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华
临床护理风险是指在医院内住院的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有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不安全事件。由于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最直接的医务人员,所以临床风险事件大部分发生在护理工作中[1]。临床妇产科护理工作实践中,经常评估护理风险因素随即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就显得至关重要。
1.1 护理工作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就目前情况来看临床工作的护士年龄趋向年轻化[2]。由于新旧替换过程中,护理队伍交接梯队出现了断层,新近毕业的护士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临床工作经验不足、与患者协作能力不强等各种原因,都容易引发护患冲突导致患者投诉,造成对护理人员信任的危机。
1.2 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及家属由于病痛折磨,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而缺乏风险意识,这样一旦出现不可避免的并发症或意外,患方就会因没有医学知识信息而不理解、不接受,因为护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性,缺乏沟通,就认为意外的发生是医疗护理人员工作不认真或者失误而造成的差错事故,结果与医院闹纠纷,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暴力等过激行为。
1.3 大多数医疗护理纠纷是由于医疗护理人员的言语和行为不当、或者过失造成患者及家属的强烈的不满,从而导致患者进行医疗投诉,甚至向医院提出巨额赔偿和法律诉讼。有时是由于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而引发的纠纷也经常发生,如:因护士脱岗延误手术患者的抢救等;另外随意议论他人,诱发护患之间发生冲突,少数护理人员当着患者(或家属)的面将患者医疗护理方面不全面或明显的医疗缺陷暴漏,并就此随意发表议论。
1.4 护理人员行告知义务不及时、不全面,加上法律意识淡薄、对国家法律条文不熟悉,不明确作为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负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护理操作中对患者有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告知的较少。例如给患者吸痰时要告诉患者,吸痰的目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但是在吸痰的过程中对可能损伤呼吸道黏膜而导致患者出血,如果事先没有告知患者或者告知的不全面。
2.1 加强组织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是护理风险防范的关键措施,护士长是临床第一线的护理管理者,护士长的工作方法及态度在预防护理就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既是对护理工作的监督者,又是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意见的倾听对象,因此护士长要认真听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取得信任,通过护士长的沟通,及时发现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不足和护理安全隐患,及时化解护患矛盾,杜绝或者减少可能发生的护理差错。
2.2 对全科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体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行风险意识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让护理工作人员接受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明确患者和医务人员各自的权利树立安全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权力,并且同时保护自己。
2.3 加强急救物品的规范管理,例如常用护理物品、急救的仪器设备都要保证是正常状态,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保养和维修等,经常组织全科室护理工作人员培训,以保证在抢救患者时做到呼之即到,战之即胜。对护理文书要规范书写,经常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加强病例等资料的管理。护理相关文书等填写要及时、客观正确,坚决杜绝涂改、粘贴避免将主要内容添加或者修改。
2.4 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定期进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及抽查,积极组织开展新技术的学习。在临床工作中,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流程,在工作中使用文明用语,做到举止文雅、语言亲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样才能降低护理风险的程度。
临床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服务性、动态性和直接性,并且在临床医疗护理服务活动中,与患者接触最多,最频繁,所以发生护理差错的概率相对也较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普法知识的不断深入,患者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的权益,而护理这个行业又是一个具有高责任、高风险的特殊服务行业[3]。我们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风险逐渐在增多,因此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确保的护理工作安全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我们要建立建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增加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以预防为先,及时做好应对措施以减少纠纷的发生率。
[1]邹晓清.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2-23.
[2]任泽娟,李林,胡娅丽.对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4,3(1):2321.
[3]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0,7(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