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当地生产的小米品质优良,但生产规模小,种植分散,产量低,同时缺乏专业化生产管理经验,使优质小米很难进入大市场。2005年,东姚供销合作社根据当地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的意愿,站在 “服务三农、助农增收”的高度,成立了金牛小米专业合作社,推行 “订单农业”,积极引领农民闯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了 “专业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新格局。
东姚镇虽然有着良好的土地资源和种植小米的优势,但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灵,思想保守,商品经济意识淡薄,使这些资源优势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党委、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广大农民也迫切要求有一个合作组织,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
2005年7月,根据市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总体部署,东姚供销合作社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的作用,由东姚镇政府牵头,供销合作社组织实施。供销合作社首先入股12万元,发动30户农民入股8万元,成立了林州市东姚金牛小米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在发展初期,也确实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广大农民对专业社不信任,不相信祖祖辈辈种的山坡小地能让他们发家致富。二是缺乏工作经验,一切得从头做起,难度很大。三是资金十分紧张,要购买加工设备、印制包装、做广告宣传、注册商标、搞产品认证、聘请农艺师进行无公害农产品栽培技术培训等,这一系列工作都离不开资金。农民生活困难,收入不高,不愿多入股多投入。
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市供销合作社、东姚镇政府无论从资金上、人力上、物资上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为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稳定、农民增收,为了早日让农民奔上小康之路,再大的困难,再苦再累的工作,专业社一班人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省吃俭用,放弃一切休息时间,顶酷暑冒严寒,深入田间地头,走入农民家中。跑市场,出差吃饭每人标准不超过5元,住宿每人不超过10元。他们不放过各地农产品展销会的每次机会。在展销会上,他们亲自站街头向群众发放产品宣传资料。但是,再苦再累专业社的工作人员都不怕,只要能看到农民渐渐鼓起来的腰包,看到农民脸上渐渐露出的笑容,他们就觉得心满意足了。
在创办专业合作社过程中,专业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严格按照 “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具体运作过程是:
首先召开社员代表大会,讨论确定专业合作社章程,对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机构、发展规划、社员的权利和义务、财务管理、股金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以章程的形式予以确定,使专业合作社发展运行有章可循。
其次是民主选举正副社长、监事会成员。专业社召开了由240名社员参加的社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景海增为理事长的理事会、监事会机构,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合作经济组织。
长江流域片贯彻实施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刘联兵,沈燕舟(19.40)
其三是确定了专业合作社核算办法。专业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社员股金保本有息,盈利部分按社员股份或实际交易量进行二次分配。
其四是严格执行社员一户一票权制度。专业社规定:不论社员入股多少,在权利和义务上一律平等。此外,还明确规定社员 “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为规范专业合作社发展,专业社为入社社员颁发了社员证、物资供应优惠卡。社员凭优惠卡购买生产资料,可享受比市场价低10%至20%的优惠。经过几年时间的运行,专业社已发展会员480户,带动农户4170户。由于专业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及比较完善的服务措施,农民入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专业社逐渐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一支有生力量。
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只是在组织形式上的一种体现。如何做好社员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才是办好专业合作社的关键。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主要从五个方面提供服务:
第一,打造 “洪河”品牌。为使产品进一步打开市场,首先必须确定品牌,提高品牌效应。2007年,专业社积极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申请,注册 “洪河谷”商标,并取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东姚镇建立产品展示室,供各地消费者选购。
第二,建立生产基地。专业社以洪河村为中心,建立起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500亩,建立小米加工基地。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种植生产和加工,提高了产品质量。
第三,强化服务措施。在生产种植、技术指导和销售环节,专业社主要向入社社员和农户提供了 “六统一”服务:
统一订单。每年春季,专业社召开社员大会,落实种植面积,与社员签订购销合同,合同达24000份。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让农民只管种植,专业社负责帮其销售,使农民吃了 “定心丸”。
统一供种。每年春季,专业社都会组织采购人员,到省农科院选购优质谷种 “豫谷9号”8000公斤,供应到每一个农户手中。待秋季收获后,社员再把谷子出售给专业社,专业社一并扣回种子款,减少了农民的前期投入费用。
统一技术。专业社按照农业部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严格制定了小米生产无公害、无污染的标准化生产流程;聘请了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李淑艳、李春峰等同志为常年技术顾问,举办了入社会员、主产区农户4000余人次参加的无公害农产品栽培种植技术讲座;推行新型农作物种植技术,并常年流动在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使农民标准化种植技术不断提高。
统一加工。专业社投入资金,建起了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加工场所。下设小米加工车间、分拣车间和包装车间,总资产680万元,年生产能力达180万公斤。
统一销售。一是建立产品展示室,供各经销商和消费者选购;二是利用供销合作社遍布城乡的网络进行销售;三是创办外地窗口,积极推销产品。
统一 “二次返利”。每年年终,专业社将销售效益情况向社员张榜公布,并从盈余中向农户“二次返利”,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实惠,让农民对专业合作社更加信任。
第四,完善销售网络。专业合作社立足本地,在县城和各乡镇超市、商场设立销售网点360个;面向全国,先后在北京、天津、郑州、长治、新乡、安阳等地设立销售窗口25个,并多次出席全省、全国各类优质农产品展销展示会,为实现助农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
第五,带动农民增收。 “洪河谷”小米好评不断的同时,它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专业社成立以来,“洪河谷”牌小米、小杂粮系列产品以其粒粒饱满、色泽金黄、味道纯正、营养丰富、口感绵滑、米香浓郁等特点,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畅销全国28个省500多个县市,成为林州市优质农产品的一个品牌。近几年中,专业社累计为当地农民推销杂粮980万公斤,向全国各地销售东姚镇小杂粮800万公斤,完成销售额5813万元,实现利税218万元,向入社会员二次返利57万余元。经过成功营销和市场开发,东姚洪河小米由原来的市场价不足3元/公斤,发展到现在的市场零售价7元/公斤,身价翻了一倍多。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2800元,增长到现在的6800元。以入社会员赵新丑为例:四年前种植谷子3.2亩,每亩产量200公斤,每公斤售价不到2元,合计毛收入1155.2元,扣除生产成本后,收入900余元;现在种植新品种后,每亩产量达到500公斤,每公斤售价4元(春节前售价高达5元/公斤),合计毛收入2000元,让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广大农民称赞说:“有专业社作后盾,才能实现我们的致富梦”。
“六统一”即:统一订单、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 “二次返利”。 “六统一”服务实现了专业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成为了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的保障。
随着专业合作社系列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广大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专业社的规模、设备等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专业合作社计划融资280万元,用于基地建设和更新生产加工设备:一是平整山坡土地,扩大8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二是新建库房800平方米,厂房400平方米,新上一条碾米生产线,增加小杂粮色选机、质量检测仪,确保食品安全;三是带动农户突破1万户,与农户签订农业订单2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四是在全国建立300个系列产品直销站,年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