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彩 王永亮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农牧业局,武川 011700)
武川县地处阴山北麓的农牧交错地带,农牧业经济是全县农村主体经济,畜牧业是全县农村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不仅对全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关系到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武川县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实现农牧结合战略,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全县生态畜牧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何使武川县的生态畜牧业稳健发展,我们进行了分析思考,提出了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通往北部草原和二连口岸的重要门户。全县辖3镇5乡,93个行政村,964个自然村,总人口1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万人。全县辖地面积71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20多万亩(水浇地占了18万亩),天然优质草牧场373万亩。当地农民历来以种地养畜为生,发展畜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依托优势,坚持“农牧并举、农牧结合”的发展思路,重视畜牧业生产,逐步实现由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转变。2006年以来,结合县域实际,以蒙羊公司为龙头,建立了山区乡和远离公路的丘陵乡村为基地的肉羊产业链。以伊利、蒙牛为龙头,可镇和黑色公路沿线的乡村为基地的奶牛产业链初步成型。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已具雏型。2011年6月末,全县家畜存栏达到82.05万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350元。生态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今后农民增收具有后发优势的特色产业。
1.2.1 有基础 1984年以来,县委、政府就提出农牧结合战略,重视扶持畜牧业发展,经过努力,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牲畜总量实现了翻番,主要畜禽产品的产量翻了一番,畜牧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1.2.2 有潜力 武川县是以农牧为主体的经济区,不仅天然草场广阔,而且耕地面积大,具有退耕种草的条件。此外,粮食和农作物秸秆充足,还有大量的糠、麸、饼、粕、山药渣等农副产品,这些资源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如果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饲草料有保障。
1.2.3 有市场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物性食品需求量也会逐年增加。特别是加入WTO后,畜产品以其纯天然、无污染的品牌具有更加有利的竞争优势,市场前景广阔。
1.2.4 有政策保障 中央、自治区、呼市均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发展生态畜牧业。同时,县委、政府也制定了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支持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畜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有利。
生态畜牧业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区域总体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在县域特色经济中还没有完全充分发挥其作用,且所面临的困难和深层次矛盾越来越显露出来。
1.3.1 养殖方式转换发展不平衡 多数农民对舍饲养殖认识跟不上,仍沿袭传统养殖、粗放经营,标准化生产程度低。
1.3.2 养殖技术推广亟待提高 生产方式落后,出栏率低,效益差。肉羊养殖科技含量不高,快速育肥出栏少,产业意识薄弱,导致了出栏率低、周转慢、效益差。
1.3.3 草畜矛盾突出 现有退耕地、人工草场科学利用程度较差,人工种草规模小,种草力度不强。
1.3.4 企业加工能力不足,产品生产链条短 没有大型肉羊加工企业,只有几家小型屠宰场,而且其产品以出售整羊为主,深加工落后,羊肉产品单一低档,尚未实现优质优价和优质品牌肉生产,不具有市场竞争力,大部分出栏羊流向外地,在肉羊生产各个环节(如毛、革、下水)不能实现产品多层次、高附加值。
1.3.5 资金馈乏 肉羊产业融资不畅,规模化肉羊基地生产资金断链现象严重,农户融资更为困难。
进一步优化农牧业结构,不断提高生态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继续大力扶持以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养殖为重点的肉羊、绒山羊养殖和特种特色养殖。增加科技含量,改善畜种品质,强化草原建设,提高养殖效益,使养殖业真正走上生态保护与舍饲圈养良性互动的高效、科学发展之路。
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引导带动及技术支撑,逐步完善以农户为主的家庭农牧场、中心养殖户及单元养殖户、以公司自建的标准化养殖场和以移民区为主的养殖小区5种模式,形成模式化、多层次养殖群,使全县优质肉羊数量迅速上升,肉羊产业上台阶,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肉羊基地。
2.3.1 坚持以草定畜,着力发展草产业 加大种草力度,将产量低、效益差的旱坡地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植被,逐步打造自己的草原,建成避灾型立体网络式生态畜牧业发展格局。要充分利用人均耕地多这一优势,坚持“草当粮用,草当粮种”的思路,调整种植结构,大面积种植高产优质的一年生和多年生牧草,彻底解决畜草矛盾,理顺农牧关系,实现转化养殖增收。
2.3.2 继续调整种养业结构,提高优质牧草的种植比例,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 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继续全面推行舍饲圈养和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专业化、工厂化、规模化养殖格局,大力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重点抓好饲草料加工和棚圈、池(窖)、加工机械配套建设,推广秸秆和农副产品科学调制技术,按营养标准合理配方,提高饲草料利用率和转化率,提高畜产品质量。
2.3.3 强化基地、龙头企业、市场体系建设,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 一是要继续坚持集中连片、规模生产、集约经营的原则,在巩固、扶持和规范现有的养殖大户、场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重点地发展新的养殖大户、场,使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农民从种植业向养殖业过渡,使小畜基础规模迅速扩大,促使农民养殖向规模化、舍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二是坚持政府投入引导,企业、农户投入为主的原则,积极引进龙头加工企业,进行羊肉分类加工包装,延长产业链。三是要积极开拓市场,广辟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肉羊生产、加工及副产品销售交易市场,加强畜产品市场管理和市场信息发布、行情预测,逐步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畜产品流通体系。
2.3.4 抓好牲畜“种子工程”建设和动物防疫、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着力打造“武川优质肉羊”品牌 要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个体生产性能,提高良种比重为重,切实加强良种繁育、良种推广、种畜禽质量监督三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畜产品生产性能和品质。同时要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重点疫病强制免疫制度和主要疫病监测制度,坚决执行畜禽疫病防治行政技术双承包责任制,切实抓好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确保各项防疫密度和质量,保障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强化畜禽及其产品的卫生监督检验和市场管理,保证畜产品卫生安全。此外,依托武川县具有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规范组织生产,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羊肉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全力打造“武川优质肉羊”品牌,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