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性脑血栓的诊断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治疗

2012-01-25 02:04:23刁其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9期
关键词:脑血栓溶栓血栓

刁其功

(吉林省磐石市卫校,吉林 磐石 132300)

脑血栓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据国内外医学统计资料表明,脑血栓的致死率几乎占所有疾病的第一位。因此,在对待此类疾病的问题上,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 临床表现

1.1 临床症状

脑血栓发生的部位不同,其临床症状也不一样。如发生在大脑半球,临床上可出现“三偏症“即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或失语及精神失常。如发生在小脑或脑千,可出现剧烈眩晕、呕吐、呃逆、喝水发呛、发音嘶哑、走路不稳、四肢瘫痪等。脑血栓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多数患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面神经及舌下神经麻痹,眼球震颤,肌张力和腹反射减弱或增强,病理反射阳性,腹壁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1.2 实验室检查方法

脑血栓检查方法很多,常见的理化检查方法有脑电图、脑血管造影、脑超声波、头部CT或磁共振(MRI)、血液流变学等,现将相关检查方法归纳如下。

脑电图:两侧不对称,病灶侧呈慢波、波幅低及慢的ā节律。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狭窄、闭塞及病灶周围异常血管等。

超声检查:病后24h可见中线波向对侧移位。

头部CT或磁共振(MRI):梗死部位血管分布区域出现吸收值降低的低密度区。

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体外血栓长度增加。

诊断的依据包括:①发病年龄较高,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等中风危险因素或有过短暂脑缺血发脑血栓作。②多静态发病,在睡眠中或睡醒后出现症状,常逐渐加重。多无剧烈头痛及意识障碍,偏瘫、失语体征明显。③脑脊液多正常,CT扫描可见脑缺血病变的低密度区域(发病6h以内多正常),脑血管造影可显示血栓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多普勒可检测脑血流情况,有助于诊断。

要进行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血流变、心电图等辅助检查,以便同脑出血、脑栓塞等鉴别。

2 病因分析

脑血栓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是由于脑血管壁本身的病变引起的。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由于脑动脉硬化,管腔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脑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使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发病。

该病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因此称之为脑血栓。

3 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临床治疗

脑血栓按发病时期可分为有急性期与恢复期。急性脑血栓一般来势比较凶猛,比普通的脑血栓更为严重,如果处理不当会有更坏的后果。急性期脑血栓的治疗应以挽救生命为目的,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的经验,治疗急性脑血栓常采用改善脑的血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高压氧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颅脑超声波治疗等多种方法。本文重点介绍的是如何改善患者脑部的血液循环,减轻和消除栓塞现象,从而促使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化。

所谓改善脑的血循环,实际上就是恢复血运,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缩小梗死范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促进侧枝循环建立。一般采用扩容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增加脑血流量。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稀释血液

①通过静脉放血,同时予置换等量液体,以达到稀释血液,降低血栓比率的目的。在实施该方法时,应根据患者体重、血压、红细胞压积,确定释出血量,一般在200~400mL,输入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除了要注意等量这一因素外,还要对置换速度加以控制,不宜太慢也不能过快,以防止发生意外。②直接往静脉里注射不含血液的液体,以达到扩容、降低血液中血栓比率的目的,从而缓解病情,解除病灶。

3.2 溶栓治疗

介入溶栓疗法是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在电视监视下将导管选择性插入颈内动脉,造影确定栓塞部位后,再将导管继续插入血栓的近心端。将溶栓药(尿激酶)50万~100万单位在30~90min内通过导管缓慢注射,充分发挥溶栓效力,局部药物浓度高,能迅速溶解血栓或建立侧枝,改善脑循环。术后配合抗凝、纤溶、常规治疗,使肢体瘫痪等症状好转并逐渐恢复正常。此法的适应症是脑血栓发病时间在6h以内,病变位于颈内或颅内的主要动脉,临床产生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者。溶栓时间最迟不超过48h。

临床实践证明:发现有临床症状6h以内的做溶栓疗效最佳,12h效果亦显著,若超过48h,近期效果不明显,但有利于后期恢复。故介入治疗时间应尽早,一旦病情确诊,应及时行溶栓治疗。溶栓疗法,无论是静脉给药还是动脉给药,都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药时机。

3.3 抗凝治疗

适用于存在高凝状态的患者,目的是为防止血栓扩延加重病情。用抗凝疗法前,通常应该行脑CT检查,证明为缺血性病变。有出血倾向者,如活动性溃疡病、严重肝肾疾病及感染性血管检塞忌用。每日应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常用肝素、香豆素类。肝素12500~25000单位,溶于5%葡萄糖液500~1000mL,缓慢静滴,通常每分钟15~20滴。24~36h达应起的作用后,视病情掌握使用。香豆素类同时口服,第1日200~300mg,以后每日维持50~100mg,治疗天数依病情而定。

除上述方法以外,还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或使用扩张血管剂等方法来缓解病情。当然,这些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还应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有无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

临床实践表明:急性脑血栓应尽早及时治疗,尽可能改善脑的血循环,这对于降低死亡率、减轻后遗症、促进功能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脑血栓溶栓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12-02 23:55:49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48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陕西中医(2018年6期)2018-08-29 00:43:16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