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急性期临床治疗分析

2012-01-26 08:08李育梅
当代医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急性期康复训练缺血性

李育梅

脑卒中急性期临床治疗分析

李育梅

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于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75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按照患者的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将其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

脑卒中是常说的脑中风,属于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突发性与多发性。临床发现,此病是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不同因素而诱发脑内动脉狭窄或破裂,从而引发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1]。为探究本病的治疗方法及用药效果,笔者对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75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75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脑血管类疾病诊断要点的要求标准,经CT检测确诊为脑卒中疾病,均为急性期。其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57.6±2.4)岁,发病时间0.5~24小时,平均发病时间(4.6±1.3)时。伴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疾病史者31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严重心肝肾疾病者、合并急性脑出血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患者、昏迷不醒者以及精神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治疗组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伴发病等方面资料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控制血压、低分子肝素抗凝、吸氧、控制血糖、体温检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然后给予阿司匹林、活化剂以及胞二磷胆碱等药物,并且于治疗四周后开始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药用丹参10g、大黄10g、胆南星5g、芒硝10g、瓜蒌15g、玄参8g、麦冬10g、生地10g等,每天一剂,水煎服,早晚服用。两组患者均进行4个疗程的治疗,每个疗程为一周时间。

治疗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即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卧床期间给予关节辅助活动,协助患者进行坐卧、翻身、坐位平衡练习,无不适症状者至训练室训练;训练室练习包括站立练习、站位平衡性练习、重心转移练习以及患肢负重练习等;然后开始进行行走练习,患侧上肢弯曲练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锻炼时间,避免过度练习加重病情。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及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

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按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为判定准则。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进行对比分析。疗效判定标准则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的减少以及肢体恢复情况为参考。基本治愈:病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显著,减少率在90%以上,肢体功能恢复显著,能够进行正常活动。显效:病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明显,减少率在46%~89%之间,肢体功能恢复明显,能够进行一般活动。有效:病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所减少,但是减少率仅在18%~45%之间,肢体功能有所恢复,但是不能进行日常活动。无效:病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明显或者加重,减少率小于17%或者加重大于18%,肢体功能恢复不明显或者瘫痪,不能进行日常活动[2]。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s),资料用t检验,对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7 19.41±4.26 14.91±3.27治疗组 38 19.39±4.31 6.54±3.4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如今发病率极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本病的临床表现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昏迷、言语智力失常等,其发病类型包括四类:出血性、缺血性、高血压性脑病以及血管性痴呆,其中尤以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最高,在本组研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9.6%,发病率占各种脑卒中类型之首。目前脑卒中的发病率仍趋于一种上升趋势,其在导致人类死亡病因中居于第三位,对人类生命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而脑卒中又可以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而如何对急性期患者给予有效的治疗,是促进患者良好恢复的关键[3]。

脑卒中在治疗时以祛瘀通阻,通畅血管为主,在治疗时要注意缺血半暗带的挽救和保护,最大限度的调节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及早给予康复训练治疗,降低患者致死率及致残率。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越早越好。在传统的治疗中,往往是比较重视药物的治疗,康复训练干预很少实施,错过最佳的康复训练时期。

本组研究中,主要是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2.11%,疗效确切。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董永华.脑卒中急性期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01):97-98.

[2]常丽.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23):69.

[3]黄艳花.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治疗观察[J].临床研究,2010,17(22):51-52.

[4]马寿民,脑卒中后早期癫痫36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0,17(34)62

10.3969/j.issn.1009-4393.2012.7.110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李育梅)

猜你喜欢
急性期康复训练缺血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