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仕海 张春东
(云南省兰坪县河西乡畜牧兽医站,兰坪 671403)
传统分散型养猪方式,养殖成本较高,养殖户的效益不佳。规模化、集约化养猪是必由之路。依靠现代科学养猪技术是必然趋势和选择,科学合理的圈舍改建是成功养猪的基础。在规模养猪场圈舍改建时,要根据猪的生理特点,充分考虑温度、湿度、空气环境、光照、排污综合要素,创造出良好的圈舍环境,才能发挥出猪的生长发育潜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缩短饲养周期,增加经济效益。
猪舍的环境温度对猪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过高或过低将会直接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饲料的利用和转化率,增加饲养成本,延长饲养周期。比如说仔猪,各生长发育阶段对猪舍环境温度的要求也有所差异,通常3~4周龄的仔猪,要求猪舍环境温度为26℃~28℃;8~10周龄的仔猪为20℃~22℃。一般来说,仔猪冬季猪舍环境温度不应低于23℃,育肥猪夏季猪舍环境温度不应高于30℃为宜。猪舍改建时要科学合理,充分考虑温度的影响,减少猪的应激反应,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猪的生长发育,减少饲养周期,真正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通常猪舍内适宜相对湿度为65%~75%,相对湿度的大小要取决于猪舍的环境温度,比如说仔猪的环境温度为20℃~28℃时,相对湿度应该控制在50%~60%为宜,育肥猪的环境温度为15℃~23℃时,相对湿度应该控制在65%~75%为宜。猪舍环境内如果温度低,相对湿度大,则容易引起猪感冒、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皮肤病和关节炎等症状。增加猪舍内相对湿度的方法通常是喷雾、冲洗猪舍;降低猪舍内相对湿度的方法通常是采用供暖设备加热和安装风扇相结合的方式,行成空气对流,但前提是不能骤然通风换气,要充分考虑猪舍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基本平衡,来维持猪的生长发育和正常代谢。
猪的养殖过程中,猪舍内会产生大量的水气、有害气体和多余的热量,利用空气对流的原理,及时排出,以改善猪舍内的空气环境。大量的水气会增加相对湿度,有害气体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多余的热量会增加猪舍内的温度等,这样会给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带来影响。猪舍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通风换气,采取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创造良好的猪舍内空气环境。
光照能促进猪的新陈代谢,骨骼生长和消毒杀菌的作用。不同类型的猪和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猪对光照的要求也不相同,种公、母猪需要适当的自然光照,尤其是仔猪的生长发育特别需要光照,一般40 kg以上的育肥猪对光照的需要较低。光照通常采用自然采光和人工辅助采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猪舍改建时,要根据养殖地点的地理特点,保证光照时间。为了降低成本,主要考虑自然采光,必要时进行人工辅助补光。
猪舍内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尿液、污水,它们会产生有害物质和增加空气湿度,为细菌创造大量滋生繁殖的场所,通过蚊蝇等直接或间接传播,导致疾病的蔓延和流行,寄生虫病的侵害。猪圈舍改建时,要做好排污的配套工程,为猪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猪舍的改建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只有充分考虑温度、湿度、空气环境、光照和排污综合因素,才能减少猪的应激反应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增效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