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例护理纠纷看对年轻护士的培训

2012-01-25 00:41侯艳琴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15期
关键词:护患纠纷液体

侯艳琴

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 汾阳 041000

从3例护理纠纷看对年轻护士的培训

侯艳琴

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 汾阳 041000

护理纠纷;年轻护士培训

1.事例1 某科室护士在治疗室为一患者配置液体时将速尿加入加有生麦的液体中,出现混浊,该护士立即将该混浊液体弃去,自行从药房买回药物更换液体后重新配制,予病人按步骤输入。下午保洁员收拾整理废弃液体瓶时患者发现有一液体瓶上写有自己的名字及药物名称,当即病人对护士加药提出疑问,怀疑未给自己输入药物,经解释未取得患者的信任,引发了一场严重的护患口头纠纷。

2.事例2 某科室一护士为一糖尿病患者输液,医嘱5﹪葡萄糖250ml加胰岛素4单位,当输入大约50ml时,患者发现所输葡萄糖未加胰岛素,家属立即通知护士核对,并即时测血糖,当时测的血糖为10.0mmol/L,病人怀疑护士加错液体,经核对为一实习同学在为患者配置液体时已加胰岛素,但在贴瓶签时忘记在液体瓶签上写明加胰岛素剂量。当班护士予以解释:“葡萄糖中已加入胰岛素,写瓶签时忘记写胰岛素,即使是未加胰岛素,输入这么点液体也不会产生什么后果,没事。”就因为这句话,引发了一次严重的护患口头纠纷。

3.事例3 某科室一术后病人,主管医生下医嘱,半小时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一次,并告知家属六小时后患者应会苏醒。该护士严格执行医嘱,按时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但六小时后患者并未苏醒,当时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护士心里很着急,但负责的医生正在进行下一台手术,一时无法联系到,家属不停的追问患者为何没有醒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醒来,正在联系医生,还没有联系到”。就因为这句话,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医患口头纠纷。

4.原因分析:三起纠纷当班护士均为毕业三年的护士。事件1 该护士没有将废弃的液体写明“废”字并打X,家属看到液体瓶上写有自己名字、药物,误认为护士没有为自己输入药物。当时该护士也没有将当时的真实情况向护士长汇报,认为自己买药赔偿病人就可解决问题,没有想到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当病人向护士长提出疑问时,护士长在不明真实情况的情况下,向病人解释后没有得到患者的认可,当患者向医院提起上诉时,该护士才将真实情况向护士长讲明,导致解释前后矛盾,引发纠纷。事例2

当时患者已住院5天,血糖控制不理想,心情烦闷。护士在不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状况的情况下,面对自己的错误没有向患者诚恳解释并安慰患者,反倒做出了错误的解释,导致纠纷。事例3 该护士不知道患者没有苏醒的原因是因为全麻患者为减轻血压骤升为患者带来不适而使用了少量镇静剂,苏醒时间稍微延长,手术并不存在问题,家属的不满意是由于护士的解释不当引起。

5.从以上三起事件看,家属的不满都是因为护士解释不当引起。虽然都没有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但发生护患口头纠纷后,患者不但对该护士产生不信任,而且对护士的心里上也产生了最大的压力。所以作者认为,作为护理管理者应从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上查找原因。当班护士均为刚刚参加工作,在与患者沟通方面缺乏经验,而且专科知识不足,特别是面对重症患者,护士时刻要紧绷着神经,还要对家属做出合理的解释,这对年轻护士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

6.年轻的90后与大多数70后护士相比,对护理工作的性质及职责定位不是很准确,作者认为,作为护理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中,要注重对护士多方面能力和技巧的培训。(1)讲解护理行业的工作性质及其特殊性,说明护理工作的现状及前景,使其明确工作目标。(2)沟通技巧的培训。要引导护士坦然面对患者、家属,提高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讲解病人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3)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面对与患者家属交流过程中产生的误解或不满,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耐心解释,直到对方理解。作为一名管理者更应保持冷静的头脑,遇事能沉着、理智,这样也能使年轻护士面对患者的不满时不会过于紧张和焦虑。

7.同时作为管理者,管理过程中要善管,对于护士出现差错,特别是年轻护士更多的要从管理层面反思自己,分析差错的根源,是责任心还是工作程序出现了问题,是没掌握工作技巧、沟通协调不够,还是缺乏团队精神,是管理有问题,还是其他原因。提高管理效能,要以护士掌握了正确的工作方法,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前提。因此,管理者应帮助护士找原因,教会护士找方法,与护士交心,知心,不断提高护士工作能力,最终达到管理目标,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

R473

A

1007-8517(2012)15-0139-01

2012.05.12)

猜你喜欢
护患纠纷液体
液体小“桥”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液体压强由谁定
误帮倒忙引纠纷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层层叠叠的液体
从一件农资纠纷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