而定;1人认为如果是在条块管理相结合的独立校区,可以考虑设置单独的教学管理机构(在校教务处管理之下)。(3)1人认为设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就可以,要接受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
2.二级院系教学机构职责。明确院系教学管理机构的职能和责任,是实现教学高质量的前提条件。(1)11人(6所高校)认为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或在教务处的统一指导下)开展本学院的教学计划、组织和安排教学工作以及教学督查、日常工作与学习档案管理、研究教学规律、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等,负责解决和处理教学运行中的相关问题,并对学校决策提供建议。(2)1人认为根据校区的教学条件,合理安排教学,组织教学的合理运行并监督检查,为本校区教学服务。(3)1人不清楚。
3.二级院系教学机构管理自主权。13位调查对象均认为院系可拥有制定教学计划、落实学院间教学安排、监督和检测教学效果、研究专业教学规律、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院系内教学资源的调配等日常管理权限;但涉及招生录取、专业发展建设等重大事项,应由全校统筹。
4.二级院系教学机构人员编制。调查对象认为225人即可,人员编制应以院系专业数、学生数和教学管理工作量为依据。内设机构可包括教务、考务两个主要部门。或者只设教学办公室,不必再内设机构,可以进行岗位分工。有的工作人员可以是兼职。
5.二级院系教学机构人员选聘及发展。院系教学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选聘必须慎重,并且要注重加强培养。13位调查对象提出看法:(1)可从教研室有一定教学管理工作经历的骨干教师、行政部门职工、本院系专业、管理类或医学类毕业生中选聘,可专兼职并存,但以专职人员为宜。(2)在晋职晋升问题上,3人认为晋职晋级应坚持“两边靠”的做法;4人认为专职人员可通过教学管理晋升研究系列职称;其余几位专家认为晋升走行政职务。
(二)教学资源利用及共享平台建设。
1.校园网络作用及存在问题。10位调查对象提出看法: (1)3人认为医学院校的校园网络主要发挥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辅导的作用;(2)3人认为应在教学管理方面发挥作用,如网上选课、课程介绍、师资介绍、成绩管理等;(3)2人认为应发挥教务、教学、教管的交流互动作用;(4)1人认为校园网络尚未发挥网络资源平台的作用;(5)1人不清楚。虽然校园网络对教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有其不足之处,有2人认为校园网络速度慢;4人认为网上资源少,应将教学课件放在网上增加可及性,并加强信息化建设,电子教务管理;2人认为教学资源投入大浪费也大,应充分发挥校园网络优势,减少运行成本;1人认为信息发布滞后,网络办公习惯未形成,并且存在权限问题,应发布使用手册,强化培训和使用意识。
2.适宜开展校园网络教育的课程。有6人认为公共课、基础课都可优先开展,专业课不具备主要是因为医学类课程大多是实践强的内容,如内外妇儿等学科;有2人认为精品课程应优先开展;1人认为所有课程都可以;1人不清楚。
3.图书馆建设发展重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面临着根本的变革,有7人认为图书馆建设应偏重电子图书、期刊;5人认为两者应并重;有1人没有发表意见。
4.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外开放管理。13人中有4人赞同定时或定期开放,1人认为应以对学生开放为主,1人认为应先成立管理委员会,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而有两人对此不发表意见。如何实施对外开放的有效管理问题中有3人赞同收取一定的费用,1人建议收费及论文发表或成果共享相结合,还有1人认为校内开放可不收取费用。
5.教学实践/实习单位学生培养和管理方式。13位访谈对象均认为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落实执行情况;其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及其建设;第三严格考核制度(转科),强化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最后,加大教学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提高。
(三)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1.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效果。除了1人对此问题没有发表意见;1人提出,对于不负责的教师是否实行淘汰制外,其余11人(6所高校)对此问题的观点如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目标以及课程目标;积极开展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行教学督导,让学生对教学质量进行反馈;定期教学检查,实行教考分离;加强教学研究以及开展精品课程等可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教学质量测评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如专家督导,同行评价,教学检查(教学定期试卷抽查等),学生评教等。
2.学生质量监控人员信息反馈及作用。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监控是抓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措施。调查对象的看法有:(1)11人认同让学生成为教学质量监控人员,并且强调学生监控人员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因此,在选拔程序上以及选拔后培训上应制订详细的监控计划;对反馈强度和密度大的信息要加以专门的研究、解决;对反馈信息的可靠性要加以分析,以防认识的片面性等。(2)1人认为校级学生监控人员的作用没有发挥好。(3)1人对以上问题没有给出答案。
3.加强教学研究人员作用。调查对象的看法是:(1)9人认为高等院校应注重聘请有教学经验和管理热情的人为教学研究人员,并为教学研究组织机构配备必要人员,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积极申报教学研究课题,并予配套经费。教学研究成果要积极推广。(2)1人认为教师搞教学研究是应尽的职责,每位主讲教师应开展教研活动,承担各级的课题。(3)3人对此问题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其中1人认为高等院校应另设高教研究所。
4.发挥离任教师传、帮、带作用。对于聘请望重学富的离任教师成立教学监督组,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传、帮、带、教的作用,有10人做出回答。(1)8人认为应该聘请他们成立教学督导组,其中有2人认为这项工作目前做的很好,6人认为他们目前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应作一定的宣传与交流。(2)1人认为离任教师的经验在现行的体制中很难推广。(3)1人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5.教学管理者提供教学服务的义务。新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着力体现对教学活动的服务特性,那么何为教学管理者必须为师生提供的教学服务?13位调查对象提出看法:首先,教学管理者要树立“以师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等。其次,对原有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一是教学工作由集权管理逐步转向分权管理,使教学管理权限由过分集中逐步走向相对分散:二是校部由过程型管理转向目标型管理,由事务型管理转向服务型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实现教学管理重心由上向下的转移。有1人认为目前教学管理者的待遇太差,应适当提高其待遇。同时,1人提出教学管理必须获得学校的理解和支持,在主动配合下才能使管理发挥效益。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任务,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依靠高水平的教学管理。在单科类医学院校综合化发展趋势下,转变教学管理模式,对培养具备高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放权增效,加强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赋予二级院系更多的教学管理自主权,使其成为院(系)教学管理中心,对于推动院系教学改革,挖掘教学和科研潜力,增强院系管理活力,提高教学管理绩效等都将具有促进作用。赋予二级院系更多的管理自主权,不是放之任之,而是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要简政放权,让院系放手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此外,教务处部等部门要强化调查研究、规划设计、政策指导、协调服务、督导评估等参谋服务职能,同时强化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对二级学院的评估。必须关注的是,通过访谈发现,加强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另一项内涵是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选聘,扩大管理人员的晋升空间,这样才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教学管理工作中。
2.软硬齐抓,着力提升教学资源利用效率。网络、图书馆、实验室和实践/实习基地是学校重要的教学资源,其软硬件建设提升非常重要。通过访谈发现,专家强调上述资源软硬件建设的同时,还注重利用效率的提升,不仅关注是否好用,还关注管理制度、服务能力、教育效果。从访谈发现,校园网络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速度较慢、利用效率不高、网络办公意识不足等问题;网络精品课程的实用性及维护还需进一步加强;公共课和基础课程可以先行开展网络化教育;图书馆今后建设的重点应是兼顾电子资源和印刷型文献的基础上,偏重电子图书馆建设;对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管理,需要强调开放时间和有效管理的问题;教学实践/实习单位对学生培养和管理工作方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实施执行是关键,加强沟通联系、加强软硬件建设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3.沟通反馈,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通过访谈专家,要获得优质的监控评价效果必须从监控目标、环节、方式等方面考虑。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是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大力提高学生信息员素质和加强信息收集分析的能力;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选聘离退休的老教授、老专家组成了教学督导组织,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也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3];大力开展医学教学管理研究,形成具有医学教育特点的,灵活、高效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机制,也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1]俞俏燕,邬大光.我国高等院校趋同现象解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9220.
[2]张 蔚,孙业桓,李 俊,等.多学科发展中的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探析[J].安徽医药.2011,15(10):132521326.
[3]肖莉华,李改瑞,肖清华,等.现代教育发展的三大支柱是教育督导、教育立法和教育投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30231.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improving strategies of teaching managementmodel in multi2disciplinary developing medical colleges
ZHANGWei,SUN Ye2huan,LIJun,et al
(Anhui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032,Anhui,China)
Objective:To realize the view of expertson teachingmanagementmodel transformation inmedical college,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to transform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Methods:Self2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13 exper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method of qualitative research.Results:Experts say it is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management institutions,whichwill improve efficiency and decentralization.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teachingmanagement personnel’s hiring and development,etc. Key Words:medical college;teachingmanagement;model;qualitative research
G642.0
A
100221701(2012)0220075203
*通讯作者
2011204
张 蔚,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医学教育管理。
安徽省教育厅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05034, 20102035)。
●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