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中学”——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启示

2012-01-29 04:27:52张晓云朱大乔周兰姝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做中学杜威中学

张晓云,徐 燕,李 娟,朱大乔,周兰姝

(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433)

从“做中学”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启示

张晓云,徐 燕,李 娟,朱大乔,周兰姝3

(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433)

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认为“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是比从听中学更好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基于这一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在如今世界范围内的教学实践中仍显现出强大的教育力与生命力。用“做中学”教育思想审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将在教育管理思想、教学法、学生观等方面产生深远的指导意义。

“做中学”;高等护理教育

10.3969/j.issn.100221701.2012.02.018

面对正在到来的知识社会的挑战,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热潮,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上的新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具体的学习模式上,充分强调了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以及情境性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于问题式学习”、“协作探究学习”、“情境性学习”和“CDIO培养模式”成为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热点,而上述各种学习模式均体现出杜威“做中学”教育理论的思路。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有何启示,成为我们重点思考的内容。

一、从“做中学”教育思想的内涵

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21952)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世界现代教育的开创者。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方面进行变革。“经验”是杜威教学思想的核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杜威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做中学(Leaming by doing)”原则。杜威认为,“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从做中学是比从听中学更好的学习方法”[1]。这一观点充分体现了经验和理性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

杜威还主张在教学中学生必须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则是学生活动的协助者。杜威反对以教师、教科书、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为师生共同活动、共同经验的教学方式。为此,他提出了“从做中学”教学过程的五步骤:“呈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动手实验一交流讨论一记录所得”[2]。

二、从“做中学”教育思想的影响与应用

在20世纪早期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中,“做中学”与活动课程联系在一起,成了倍受重视的教育方法。而“做中学”思想也成了贯穿近100年来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思想在多种教学模式和活动中都有深刻的体现。

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于“做中学”有不同的理解。在杜威“做中学”思想之中折射出了两个“做”的活动形式,其一是手工艺活动,其二是科学研究活动。按照手工艺活动这一原型而设计的“做中学”活动一般更重视外显的、动手的(hands2 on)、具体的、感性的活动过程,强调生成外显的、成形的活动结果,比如手工艺品、模型、宣传品、绘画等,在学习结果上强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技能,更重视面向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实际应用。

在美国以及波及全球的进步教育运动中,人们更多地在以手工艺活动作为原型来进行活动教学。如1995年法国教育部与科学院启动的“learning by doing”科学教育改革项目。世纪之交,国际上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和教育界一起共同倡导了一项名为“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的科学改革计划也基于这一理解。2001年,我国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倡导并推动了这项有重大意义的科学教育改革在中国的开展,命名“做中学”,即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的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学习和教育(Hands 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以期促进我国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我国对“做中学”的实践教学活动研究较多聚焦于此。

与此同时,杜威的“做中学”思想中还有另一种具有核心意义的原型活动,这就是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原型的“做中学”活动更关注内在的、反思性的、富于理性的思维探究过程,而不是具体的感性的动作活动;关注如何通过活动生成观念性的而非物质性的成果,即学习者通过解决问题而形成的新理解、新思想、新观念;在学习结果上更关注概括性知识以及发现知识的方法、态度。

在“做中学”思想的两个原型中,手工艺活动强调的是让学习者参与情境性的实践活动,这种“做中学”突出关注学习者的主观知识与实践活动中蕴涵的实践情境知识的交互作用,由此发展学习者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做中学”思想的另一个原型强调让学习者参与思想的生成和持续改进活动。这种“做”不以制作物质性物品为目的,而是要生成观念性物品——客观知识。与这种客观知识建构相伴随的是学习者主观知识的发展,亦即“学”和“做”具有更大程度的一致性。在当前流行的很多建构主义学习方法以及冠名以“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活动中,对“做中学”的这二种概念均有所体现。

20世纪末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工程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理论依据即来源于“做中学”,在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知识构建等方面的设计吸取了“做中学”教育理论的精华,并进一步对其做了批判性的改进与创新[3]。

三、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启示

以“做中学”为教育理论基础的CDIO培养模式的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是基于工程教育越来越偏重工程科学和复杂的分析工具,而逐渐和实际工程能力相脱离,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的背景下产生的。工程教育以实际工程能力为主,主要考核的是工程师的实际工程能力。护理教育人才与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均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主。美国护理学院协会于1998年提出的“护理本科教育最低标准/基本要求”中确定了护理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4项核心胜任力为:评判性思维、沟通、评估、技术操作[4]。我国新修订的护理本科生培养目标也提出“培养具有教育、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护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的更高目标[5]。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专业特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陈旧落后的问题,人才培养与护理行业准入的对接仍存在断层[6]。借鉴“做中学”教育思想在工程教育改革中的成功,也启示了我们将“做中学”教育思想在高等护理教育改革中植入与应用的思考。

1.在教学目标上,应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以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做中学”中,杜威要求用“从做中学”代替“从听中学”,其实质是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要使学生养成在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寻找课题、积累资料的兴趣和习惯,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做中学”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护理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不谋而合。护理工作的特点和护士职业素质要求决定了“做中学”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优势。通过“做中学”,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形成获取知识(自主学习)、共享知识(团队合作)、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总结知识(技术创新)和传播知识(沟通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

2.在教学主体上,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我们应摒弃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知道什么”的传统教育观念,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到和用得怎样”的新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研讨,增加学生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强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动者”。

3.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多种“做中学”学习模式的应用。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做”的要求很高。以“做中学”为理论基础的“情境模拟教学”“PBL教学”对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具有突出的优势。此外,我们不仅应重视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也应重视理论的生成;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实际转化应用,也应强调知识的创新。将“做中学”背景下的“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CDIO”等学习模式探索性的运用于护理教学中,有利于创新性护理人才的培养。

四、小 结

杜威的“做中学”教学思想虽有百年历史,但在现今世界范围内的教学实践中仍显现出强大的教育力与生命力。在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中,研究、借鉴、推行这一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将有利于现代化护理人才的培养。如何结合护理高等教育,继承和发扬这一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努力实现护理专业人才的真正发展,将是我们护理教育者重点思考的课题。

[1]杜威著,赵祥麟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3]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3),129.

[4]曹梅娟,姜安丽.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整体胜任力标准框架模型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362538.

[5]姜安丽.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240,51298,1002153.

[6]姜小鹰,高 骥.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2216.

G649.21

A

100221701(2012)0220035202

*通讯作者

2011204

张晓云,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课题(编号:B903)。

●专题—PBL教学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做中学杜威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让我们摇起橹来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0:58:11
基于“做中学”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
绝世武功的奥秘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杜威传播思想在中国的早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