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芩清胆汤在外感发热中的应用

2012-01-25 10:40:59左明晏许从莲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8期
关键词:竹茹热病青蒿

左明晏 许从莲 杨 毅

(1.湖北省襄阳市中医院,湖北 襄阳 441000;2.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1)

外感发热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发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治疗,往往病情会急剧加重,甚或引发他疾,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蒿芩清胆汤辨证加减治疗,可使病邪速去,发热速退。

1 理论依据

1.1 外感发热理论外感发热理论始于《内经》,至明清已渐趋完善。治疗大法亦渐趋成熟,历代医家屡有鲜见。蒲辅周先生认为外感热病最怕表气郁闭,热不得越;更怕里气郁结,秽浊阻塞;尤怕热闭小肠,水道不通,热遏胸中,大便不行,以致升降不灵,诸窍闭滞。治法总应以透表宣膈,疏通里气,而清小肠,不使热邪内隐或郁闭为要。外感发热,留表之寒热之邪致病,以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白虎汤之类常见,但临证居内之湿、毒、痰之邪致病亦不少见,湿、毒、痰等为秽气重浊之邪,易结中焦,化热生毒致瘀,遏阻气机,清气不升。发热之理,卫表亏虚,发热恶寒,邪热内灼,如灶添柴,热势更盛。辨证立法,方随法出,采用蒿芩清胆汤辨证加入硝、黄之类,祛湿除毒化瘀,针锋相对,邪走卫和。

1.2 外感热病治疗外感热病的治疗古有吴又可 “邪留于胃,故里气结滞。里气结,表气因而不通,于是肌肉之邪不能即达于肌表,下后里气一通,表气亦顺……然后脱然而愈”。重视清下导邪之法,现有董建华先生之“宣畅气机,因势利导”思想,提倡透营转气宜参以开达宣中导下之法。又如钱远铭之“清解为主,参用六法”之思想,提出清法当与解、透、化、利、下、补结合而用。外感热病之治,屡有先见,张锡纯认为外感热病的早期治疗,若“徒执寒凉,只清不透,则邪无由出,气机更加冰伏”,故其用药多清透并举,着意汗解,务求透邪外达。纵观其说,细究其理,治法虽多,清下导邪,重中之重。清透结合,退邪之快,透法之用,实为精妙。蒿清温胆汤之通、透、化、利众法合用,芩、蒿相配,取其清下之意,已透促清,清透结合,珠联璧合,攻无不克。外感发热之治,蒿清温胆汤辨证论治方中加用硝黄,既能泄无形之邪热,又能除有形之秽滞,一举数得,乃治本之道。

2 蒿芩清胆汤的临床特点

蒿芩清胆汤,源于清代名医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组成有青蒿脑、淡竹茹、青子芩、碧玉散等。本方为治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内阻之证。湿遏热郁,阻于少阳胆与三焦,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以致少阳枢机不利。方中青蒿苦寒芳香,清透少阳邪热;黄芩苦寒,善清胆热,并能燥湿,两药相合,既可内清少阳湿热,又能透邪外出,共为君药。竹茹善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枳壳下气宽中,除痰消痞;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陈皮理气化痰,宽胸畅膈,四药相伍,使热清湿化痰除,共为臣药。赤茯苓、碧玉散清热利湿,导邪从小便而去,为佐使药。综合全方,可使胆热清,痰湿化,气机畅,胃气和,诸症均解。组方具有清、透相配,清下导邪为主的特点。本方初为治疗少阳湿热证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疼,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临床运用治疗外感发热,紧扣其辨证要点,辨证加减变化,若呕多,加黄连、苏叶清热止呕;湿重,加藿香、薏苡仁、白蔻仁以化湿浊;小便不利,加车前子、泽泻、通草以利小便。临床运用于难治性发热,如流行性出血热,本病属中医外感发热之“冬温”、“伏暑”范畴,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又称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蒿芩清胆汤治疗某些外感热病,尤其是长期发热不退、高热等疗效显著。无论发热是因病毒感染引起,还是细菌感染引起,均有良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蒿芩清胆汤在体外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同时还有较强的抗內毒素作用。提示其治疗发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病毒及杀灭细菌,抗内毒素有关。

3 病案举例

患者徐某,男性,47岁,恶寒发热9 d,寒轻热重,下午热甚,体温39.5~41.5℃之间,伴有心烦喜呕,口苦咽干,呕逆黄色黏液,纳差,全身乏力,大便干,小便短赤。头痛、身痛,无流涕、喷嚏、咳嗽等症。当地医院治疗无明显好转,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于2002年6月21日来笔者所在科室就诊。症见患者烦躁不安,颜面潮红,全身皮肤灼热,测体温41.5℃,脉弦数而滑,舌质红苔黄腻。西医检查血粪尿、胸片、B超、查找疟原虫均未见异常。辨证属少阳湿热证,治则清泻胆热、和胃降逆,方用蒿芩清胆汤加减:青蒿20 g,黄芩15 g,淡竹茹 15 g,姜半夏、生枳壳、广陈皮各 10 g,赤茯苓 20 g,碧玉散(滑石 18 g,甘草 6 g,青黛 6 g)(包煎),栀子10 g,地骨皮15 g,淡竹叶6 g。2剂水煎早晚服。3 d后复诊患者自述药尽病退,已不恶寒高热、呕逆,要求再投药方,以防复发。查体温36.8℃,精神好转,无烦躁,脉弦略数,舌质红苔薄黄,上方去栀子、淡竹茹,3剂,水煎服,每日2次,而告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4 体 会

外感发热不仅病位在表、里、卫、气、营、血,亦与少阳有密切关系。性质不但有阴、阳、虚、实,也有少阳邪热郁结炽盛,痰湿之分。故在临床治疗中必须辨证施治,遵循《内经》“必伏其主,而先其因”之古训,其病治而愈之。蒿芩清胆汤运用于主要用于湿阻发热、湿热发热和热毒发热,清热透邪与通利二便结合,从而达到互相促进,增强疗效的目的。蒿芩清胆汤广泛用于腹痛、呕吐、咳嗽等外感发热等病证,病位涉及上中下三焦,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发热性疾病,疗效明显,不失为治疗感染发热的良方。

猜你喜欢
竹茹热病青蒿
经典名方橘皮竹茹汤历史文献考证与分析*
以《中国药典》为引考证竹茹止血功能
白米青蒿社饭香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58
浅谈“热病可灸”
与青蒿结缘 为人类造福
总裁出场自带水军
桃之夭夭B(2018年3期)2018-04-21 07:32:26
TPGS修饰青蒿琥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8:52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5
乡野里的青蒿
清热化痰的竹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