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育课程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再思考

2012-01-29 00:38:35
职教通讯 2012年6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方式过程

徐 迅

对德育课程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再思考

徐 迅

随着德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体验式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认可和推崇。要在德育课程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式教学方式,需要从学生增强体验意识、完善体验人格、选择合适的体验内容、掌握体验方法和实现体验目标等方面入手。

德育课程;体验式教学;教学方式

根据教育部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合适的教育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在此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并且已经越来越多地得到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认可和推崇。然而,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呈现出的一些现象值得研究。

一、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出发点

在有关体验式教学方式的论述和实践中,往往是从教师层面进行探索。比如,通过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自觉地进入体验状态,在体验中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从而达到自我升华的目的。在这里,教师更多的是在书本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寻找体验的内容和方法,他们关注的是如何在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学生等待教师的安排,被动地进入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并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体验思考,最终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其实,这是以教师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虽有一定的效果,却忽视了学生是有能动性的个体,忽视了学生学习原动力的自我激发,忽视了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自我调动,忽视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在体验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主动参与不够,造成学生不能有效获得知识和情感的体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75%的学生在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时,只是被动地等待教师讲解,而不能主动探求知识,寻找答案。

体验式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课程实施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观地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没有任何课程或教师可以规划一个人的认知过程。生活是自己的,认知过程也是自己的。在学习中,由学生个人自觉发起的自主参与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教学的出发点不在于教师本身的积极谋划,而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

所谓主动,是指人在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来源于自身动力,并驱动自己去行动。不用人提醒,就已经想到;不用人告诉,就已经实践;不用人鞭策,就已经干得很好。即不用外在压力,就能积极思维、努力实践、不断提高,表现为热情、进取、乐于尝试、敢于冒险等特点。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思考探索,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为此,笔者在前人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着眼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状态,促使学生在德育课程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主动参与,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式教学方式

体验一般可以理解为是通过亲身经历以形成经验的过程,它是一种心智活动的过程。体验式教学方式的运用需要学生启动自己的心灵、调动自己的情感力量、激活自己的悟性潜能,以引导自己用心去感受、体认、领悟知识点,从而实现对自我心智的净化与升华。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式教学方式,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增强学生体验意识

学生体验意识对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具有举足轻的决定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书本”统帅了作为“教书匠”的教师与作为“读书郎”的学生,构成了以“书本为源,教师为流,学生为器”的“三位一体”单向式线形教学模式,学生习惯于听教师照本宣科,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封闭式的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当新课改推行体验式教学方式时,学生觉得很新奇,在教师的带动下尝试使用,感觉很有趣,但事后一般不会主动运用。这说明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方式已经开始了尝试,并形成了初步认识,由于认识比较粗浅,还没有养成自觉运用的意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意识不强烈。

大量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体验意识是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的。学生要详细了解体验式学习方式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并与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增强对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感知,获得对体验式教学方式的认同感,逐渐养成主动参与体验教学方式的自觉性。

(二)完善学生体验人格

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有些人反应迟钝,有些人则感受敏锐;有些人粗枝大叶,有些人则心细如发。遇到问题,有些人虎头蛇尾,有些人坚持不懈。由此可见,体验过程中人格因素是个体进行体验活动发展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体验人格即有利于体验的各种人格品质,包括强烈的体验动机、浓厚的体验兴趣、积极的体验情绪和坚强的体验意志。学生体验人格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丰富多彩的人与事件,做有心人,为体验积累有趣的素材。在研究博弈问题时,首先请学生回忆他们生活中的博弈现象,很多同学提到了买卖中的讨价还价,由于很多学生都有过相关的生活经历,因此,他们的体验形象逼真,有现实感。

2.培养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体验动机的产生。在体验买卖中的博弈时,有的同学提出一个现象:为什么买者让老板出价,老板总是不首先叫价,而是让买者先出价呢?为什么买者出价后,老板又提价,而此时的买者就感觉被动呢?带着问题,学生尝试让老板主动要价,体验其中的感受,在此基础上看书,能很快提炼出“主动总比被动强”的博弈技巧。

3.培养对体验的信心。不轻易放弃体验,不轻易对体验失望,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胆略,培养在体验中承受挫折的能力等。在买卖博弈过程中,有时体验者面对精明的“老板”会无计可施,这时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忙出主意,群策群力,大家一起进行博弈。有时,体验者也可以向书本或老师请教,采取多种博弈方式,从而赢得博弈,增进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4.对体验充满热情,保持愉快的情绪,让情感在体验中升华。买卖中的博弈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现象,他们对探索其中蕴含的博弈技巧抱有很大的热情。为此,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体验,并积极思考,在愉快的体验过程中增长才识。

(三)选择体验内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是新知识的生长点,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基于自身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所以,学生只有主动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开发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留心观察,用心感受,才能进行深入体验,生成联系。关于对博弈问题的研究,学生们在交流生活现象时,绝大部分的人都提到了买卖中的讨价还价,有的学生胆大、精明、能说会道,买东西能省不少钱,他们有很多成功经验。可有的学生不善交流、胆小怕事,有时只能做“冤大头”,他们有很多失败的教训,但又不甘心,他们希望能从中找到问题的原因,掌握讨价还价的技巧。丰富的生活现象以及渴求的知识,正是学生选择适宜体验内容的依据。

(四)掌握体验方法

体验是人的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一般是指个体在亲身经历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感受、实践、探究,对认知、情感、行为和认识的自省体察,心灵感悟,最终认识某些可以言说或者未必能够言说(意会)的事物,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养成某些行为习惯,形成某些观念、情感、态度乃至心理品格的过程。由此可以概括体验的具体方法包括。

1.观察。观察是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观察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对具体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为提高观察效果,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目的和内容,粗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选择观察方法,而后用眼睛看、用耳听、用口尝、用鼻闻、用手摸或借助仪器直接感知真实的生活现象,形成对体验对象的感觉、知觉和思维。在学习“面试环节的策略技巧”时,同学们观察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的表现,听他怎么介绍自我、与人交流,看他的仪表、仪容和动作,思考他的应答内容,可以总结出面试者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求职面试的技巧。

2.感受。对于情感的体验,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想。在分析“个个是人才”时,学生分享成功的经历,体会其中甜蜜的感受,增强成才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学习的动力,转而热爱自己的专业,努力实现成为业界最棒的人的愿望。

3.实践。实践是人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学生直接作为生活中的一分子去参与生活,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认识世界。在学习“网上购物”时,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网购步骤,一步一步操作,在“学中做、做中学”。通过多次操作练习,逐渐掌握网上购物的方法。

4.探究。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通过调查研究、进行分析研讨,解决问题;通过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比如,学习“购物省钱有方法”内容时,学生希望购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观察他人的购物过程,询问省钱的诀窍,在自己购物体验过程中寻找省钱技巧,通过同学交流,学习借鉴,总结归纳出若干条省钱方法。

(五)实现体验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将体验活动看成游戏,玩得很开心,而体验后的感悟却很苍白单薄。在体验式教学中,体验是手段,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现象深入到本质,实现认识的升华。在博弈活动体验中,有的同学虽然是砍价高手,但对于具体运用了哪些博弈技巧,却模糊不清。也有的同学在博弈中总是处于劣势,难以胜出。在这样的知识背景下,找到体验与专业教学的契合点,把对生活的体验迁移至文本,对学生来讲把遥远晦涩的文字感受与直观生动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在此过程中砍价高手理清成功博弈的技巧,而另外一些学生在头脑中重新建构博弈的有关技巧。再比如,在学习礼仪时,学生按照站、立、坐、行的规范训练,学得有模有样,可当他们厌倦时,又会随性而为,将礼仪规范抛到九霄云外。其实,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不是喜欢礼仪的表面形式,而是看重其中所包含的道德内涵,即对交往对方的真诚和敬重,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良好的礼仪能体现人的高尚的道德修养,获得人们的尊敬和好感;反之,只有具备优良道德修养的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形式和可人的仪表风度。所以,在学习礼仪时,只有将礼仪的学习上升到道德修养的境界,才能提升认识水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教学不仅是一个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调动学生的注意和动机的问题,也是一个传授生成学习、激发学生学会生成的过程。理想的体验式教学方式需要学生主动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去体验生成联系。学生只有主动参与体验式教学方式,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克服对知识的盲从,合理确定目标,主动规划学习进程,科学制订学习策略,自觉调节学习情绪,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徐迅,女,江苏省如东第一职业教育中心校高级讲师,三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G712

A

1674-7747(2012)06-0052-03

[责任编辑 徐 晶]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方式过程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46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辅导员(2017年9期)2017-06-01 12:10:06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中学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46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16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