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燕
消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体会
陈 燕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消化科,淮安223300)
临床实习是护生从理论向实践,从学生向护生角色改变的重要阶段。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我国护理教育已由培养实用型人才向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转化。因此加强护生带教工作,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是提高实习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正确带教有利于提高消化科临床教学见习、实习的护理教学质量,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临床知识、科学的临床思维及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预期教学计划的目标,对带教医师和学生都至关重要。
消化科;实习生;临床护理;带教方法
1.1 对实习护生集中岗前培训 将各院校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具体内容包括:介绍医院的院史、文化、环境、规章制度;提出实习期间的要求、宿舍管理要求;阐明本次实习安排,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素质及礼仪培训,如观看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整体护理服务规范化光盘,并组织护生进行礼仪培训,使学生对本次实习安排、要求,医院的概况,在实习过程中应该怎么样做有了初步的了解,逐渐增强了学生进入临床的自信心。
1.2 对实习护生分组进行岗前培训 将刚进入我院的每一批实习护生由医院护理部对护生进行分组,每组8~10人,由护理部干事带教,首先熟悉整个医院及各科室的环境,以减轻学生的陌生感、紧张感,也使每位实习护生同时熟悉各班次工作内容,为下一步进入轮转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科内建立以护士长为组长,总带教老师为小组长及各级带教老师组成的教学小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以完成教学目标。护生轮转到消化内科后由护士长对学生分组,每组5~6人,护士长利用晨会交班的时间,对每一批新进入科室的实习护生由护士长详细介绍消化内科科室布局、区域划分、工作制度、工作时间的具体职能与作用、科室人员岗位设置及职业,以及科室的专科特点,如病人的一般情况及相关要求,怎么样观察患者的重点和难点,用药的特点和注意事项,抢救药品、物品、设备的位置和保管方面的指导,使护生较快熟悉工作环境,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使其顺利进入角色。首先要真诚的欢迎他们,并与他们建立朋友关系,尽量帮助他们,然后根据实习大纲要求指出重点,克服实习中的盲目性,使护生能更快的适应消化内科的实习。
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带教质量的根本保证。临床带教老师的职业素质、道德修养、工作态度往往直接影响着实习护生的角色转换,有的实习护生进入实习科室最关心的就是将遇见一位什么样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是实习护生进入临床后第一个学习效仿的模样,因此,完善临床带教老师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挑选德才兼备的护士带教。临床带教老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护理能力、教学能力、人际关系,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评价行为和评价水平,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带教老师在带教实习护生的同时还担任着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从而造成带教老师有时忽略临床带教工作。本科室护士长一律选择事业心强、职业素质好、护理技术过硬、处处以身作则、有高度责任心和热情且乐意带教,同时又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工作3年或3年以上、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自身综合素质较强的护士担任带教工作,以保证有效的教学质量。护理部及护士长定期召开带教老师会,并不定期的深入病房了解临床带教效果。抽查实习护生对计划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带教老师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予以纠正。其次加强对临床带教老师的培训及考核,定期举办临床带教学习班,选择针对性强的内容,如带教老师的素质要求,师生、护患沟通技巧,学生评估及考核方法等。带教老师也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典范,使实习护生耳濡目染,尽早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进行角色定位。同时护士长合理排班,保证带教老师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有充分的精力进行带教,给实习护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充分肯定实习护生的成绩,增强实习护生的自信心。
在学生到岗前,护士长选拔科室优秀的带教老师进行培训,要求带教老师按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系统带教,护士长按各院校实习护生的实习大纲,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出总的教学计划,各个带教老师根据总的教学计划制定出详细、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计划,护士长再对各个教学计划进行审核,提出合理建议,并定期评价计划的实施及效果。
采用一带一的教学模式,注重护生各项能力的培训。一带一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增强带教老师的教学责任,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增强带教老师的教学责任,也增强了教师与护生的感情,使学习效果较好。其次,加强职业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使护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热情,为临床工作打好基础。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初期实习护生由于对病房环境不熟,干事情常缩手缩脚,大多数实习护生仍然处于被动服从老师安排的状态,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会主动去学习、发现问题,导致学习不太理想。而且由于现在的实习同学中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待遇,在家主动承担事情的机会较少,由家长安排事情的情况较多,导致实习生习惯于被动服从。所以一带一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带教老师在带教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放手不放眼,有时间多与实习生沟通、交流,并鼓励实习护生多问、多看、多学、多练习、多向老师请教,从而自觉获取知识。带教老师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启发实习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基础护理学及消化科的重点、难点进行认真传授,让他们尽快熟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使他们在以后步入工作的初始阶段就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并在每个实习护生出科前进行消化科三基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考试,让每个实习护生充分掌握消化科的理论知识及动手操作能力,此方法激励了实习护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共同参加操作考核,每位考生考完后予以评价,指导存在问题及纠正方法,促进技术操作能力。实习结束后由护士长及带教老师综合考核,对实习护生的评价除了理论和操作成绩,还包括实习护生的素质、反应力、服务态度、纪律性等多项考核,对护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签订实习小结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在思想上、生活上主动地关心、帮助他们,把他们当成科室的一分子,护士长及带教老师要与他们多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对科室的护理工作及对带教老师的感受与希望,让实习护生感觉到被理解和尊重,让他们感觉虽然不在父母身边,仍然能感觉到家的温暖。
临床带教老师应多与实习护生进行沟通及讨论问题,分享心得体会,共同学习,双向反馈意见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消化科每个实习护生出科前都要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对护生做得好的方面,及时予以积极的肯定和赞扬,进而激发实习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让实习护生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的意见,并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带教方法,以提高带教质量,促进了带教工作水平不断的提高,大大增加了教学满意率。
实践证明,通过近几年我院建立的实习护生临床实习模式对护生带教的实施,注重了实习护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切实可行、有效的临床教学方法。每一个实习护生在我们科实习期间均能较好的完成教学计划,师生关系融洽,实习护生对三基理论、操作流程及本科室专科知识能够较好的了解及掌握,实习护生临床实习模式对护生带教的应用,使带教老师在完成常规操作的同时,还让患者感受到周到、细致、体贴的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虽然我院在实习护生带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许多地方仍有待于改进完善,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更好的临床教学方法。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8.051
1672-2779(2012)-18-0072-02
201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