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谷 峰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侧重基础,偏重基础英语教育。当前,基础类英语教材大多仍停留在培养学生基础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上,即一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在“重基础”思想的指导下,各出版社纷纷迎合高校的需求,组织编写或修订原有的基础英语教材,使基础英语教材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相对而言,语言文化类、语言欣赏类等其他类别的英语教材则发展缓慢。从1985年至2007年,虽然教学大纲多次鼓励、要求高校多开设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各出版单位尽管也出版了一些专门用途英语类、语言欣赏、文化类等相关教材,但重心仍在基础英语教材上。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指与某特定的学科、职业等相关联的英语,ESP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用于特定的行业,行业内人员必须懂得并正确使用;二是具有专业化的内容,即具有特殊的语言内容。我国ESP比国外起步晚,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引入。从1980年到1999年英语教学大纲正式提出“专业英语”的概念,专业阅读正式列入大纲,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将综合类英语类课程与专业英语类课程有机结合等,可见重视ESP的教学理念从没间断过。但现实中仍是步履维艰,我国各高校目前尚没有统一的ESP规划教材,全国各高校使用的ESP教材要么是原版引进的,要么是自编、合编的, ESP统一教材的建设亟待解决。
当前,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普遍采用的是由复旦大学董亚芬教授总主编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本文以该教材为例,分析精读教材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当前教学需求的矛盾。首先,虽然这套教材吸收了当时流行的交际教学法,但仍是以语言知识教学为主,以《精读》为核心,这虽然符合当时大纲所设计的课程体系,但已不能满足21世纪教学大纲的新要求。其次,全套教材生词率普遍偏高,在实践中由于受到学生英语程度和教学课时等限制,可实现程度非常低。随意抽查《精读》教材中的课文,不难发现,生词率基本都高达8%~10%,远超过国际惯例要求的生词率2%~5%(Abbott and Wingard,1985:95),同时全套教材还配以大量语法知识、词语练习、篇章知识等,使大学英语教学只能停留在“精读教授模式”,而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应试、教学课时的挤压下只能沦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在《精读》教材口语练习材料中,其生词率仍保持在8%以上。再次,全套教材安排的写作训练很难实现。一般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给三个以上班级授课,周学时至少12课时,在精读课程、口语课程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在写作训练中,要完成至少120个学生作文的批改、讲评、面批谈何容易。最后,配套教材使用上可实现程度也非常低。虽然整套教材包括五种,内容丰富,知识含量大,但在实践中实现起来非常困难。因此,很多高校和教师几乎都只用《精读》和《听力》两种教材,其他配套教材布置为课外自学。
综上,精读教学的内容与课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精读教材在赶进度的同时不得不牺牲课堂语言交互活动的时间,暴露出《大学英语》这套教材最致命弱点:精读教学的核心是掌握语言知识,而不是培养交际能力。如果不改革,继续用这种思路指导21世纪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将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将很难取得根本性改观。
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强调个性化教学,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些变化都对大学英语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材在开发与建设上也随之呈现出新的趋向。
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中小学英语的逐步推广,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大学基础英语教学已不再适应学生的需求,一些高校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对英语基础课程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个性化教学。对于英语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或已过四级、六级考试的学生,采取免修或部分免修大学英语课程的措施,部分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已根据学生的能力开设了双语课以替代基础英语教学等。所有这些变化导致基础英语类教材的使用群体逐步减少,需求量也在下降。而各高校在推进个性化教育的同时,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相应的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综合英语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带动选修课教材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英语教材多元化发展。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分别推出的《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列教程》《大学英语选修课/学科课程系列教材》《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程》等正是顺应这样一个趋势而出版的系列教材。
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改恰逢经济全球化与科技一体化时代,因此,社会对专业英语能力要求提高,对掌握专业英语的人才需求也更强烈。一些涉外的企业在挑选人才时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英语综合能力,还要求有一定的专门英语能力。教育部也高度重视ESP教学,各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都对ESP教学采取倾斜政策,大力推进双语课程建设。在社会需求和重视之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了明显改善和发展,从而带动了教材的建设和发展,如《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列教程》中就包括有商务英语、科技英语等方面的教材。《大学英语选修课/学科课程系列教材》包括有学术交流英语和旅游英语等教材。这些都标志着我国ESP教材的开发与出版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所谓多媒体立体教材是相较于传统纸质印刷平面教材而言的,它是将声音、视频、图像等多种信息有效结合,集书本、光盘、多媒体课件等于一体,可多维度、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教学的新型教材。加上随着网络迅猛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成熟,教材向多媒体立体式教材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大学英语出版单位应认清当前的趋势,整合各个方面的优势资源,打造高质量的多媒体立体式教材,改变当前网络教材质量低、只是纸质教材翻版的局面。
[1]蔡基刚.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47
[2]王顺武.出版社对大中专院校教材的出版与发行问题探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0,(1)
[3]姜宏丽.从工学结合谈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新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8,(5)
[4]邱晓红.高职“国际商务英语”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思考[J].镇江高专学报,2007,(2)
[5]蔡莉.国内商务英语教材编写和出版的现状与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06,(2)
[6]杨成.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5,(l)
[7]樊家进.编写商务英语教材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英才高职论坛,2009,(2)
[8]段美荣.高职商务英语阅读教材设计思路——以“行业先导”为理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4)
[9]木鸿英.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现状改革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6)
[10]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3):10,9
[11]谷志忠.高校ESP教学现状剖析与应对策略[J].外语电化教学,2010,(3):27
[12]咸修斌,唐文龙.关于商务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