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仇恒榜(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散文文本、再走出散文文本的过程。这里的走进文本,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理解作者文本中透露的信息,实现与作者心灵的有效交流,而走出文本是指学生通过文本获取信息之后,要做到取得体验、增长智慧、创造信息。常态的散文阅读教学当是建立在文本基础上的有效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有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和心灵的洗礼。散文阅读不仅阅读主体特殊、阅读环境特殊,而且阅读客体也很特殊。学生阅读的文本是由教材的编者精心挑选的,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很强的针对性、鲜明的典型性,有利于学生静态知识的积累和人文素养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它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等动态技能的载体,所以我们的散文教学要以文本为基础。另一方面,包括散文教学在内的整个语文阅读教学担负着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服务的使命,阅读的视野不能局限于教材,而应立足课内,放眼课外。
文本理解应是三重意义的有机统一:一是文本意义即作者意义,二是社会意义即历史意义,三是读者意义即个性意义。当代文学理论提出,文学是由世界、作者、文本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这四个要素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这种多元开放的文学观念对散文阅读教学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它启示我们,散文教学要揣摩文本蕴涵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经验和情感的投入,唤醒学生生命的灵性。对于同一篇散文,不同的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空间,由于生活经验、阅读视角、阅读心境等差异,其感受也不会相同。阅读行为的发生,就意味着文本、作者、编者和学生等多个层面对话关系的建立。教师应该启发学生从语言和情感的统一体上把握文本要义,创造文本的价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学生在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中可能遇上难以理解的问题。为了使散文阅读教学成为对话和交流的过程,教师对问题应有一定的敏感性。学生的问题意识其实反映出他们可贵的探求状态,正是这种问题意识吸引他们进入阅读求知的精神状态。长期以来,教师往往以传道授业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质疑解惑只是公开课之类的点缀。我们应该改变那种传道授业的单一教学流程,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下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新一轮课改中,散文阅读教学成了语文课改的主阵地,任教者做到讲问结合,较好地体现了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然而,有时一节课会出现很多问题,看上去热闹,但细细研讨起来,涉及语文本质问题的少之又少。那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要不要设计那么多的问题呢?问题多了是不是就一定会有好的成效呢?
没有问题的散文阅读课堂无法达成教学目标,但问题太多太零碎,根本起不到提高学生阅读散文能力的作用。散文阅读为的是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切实有效的做法就是教师在对教材和学生进行任务分析后,从文本和学生实际出发确定一个或几个主问题,把这些主问题作为语文课堂的纲,做到纲举目张,带动学生对整个散文文本的全面理解。这样的主问题一般可以从学生自己的预习中产生,也可以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散文文本所做的思考。教师必须运用自身的教学智慧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整合,因人拟订教学方案,因文设计教法,科学解读文本,艺术地寻求散文文本教学的突破口。
一般来说,散文主问题的设计可以从文本寻找有效的切入点,比如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选了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我们可以确定教学的重点在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情上,教学难点在理解母亲对作者的做人训练上,围绕文本的内容可设计如下几个主要问题:1.本文写了有关母亲的哪几件事情?作者为什么写这几件事?2.本文标题是“我的母亲”,但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到母亲,这是否有点游离题意?3.本文中心是写“母亲是我的恩师”,为什么在写母亲训导之外还写她与家人的相处?4.文末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的影响”,这“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的设定可以简化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效果、深化教学内容,打破教师主导课堂的陈旧格局。
散文的美往往表现为一种趣味之美——叙事中见事趣之美,状物中见情趣之美,议论中见理趣之美,而这些都离不开散文的语言之美。散文最显作家的语言功力,余光中先生说:“诗人和小说家用力的方式比较间接,所以实力几何,不易一目了然。诗要讲节奏、意象、分行等等技巧,小说也要讲观点、象征、意识流等等手法,高明的作家固然可以运用这些来发挥所长,但是不高明的作家往往也可以假借这些来掩饰所短。散文是一切文学类别里对于技巧和形式要求最少的一类:譬如选美,散文所穿的是泳装。散文无所依凭,只凭自己的本色。”学生学习名家散文,可以领略不同的艺术风格,品味不同的意蕴,自然会得到不同的艺术享受。
散文学习离不开对散文语言的体悟和揣摩,而这种揣摩体悟主要靠朗读。朗读能够把无声的文本演绎为有声的语言,学生在读中实现与散文文本的对话交流,从而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观情感。高三散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把鲁迅先生的《忆刘半农君》作为阅读文本来进行研讨,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抓关键句来仔细揣摩。在朗读中,学生注意到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地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作者在“古文”两字的前面用了两个字“弄烂”,这是什么用意呢?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学生们体悟到,鲁迅当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积极主张废除旧的文言文,代之以从内容到形式焕然一新的白话文,刘半农先生一度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战士,但一段时间之后他又重新做起了文言文,此处的“弄”有玩弄的意思,用以批评刘半农先生这种游戏人生的态度。“烂”是陈旧破烂的意思。在鲁迅先生看来,文言文早就应该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而此时的刘半农逆时代潮流而动,用“弄烂”这个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清晰地表达自己对刘半农做法的强烈批评,词语的基本义和语用义达到了很好的统一。
散文朗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语言的积累,学生有意识地背诵名家名篇,广泛阅读精彩语段,可以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文本,推敲品析,在体验中感悟散文的文本意境。另外,在阅读散文文本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有效的学习使用语言的平台,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提高,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新学年我们结合苏教版高一语文教材,配套使用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阅读欣赏》高一年级上下两卷,结合相关问题的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把自己的感悟点滴诉诸笔端。一段时间之后,我们把阅读的文本交给学生,要他们模仿上面的做法来写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疑惑,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读书心得报告会,与全班同学分享读书的收获,在共同切磋中得到提升。这样,学生既在阅读中学会了欣赏,又在欣赏中学会了阅读,在语言活动中学习语文,语言能力大有提高。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余光中《余光中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