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无己及《伤寒明理论》考注

2012-01-23 13:33余月娟
中医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刊刻伤寒论理论

张 影,余月娟

(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4;2.黄河中心医院,河南郑州450003)

成无己(1063—1156年),宋代聊摄(春秋齐西二地,前者在今山东聊城西北,后者在荏平县西,初步考证,其家可能在荏平县洪官屯北部的成庄)人。靖康(1126年)后,聊摄地入于金,遂为金人。“家世儒医,性识明敏,记问赅博”(《医林列传》)。对经典医籍研究颇深,精通伤寒学,钻研数十 a,约在1142年其78岁时著《伤寒明理论》三卷、《药方论》一卷,约在1144年其80岁时著《注解伤寒论》十卷。其以经注论,以论证经,辨证明理,为注解《伤寒论》的第一家,也是伤寒学派的代表人物。

1 《伤寒明理论》版本流传

《伤寒明理论》自问世以来,传本类属,仅《中国图书联合目录》记载就有十九种之多,其中国内现存主要版本有宋代建安庆有堂新刊本(简称“宋本”),明代巴应奎校补本(简称“巴本”),明代葛澄新刊本(简称“葛本”),吴勉学(1880年)《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厘订本(简称《吴本》),清光绪庚辰刊本(1880年)扫叶山房刻本(简称《房本》)。

宋本于南宋景定辛酉(1261年)刊刻。此本前两卷系原刻,后两卷据清抄本配补(北京图书馆藏本跋)。由于宋刊本距初刻时间(1205)年仅56 a,且刻工精细,字体秀雅古劲,故能较真实的保存《伤寒明理论》原貌,为不可多得之珍本。

巴本于明代嘉靖乙丑(1565年)由泾川查氏书林刊刻发行。此本系巴应奎参照诸本校勘而成,大部分依据宋刊本,除数处是巴氏校改外,几乎与原本一致。此外,巴氏尚根据《伤寒论》原著做了一定的他校,另增补了证论三十一论,堪为善本之一。

葛本为明代葛澄刊刻。此本据葛氏自云“借玉峰徐氏宋本是正时癸亥重阳前三日”《经籍访古志》,亦谓“此本则系正德嘉靖间所重刊”,拟可推断刊刻年代为明嘉靖癸亥年(1563年)。此本虽为足本,但刻工较粗糙,讹误甚多,故日本学者涩江全善在《经籍访古志》指出:“此本讹误颇多,固非善本。”明代万历辛丑(1601年),“吴勉学《医统正脉全书》所收盖据此本”《经籍访古志》,即是吴本之由来。吴本虽经徐镕校勘,但沿袭葛本讹误或臆改处不乏少见,也非精校精刻之善本。

1955年,商务印书管据原排印的《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即吴本)丛书中的《伤寒明理论》,参照宋本、巴本等版本校勘发行(简称商本)。此书袭用竖排繁体,加以旧式标点,初步统一了该书不统一的用字,书末附有校勘后记。但由于系旧版重印,故讹误之处不乏少见。

2 《伤寒明理论》内容及体例

《伤寒明理论》全书共四卷:前三卷例证,始于发热,终于劳复,凡五十论;后一卷载方,起于桂枝汤,止于抵挡汤,计方二十首。该书不同于《注解伤寒论》逐条注疏之法,而是采用了按证分类和以方立论的编写体例。前三卷对《伤寒论》中发热、恶寒、恶风等五十个重要证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全书采用首释病名,次辨类证,继而阐释病机,论述证治,最后言明预后的体例,生动细致的阐明了仲景辨证心法。故严器之序中谓使人“读其论而知其理,识其证而别其病,胸次了然而无惑。”《药方论》一卷,列举麻黄、桂枝、大小青龙汤等伤寒常用方二十首,依据《黄帝内经》治则,气味理论及本草学说,进行详细阐发。通过对方名的解释,证候的辨析,治法的阐明,组方的分析运用,使理论方药一线贯通。

3 学术成就

成氏所撰写的《伤寒明理论》《注解伤寒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注本。《伤寒明理论》是一部从症状学和方剂学的角度阐明伤寒之理的古代名著。成氏被公认为《伤寒论》第一注家,是伤寒学派中卓有影响的先驱人物,成氏注解的特点有以下独到之处。

3.1 辨证明理、融会贯通,首创按症类证和以方立论的编写体例

成氏对《伤寒论》中五十个主要症状,逐个分析其发生机理、病位病性、鉴别原因,可谓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之早期代表作。使人“读其论而知其理,识其证而别其病,胸次了然而无惑”(严器之序)。

3.2 方之有解,即始于斯

书中《药方论》一卷,选用《伤寒论》常用方二十首作为示范,从方义、配伍、功用、主治进行叙述,使理论方药一线贯通,堪称方剂学中的楷模。故后人赞其“诚仲景之忠臣,医家之大法也”(张孝忠跋)。

3.3 阐前人之未道,发仲景之所未尽,启后世诸家之说

成氏《伤寒明理论》全面阐发张仲景辨证论治的精神,使能见病知源,辨证明理。如论潮热属阳明,它经皆无;烦躁有阴阳之别,劳复有内外之分;战、栗、振,若同而异,有内外之诊;眩、运、冒,似是而非;发狂为阳邪并于阳明,直视由脏之精气不荣;谵语郑声有虚实之不同等。为后来的症状鉴别诊断学、方剂学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导源作用。故严器之在序中言:“自宋以来,名医间有著述者……然而未能尽张长沙之深意。惟聊摄成公……撰述伤寒义,皆前人未经道者。指在定体,分形析证,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辨之……所谓真得长沙公之旨趣也。”

4 学术地位及影响

张仲景《伤寒论》为方书之祖,临床圭臬。成书之后,历经魏、晋、唐、宋,研究伤寒病者有数十家,各有著述。而成氏首创注解《伤寒论》,其循文溯源,引用《黄帝内经》、《难经》以阐发仲景之论,从理论上阐明了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使《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一脉相承,融会贯通,于仲景及后学皆有很大贡献。自问世以来,一直为医学界所推崇,深得后世医家赞誉,堪称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后世伤寒学者大都受到成氏的一定影响,其对宣传推广仲景学说贡献最大,在伤寒学派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汪苓友评议说:“犹王太仆之注《内经》,所难者惟创始耳。”故成氏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注解《伤寒论》的第一家,也是伤寒学派的代表人物。

猜你喜欢
刊刻伤寒论理论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清代私家藏书开放流通思想研究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论王先谦《骈文类纂》的刊刻传播
《伤寒论》中甘草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