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新课改精神 知识与能力并举——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第36题赏析

2012-01-28 15:38王志君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文综范式劳动力

王志君

(中山市第一中学,广东 中山 528400)

彰显新课改精神 知识与能力并举
——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第36题赏析

王志君

(中山市第一中学,广东 中山 528400)

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第36题,直面我国当前的民工荒,透视刘易斯拐点理论,要求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凸显重要时事热点,联系现实生活,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举,是一道彰显新课改精神的好题,值得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认真分析与研究。

【试题回放】

36援(27分)

材料一:中国社科院人口专家认为,中国正面临一个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0年至2015年处于峰值,随后将不断下降,中国经济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过去。

材料二: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目前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原有竞争优势日趋弱化的挑战。如果不能实质性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可能陷入经济学家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即当一国或地区收入达到中等水平时,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少,经济增长因缺乏新的动力而速度下降或长期停滞。

材料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1)结合材料一,分析“刘易斯拐点”可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广东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国际形势。(11分)

【参考答案】

科学革命的进行无疑体现出了范式的动态性,科学革命的进行正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过程。范式对于常规科学和科学共同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一个范式,取得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类更深奥的研究,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在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标志。”[2]9“范式为除了反常之外的所有现象提供了一个在科学家视野内的确定的理论位置。” [2]83范式作为常规科学的一个标准和指导,让常规科学得以有序运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范式就一成不变地维持下去,不意味着常规科学可以一直以现存的范式运行下去,因为反常总会或早或晚地出现。反常就是超出了范式的预期,与范式的预期不相符,反常是范式动态性的重要体现。

36.(1)劳动力转向卖方市场,工资水平上升;(3分)企业用工成本加大,劳动力低成本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3分)

(2)转变经营战略,通过自主创新、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4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2分)政府出台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分)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发展方式转变。

(3)有利形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2分)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

不利形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2分)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国际经济旧秩序不公正和不合理,竞争日益加剧,保护主义抬头。(3分)

【解题障碍分析及备考策略】

1援线性思维

线性思维,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非线性思维则是相互连接的,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类似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线性思维回答政治主观题,容易导致漏掉答案要点,应用发散性、非线性思维回答政治主观题。对“‘刘易斯拐点’可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的回答,考生往往只从企业一个角度作答。从一个角度作答,即使该角度答得完整,也只能得3分。“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其影响至少包括三个角度:劳动力市场(国家)——劳动力出现短缺,由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劳动者(个人)——工资水平上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活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成本加大,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丧失,竞争压力加大。

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和练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非线性思维能力。对于影响类的非线性思考必须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对不同主体的影响(经济方面常见的主体是国家、企业和个人)。在评讲习题时不应是简单告诉同学们答案是这样,更应该引导学生清楚答案产生的过程与方法,这也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一。并反复强调,从而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援间接设问

直接设问即设问中直接指出要考查的知识点,如广东2010年高考文综试题第37题第二问“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就是直接设问。间接设问就是不明确指出课本知识的具体考查范围,考生只有理解和总结题干的内涵,才能挖掘出试题考查的课本知识,如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36题的第二问,“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广东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就是间接设问,明显提升考生回答问题的难度。

对于该类间接设问的试题,难度较大,老师和考生都必须认真对待,在平常的备考过程中总结经验,提高回答间接设问试题的能力。首先,采用归纳的方法,认真分析题干,明确设问对象的具体内涵,从而归纳出分析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如本题第二问的设问对象是“中等收入陷阱”,题干中对“中等收入陷阱”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当一国或地区收入达到中等水平时,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少,经济增长因缺乏新的动力而速度下降或长期停滞。从这一定义当中,我们不难分析出需要运用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的相关知识回答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其次,采用演绎的方法,对课本主干知识系统回顾,从中找出适合分析设问的知识理论,用所学知识分析设问对象。

3援片面分析问题

片面分析问题,答案要点不全,这是考生最容易丢分和丢分最多的一个答题障碍,也是考生回答每一道主观题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今年广东高考文综36题的每一问都要求考生全面回答问题。如“刘易斯拐点”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就涉及到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三大主体国家、企业、劳动者的影响,如果只回答一个方面就只能得三分之一的分数;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建议,即如何解决“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经济增长因缺乏新的劳动力而停滞甚至下降”的问题,自然需要国家和企业共同努力,而在今年的高考中绝大多数考生只从国家的角度进行分析,丢分不少;第三问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的国际形势,这一问会难倒不少同学,因为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只学了国际形势,有利和不利之分,需要考生在短暂的几分钟内进行概括和总结,难度不小。

防止片面分析问题,提高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教师在平常教学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全面分析课本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串讲,而不应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课本在这一处是什么内容,就只分析这一内容。我们在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这一知识时,应提醒学生思考企业如何做到这一点,补充和联系到企业经营经营成功的因素。在教“当前国际形势”的知识点时,须引导学生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概括。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自觉;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全面而又透彻地掌握课本知识,理解课本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吃透课本,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在评讲习题时,要注重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得出答案的路径,而不是简单地告知是什么。

从考生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要在平常的练习和考试中,多注重解题方法的总结,必须明确每一道练习题的意义主要在于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明确答案如何得来),不是记住该题答案。高考的每一题几乎都是原创题,可见在平常记住一些习题的答案,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另一方面,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比如在审设问时,如果设问中没有限定主体,在审题时,可在旁边把涉及到的相关主体写在设问旁边;有限定主体时要作标记,以免从其他主体角度分析,作无用功。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文综范式劳动力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高考文综备考策略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