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研究

2012-01-23 08:50张勇军胡宗义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2年3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政府经济

张勇军,胡宗义

(湖南大学 金融与统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潮流。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在其后的巴厘路线图中被进一步肯定,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更是希望国际社会能够重视并采取措施将低碳经济的共识纳入到决策之中。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目标的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更是把低碳经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同任何一种经济形态的运行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运行方式和运行环境一样,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也需要有与之特点相配套的经济体系,以保证低碳经济高效、可持续性运行。低碳经济市场体系主要由低碳技术市场、低碳新产品市场、低碳金融市场和低碳国际贸易市场等要素组成。低碳经济市场体系中的各要素、各组成主体和各级市场之间构成了上下关联、前后呼应的层层包络式架构。而低碳经济投资又主要依赖于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现实中节能减排需要资金提供支持的紧迫性已经突显,但目前对低碳经济、低碳投资的研究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处在起步阶段,一些指导性的意见或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深入研究中国低碳经济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剖析中国低碳经济投资不足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低碳经济投资效益、增加低碳经济投资对策,对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低碳经济投资主体投资机制

一个经济体的投资行为是指投资主体在一定投资动机驱使下对外部环境和各种经济信号做出的经常性反应,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建立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

1.投资目的和投资动机。尽管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动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两种:(1)获利动机。2007年年底爆发的金融危机催生了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成为经济复苏的新增长点,各国政府希望以此助力深陷衰退的经济尽快复苏。企业发展绿色经济、推进产品低碳化,不仅能够抓住绿色经济机遇,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也有利于规避绿色贸易壁垒、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消费者越来越对绿色产品认同,绿色消费为企业发展低碳化创造了广阔市场空间和盈利空间;(2)公益动机。使命、责任感、社会义务迫使政府、企业、公众及社会组织思考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研究表明,地球生态系统自净CO2的能力每年只有30亿吨,全世界每年约剩下200多亿吨残留在大气层中,长此下去,气候将更为反复无常,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1]。因此,控制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缓解全球气侯变暖,是现代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

2.投资环境及由其决定的投资机会。投资主体实现其投资动机与投资愿望,受投资环境以及投资环境所提供的投资机会的影响。低碳经济发展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低碳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提供强大的动力。当前,我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等手段,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向低碳转型提供保障;不断加强倡导低碳生活和消费模式;重塑发展理念,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强化财税金融、技术标准、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引导社会投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开发节能环保等新兴技术;强化资源环保领域执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培育绿色市场,实施绿色采购,发展绿色贸易;及时总结先进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发展绿色经济的经验,形成投资低碳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

3.国家投资政策与相关经济政策。一是健全低碳投资政策,增列低碳经济发展支出预算项目。在国家财政预算科目中单列出低碳经济发展支出项目,并立法规定其支出额度和增长幅度,以确保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问题上的宏观调控力度。建立政府低碳经济发展投资增长机制,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一定时期内政府低碳经济发展投资占GDP的比例或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并明确规定低碳经济发展投资增长速度要略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完善调动企业、个人等主体投资低碳经济积极性的政策。二是完善的低碳技术政策,完善的低碳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推行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低碳产品开发人员的技术入股、专利入股、管理要素入股、成果入股和持股经营政策,采取期权、期股等各种分配激励方式,以奖励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使他们的薪酬水平与人才市场接轨。放宽低碳技术入股的比例限制,加大奖励力度,使低碳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技能、工作业绩以及经济效益紧密挂钩。实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采购政策,实施了政府“低碳”采购激励,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低碳采购制度,科学规范地制定政府低碳采购标准、清单和指南,指导具体的低碳采购活动。扶持建立一批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成立一批以低碳为主的“低碳风投基金”,由这些机构承担低碳技术成果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2-5]。

三、政府低碳投资行为研究

各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减缓气候变化对其现实经济利益和发展权益意义非凡,低碳经济投入在政府层面是令人欣慰的。据不完全统计,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宣布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总规模已超过5000亿美元。在美国,联邦政府层面对低碳科技的研发投入主要有两个机构参与: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参与联邦科研预算在各部委和各项科技领域的分配;国家能源部与各类研发机构、企业研发部门合作,促进低碳科技创新,保障能源安全。从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的联邦科研预算来看,国防部、卫生部、国家航空航天局和能源部,是获得科研预算最多的四大部门。小布什于2006年提出“美国竞争力计划”、“先进能源计划”、“气候变化技术项目战略计划”,构成2007~2009年的联邦科研预算在低碳方面的核心[6]。

表2 2009、2010年联邦科研预算

发展低碳经济不能单靠政府扶持。过去十几年的经验与教训表明:仅依赖政府推动,并不有效,至少是不充分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合理设计微观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家庭及社会组织等微观行为主体走上低碳经济之路,似乎是更基础性的工作。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扶持能力在短期内有限,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中,2009年4万亿投资中只有2100万元投向节能减排,占总数的百分之五点多。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社会的责任,不能仅靠政府投资,必须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8]。

四、企业低碳投资行为研究

企业作为工业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责任主体。企业是低碳转型的参与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自主、积极、参与和推动节能减排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履行社会责任,重塑企业形象品牌的重要体现。当企业发现实施低碳策略的企业收益大于群体平均收益且数量逐步增多时,就会模仿和学习并最终演进到低碳模式。企业投资低碳经济博弈模型的设定:

1.参与者。参与博弈的主体有两类,企业和“自然”。两者初始状态下的博弈为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2.策略。企业的策略空间为:﹛EL,EH﹜,EL为实施低碳策略,EH为实施非低碳(高碳)策略;“自然”则选择低碳技术是“低价P1”或是“高价P2”。由于信息不完全,企业初始状态下不知道自然的选择,只能假定低碳技术为低价的概率是y,高价的概率是(1-y)。

3.支付。企业在低碳博弈中的支付包括两方面,即收益和成本。假定实施低碳策略比不实施低碳策略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用I表示。基于当前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和承诺,假定政府以T的碳税比率对高碳排放企业进行征税。则企业的支付矩阵如表3。

表3 企业的支付矩阵

假设企业群体中,实施低碳策略的初始比例为x,而实施非低碳策略的比例为(1-x),则EL、EH策略博弈方的期望收益u1企、u2企及群体成员平均收益为:

在演化博弈中x随时间变化,根据上述收益函数得到有限理性情形下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根据式(1),博弈的结果取决于P1,F+I,P2的大小。

(1)当T+IP1时,有,此时的ESS为:x*=0;

(2)当T+I>P2时,有,此时的ESS为:x*=1;

(3)当P2>T+I>P1时,有,细分为三种情况

由上述博弈结果可知,企业群体能否稳定进化到低碳经济,取决于以下参数:碳税T,采用低碳策略的额外收益I,低碳技术价格P1,P2及两种价格出现的概率y。

(1)当T+IP1时,即碳税征收水平和低碳企业的额外收益之和过低,或者低碳技术价格P1过高时,经济会保持原状态而不会进化到低碳经济。

(2)当T+I>P2时,即碳税和低碳企业的额外收益之和大于高价低碳技术时,经济短时间内即可跨越到低碳经济。但该条件以高额税收为代价,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大。

(3)当P2>T+I>P1时,经济体能否稳定地进化到低碳经济,取决于y和P2-P1;y越大,P2-P1越小,经济就越可能稳定地进化到低碳经济。因此除征收碳税外,政府可以通过支持低碳技术研发和增加低碳企业外部收益引导企业进化到低碳经济[7]。

目前,企业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应对其建立激励机制,激励企业进行低碳科技创新。政府可通过诸如价格、税收、信贷、收费和保险等的手段激励企业进行低碳生产,激发企业参与低碳经济实践的积极性。从长远来看,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企业向低碳发展战略转型,将影响到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从而对公众、地方经济产生广泛影响。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数企业在积极优化产业结构走向低碳道路,中国的低碳道路的确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目前的生产技术、能源选择、资源利用率以及传统观念都在阻碍着中国企业进行低碳改革的步伐。

五、公众低碳投资行为研究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是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和政府能够取代社会公众的职能和作用,事实上,社会公众是推进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公众在参与低碳经济投资过程中,鼓励大量以生态保护、低碳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公众组织参与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中来,不但可以矫正政府在制定相关低碳经济政策时所出现的偏向,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低碳经济中来。

积极引导公众投资低碳经济,需要制定相应配套措施,切实放宽民资市场准入,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解决民间资本有钱“无处可投”的问题;拓宽民间投资领域,适当引导政府投资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防止挤出效应。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逐步消除行政性壁垒,拓宽民间投资领域,保障不同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环保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战略产业。推进中小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在投资审批、土地、外贸、财税扶持方面的待遇公平化。同时,通过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跨地区转移,并积极搭建平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际竞争。建立公共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合作机制,使公共投资与民兴利而不与民争利。当前,针对地方财力紧张、落实配套困难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力量,借助民间投资来完成一些低碳项目的开发,构建政府与民间力量共同投资的格局。要积极创新投资模式,建立和完善公共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的新机制。

六、社会组织低碳投资行为研究

社会组织作为代表社会公众参与公益性活动的组织,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具有市场机制和政府职能所不具备的职能优势。在推进低碳减排行动中,社会组织正在成为一股“新兴力量”,活跃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各个领域,社会组织在低碳减排中发挥着独特的“催化剂”作用,面对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面,社会组织不仅是“串联器”,更是“推动机”,可以搭建三方互动的新平台。

但是,社会公众组织也有自身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资金匮乏问题。由于社会公众组织往往带有公益性质,其资金往往来自于公众的自愿捐款,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加上缺乏社会公信度,进而常常导致许多社会公众组织的低碳公益项目无法开展;第二,人力资源问题。由于社会公众组织其行动的内驱力主要来自于道德信念的自我激励,再加上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薪水不如私营企业和政府部门而无法通过经济激励吸引到优秀人才,因此社会公众组织常常会遭遇到缺乏优秀专业人才而产生组织低效问题;第三,目标定位问题。由于社会公众组织具有的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特征,其活动方向和服务取向,带有很强的主观意志色彩,也不必对社会大众负责。加之当前低碳环保组织发展还很不成熟,这就导致了大量与公益取向的组织性质相背离只反映部分人利益的现象发生,社会公众组织参与低碳经济发展所应有的灵活性、中立性、自主性、多样性、专业性等优点无法体现出来。

如果要发挥社会公众组织的灵活性、中立性、自主性、多样性、专业性等优点,需要设计一定的激励机制对社会公众组织的职能水平加以提升。第一,制度建设。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社会公众组织也会受到各种诱惑的影响和侵蚀,如不通过一些手段来强化公益组织的理念,也会出现在不自觉中渐渐丧失掉基本的社会道德伦理的可能性。因此,政府必须制定专门的社会公众组织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上对社会公众组织加以管理和引导;第二,组织建设。一个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现代化组织管理的部门是不可能有生命力和信任度的。因此,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可以采取竞争策略,在低碳经济相关政策咨询、设计、评估等方面,对社会公众组织采取招标的方式,通过竞争来提升社会公众组织管理水平;第三,人才建设。社会公众组织的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特别是组织领导人员的知识结构、管理能力以及专业化水平将直接决定着一个社会公众组织的发展壮大。因此,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将低碳教育纳入中小学生教育纲要,鼓励成立学生志愿者低碳环保组织,并由政府出资培养低碳环保组织的专业人员,从而为社会公众组织构建一个好的人才培养体系。

七、我国现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是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他们的投资选择和偏好决定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成效。但是,由于目前低碳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公众参与意识还比较低,低碳经济的发展关键主要取决于政府和企业两大主体力量。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公众及社会组织这四大行为主体的投资动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仍需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大力开展低碳经济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宣传活动,宣传国家、地方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全社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认识。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和实践活动,把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转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

2.落实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循环经济、新能源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行业指导,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跟踪了解主要耗能行业的碳足迹,开展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研究,建立、健全和完善一系列低碳经济统计、评估和考核体系。利用价格机制,调整低碳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促进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实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探索有效的政府引导和经济激励政策。

3.建立投入机制。鼓励各种性质的企业、高等院校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旨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研发。将科技风险投资引入低碳经济领域,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投入,积极争取外国资本投资低碳经济行业,促进境外企业与我国企业开展低碳领域的资本与技术合作交流。

4.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综合考虑经济、能源、碳排放等因素,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让价格信号能够充分反映资源和要素的稀缺程度及市场供求关系,充分反映生产的成本及其对环境的损害成本,抑制对要素的过度需求引发的扩张性增长;二是加快税费制度创新,改革资源税制度,将碳税纳入环境税范围来部分反映传统化石能源生产和使用所导致的气候变化等外部成本,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和发展碳排放市场,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采取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优惠政策,对新能源、提高能效、生态基础设施等低碳经济产业实行政策倾斜;三是加快财政、金融制度创新,各级政府应在本级财政列出专项资金,大力扶持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项目,以形成推动企业进行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制度性动力。银行业对低碳企业和项目实施“绿色信贷”,创新金融品种,加大信贷支持力度[8-10]。

[1]吴金平,肖建明.推进福建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激励研究[J]经济视角,2011,(4):3-5.

[2]王加春.论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J].当代财经,1998,(8):27-31.

[3]徐莉,朱同斌,余红伟.低碳经济发展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117-120.

[4]刘卫国,储祥俊,郑垂勇.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激励机制[J].水利经济,2010,(5):6-10.

[5]王少林.低碳时代的经济“阵痛”与转型[J].税务与经济,2010,(6):38-41.

[6]陈晓春,谭娟,陈文婕.论低碳消费方式[N].光明日报,2009-04-21.

[7]蔡林海.低碳经济:绿色革命与全球创新竞争大格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8.

[8]张健,张再生,陈宏毅.低碳经济与政府作用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8-42.

[9]纪念.如何激励和约束“低碳经济”主体的行为[J].环境保护,2010,(11):16-19.

[10]胡宗义,刘亦文.低碳经济社会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湖湘论坛,2011,(3):71-75.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政府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