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冀胜
化学灾害与医学救援
陈冀胜
突发性;化学灾害;医学救援
R 827
人类与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关系中,在某些条件下,产生了不均衡的突变状态,对人类生活与生产带来的各种损害,危害人类生命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通称为灾害。在各类灾害中,突发性灾害又常成为高破坏性的重大灾害。世界卫生组织对突发灾害的定义是:在一定的社区或地区出现的任何偶发事件,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经济崩溃、人员伤亡、人民健康及卫生保健服务恶化,不得不向受影响的社会或区域以外寻求特殊救援的事件统称突发灾害。近年来,屡屡发生的各类突发性灾害不仅对灾害地域产生重大破坏,也对国家甚至世界范围产生重大后果与影响,引发全球特别关注。当前突发性灾害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普遍重视与应对的重大问题。
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将突发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4大类型。概括而言,突发性灾害具有4种要素:(1)突发性:低预测性;(2)规模化:超出地域承受能力;(3)严重性:危害后果严重,巨大破坏力;(4)概率性:必然中的偶然事件,具有低或然率和高影响力特点在各种致灾因子中。化学灾害是高频发率的致灾要素,突发性化学灾害的应急救援也具有高度复杂性,以下拟对其重点探讨。
广义而言,火灾、爆炸灾害也是由于化学物质诱发的常见灾害事故,也有理由列入化学灾害范畴,但由于此类常见灾害特性与化学中毒问题有重要区别,因此,化学灾害一般常指化学毒性灾害。随着世界经济与工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各种类型的恶性突发性化学毒性灾害频频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甚至引起社会动荡。因此,突发性化学毒性灾害及其防治、应急处置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灾害问题之一。
灾害救援与处置的全过程是一个复杂体系,也是社会科学、管理技术、自然科学交叉融合的综合体。因此,灾害对策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问题,但科学技术可以为应对灾害提供重要的手段与措施。医学救援是灾害救援与处置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是灾害防护的重要手段与最终实施,其内容应涵盖灾害预防、灾害控制与救援、灾害恢复的全灾害周期的系列医学措施,是灾害过程中医学预防、救援、处置、人员治疗康复、人员心理干预的综合活动。
医学救援在化学灾害中的重要性与作用更为突出,这是因为化学毒性灾害发生率高、群体损伤重,并常见于复合性灾害,化学灾害往往引发多种损伤(化学损伤、复合损伤),需要特殊救治,医学救援成为减轻化学灾害后果的强效有利的手段,因此突发性化学灾害的控制、防治、应急处置等应成为灾害医学的重要内容。
102205北京,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第四研究所(陈冀胜)
随着化学技术的发展,化学毒物的种类与数量迅速扩增。作为突发性化学毒性灾害的灾害源也越来越趋向复杂化,许多剧毒化学物质已成为突发性化学毒性灾害的危害源。据统计,较大毒性的化学毒物已不下万种,半致死剂量小于10mg/kg的高毒性毒物约有5000种,半致死剂量小于1mg/kg的剧毒化学毒物也可达3000种。重要的突发性化学毒性灾害危害源也已达数百余种。
根据ICIS资讯报道,全世界共发生12起重大化学毒性灾害事件。其中4起事件,具有代表性。19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事件:农药厂发生大量异氰酸甲酯泄漏,导致2.2万人陆续死亡,32万人中毒,其中约有5万人双目失明,终身致残;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在白俄罗斯-乌克兰大森林地带东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机组发生核反应堆堆芯毁坏、部分厂房倒塌事故,外漏放射性污染不仅影响苏联大片地区,还波及瑞典、芬兰、波兰等国家,成为引起世界震动的重大核电站事故;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恐怖袭击事件:日本邪教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16个车站进行了化学毒剂袭击,造成12人死亡,5500人中毒,这一重大化学恐怖活动事件对日本和国际上均造成了严重社会影响;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福岛核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9级地震与紧接着引起的海啸,造成其一系列设备损毁、堆芯熔毁、辐射释放等灾害,并引发海洋与大气放射性污染。其他8起重大化学灾害事件分别是:1952年伦敦毒烟雾污染,1976年意大利塞韦索二噁英污染,1978年美国拉夫运河大量化学垃圾填埋污染,1979美国三里岛核事故,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大范围石油泄漏,1998年西班牙重金属水污染,2000年罗马尼亚巴亚马雷市氰化物泄漏,2003—2004年欧洲疯牛症。
突发性化学毒性灾害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工业化学毒性灾害、社会性化学毒性灾害、伴生性突发化学毒性灾害、生物源化学毒性灾害、遗存化学武器毒害事件、化学恐怖活动及化学战争等。
工业化学毒性灾害系指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储存、转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中毒事件。现在世界上生产的大量化工产品可达600万余种,其中3万余种属于危险性化学物质。全球每年平均发生约200起重大化学事故,此类灾害是频发率最高的一类突发性化学毒性灾害。
社会性化学毒性灾害则指食物、药物、农药以及其他毒物的群体中毒事件,多见于投毒或误食的食源性中毒,也包括利用化学毒物的规模化化学刑事犯罪活动。据统计,化学中毒是我国居民的重要死因之一,急性中毒死亡率高达10%以上。
伴生性突发化学毒性灾害是指其他类型灾害中继发的化学毒性灾害,如爆炸、火灾等灾害,即使现场不存在化学毒物源,也常导致严重的突发化学毒性灾害后果。据报道,火灾中,90%以上受害者是由于吸入高浓度有毒气体及烟雾导致化学毒害死亡,尤其是在城市火灾中,灾害现场可存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二氧化氮、碳酰氯、氰化氢、丙烯醛等各类有毒气体。自然灾害中,也常会伴生化学中毒,如火山爆发时喷发出大量火山气体,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以及汞和放射性元素,极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矿井、油井、坑井等灾难事件中,也常致有毒气体硫化氢等中毒。
生物源化学毒性灾害则指源于有毒动植物的重大中毒事件,一般概念中常误以为有毒化学物质都来源于化学合成产物,实际上天然存在的生物源毒素种类众多,许多生物毒素的毒性远远高于合成化学毒物,生物源化学毒性灾害常见于与有毒生物相关的食源性中毒或接触性中毒,以及有毒动物剌咬伤等,最常见的类型如河豚毒素中毒、麻痹性海洋贝类中毒、毒菌中毒、蓖麻毒素中毒、毒蛇咬伤等。
遗存化学武器毒害事件是二次大战后的重要后遗灾害,在北欧及中国造成了多起中毒事件,尤其是日本在中国遗弃了大量化学弹药与毒剂,有芥子气、路易氏气、二苯氰胂、光气等,至今尚未完全消除。
化学恐怖活动是重大的人为性化学毒性灾害,1995年东京地铁沙林恐怖袭击事件表示化生恐怖活动已经成为现实,在美国国土安全部预设的须由国家采取应急措施处置的15种重大灾害事件中,核化生恐怖活动占有突出位置,其中列入的可能化学恐怖活动类型包括小型飞行器低空撒布、袭击化工生产与运输设施、利用通风系统攻击大型设施等。近数十年来,以上各种突发性化学毒性灾害在许多国家均多次发生,成为重要的安全威胁。
201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