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治偏汤联合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43例

2012-09-06 09:28黄巧智
中医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羌活荆芥防风

黄巧智

(中国援厄立特里亚第七批医疗队)

面神经麻痹或称Bell麻痹(Bell Palsy),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绝大多数为一侧发病,双侧者甚少。本病通常急性起病,表现为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吹口哨或发笑时尤为明显,体检时可见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笔者临床采用自拟祛风治偏汤配合针刺治疗该病,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门诊面神经麻痹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向右侧歪斜24例,向左侧歪斜19例;年龄20~68岁;病程最短2 d,最长3个月。对照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向右侧歪斜22例,向左侧歪斜21例;年龄20~69岁;病程最短5 d,最长4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神经病学》[1]中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用针刺治疗。选取穴位:阳白、太阳、四白、迎香、人中、承浆、地仓、颊车、翳风、风池、合谷(双侧)、外关。针具的选择:面部穴位选用0.25 mm(直径)×25 mm(长度)的毫针,其他部位选用0.35 mm×40 mm毫针。针法:急性期与恢复期,面部诸穴宜卧针透刺,如攒竹透鱼腰、阳白透鱼腰、承浆透地仓、人中透地仓、地仓透颊车等。手法要轻,注意勿损伤面部表情肌纤维。发病在1周以内者,一般不主张刺激患侧局部经穴,但可浅刺,进入皮下即可,不可强刺激。加减:不能皱眉者选攒竹,或阳白透鱼腰;鼻唇沟平坦者选迎香;人中歪斜者选人中;颏唇沟歪斜者选承浆,或承浆透地仓;味觉消失,舌麻者加廉泉。每次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治疗过程中面部注意保暖,避风寒,每天数次用手按摩揉搓面部肌肉5~10 min,以促进血液循环,并自行功能锻炼。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祛风治偏汤口服,药物组成:羌活 15 g,藁本 10 g,防风 10 g,川芎10 g,炙甘草 3 g,蔓荆子 10 g,荆芥 10 g,当归 15 g,生地黄15 g,白芍15 g,全蝎6 g(研粉分2次冲服),僵蚕12 g,白附子10 g,蜈蚣2条,生姜3片。加减:病程在10 d以内者,根据病情适当加大下列药物剂量:羌活15 ~20 g、防风10 ~15 g、蔓荆子10 ~15 g、荆芥10~15 g,使湿从汗出,以散邪(减轻面神经的水肿)。病程在10 d以上者,酌情加大当归、川芎、僵蚕用量15~20 g,并加赤芍15 g,以活血化瘀,促进面神经的恢复,同时酌情减轻羌活、藁本、防风、蔓荆子、荆芥的用量;如胆、胃二经积热者,加龙胆草、黄芩、知母。注意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 d,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实用耳鼻咽喉学》面神经功能恢复标准评定[2]。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6 结果

见表1。两组疗效对比,经 Ridit分析,u=2.22,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 讨论

面神经麻痹确切的病因未明,长期以来认为本病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1]。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可能是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所致面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面神经麻痹。一般认为,本病亦属自身免疫反应疾病。部分患者可由带状病毒引起膝状神经节炎,病理主要是面神经水肿,髓鞘肿胀、脱失,晚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轴突变性,以在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口僻”“口眼喎斜”,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袭,以致阳明、太阳之脉经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筋受病而致,或因素体阳盛,或因胆、胃二经积热,风热之邪侵袭而致[3]。故治疗上紧紧抓住风邪[4]之病因,水肿、瘀血阻滞之病理变化,强调及早治疗,促使局部炎症和水肿及早消退,促进面神经机能的及早恢复。祛风治偏汤中羌活、防风、藁本、川芎、蔓荆子、炙甘草为羌活胜湿汤原方去独活,取其祛风胜湿之功,加荆芥以助发散之力,乃大开汗孔,急祛风邪之法,意在减轻面神经水肿。羌活走太阳经,其辛苦温燥,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防风、荆芥、藁本、蔓荆子发汗祛风,《医方集解》曰:“此足太阳药也。经曰:风能胜湿。羌、独、防、藁、芎、蔓,皆风药也。湿气在表,六者辛温升散,又皆解表之药,使湿从汗出,则诸邪散矣。”因血汗同源,发汗易伤血,故用当归、生地黄、白芍、川芎养血和血活血,使血和风自灭。祛风治偏汤中全蝎、僵蚕、白附子,取牵正散之意,祛风力强,活络通经,为治中风口眼喎斜的名方。蜈蚣,味辛性微温有小毒,入肝经,祛风通络,其走窜力最大;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祛风通络之效,再配合针刺以祛风散邪、舒筋活络。颊车穴,为足阳明脉气所发;地仓穴为手足阳明、任脉、阳跷脉之会,二者相互透刺是疏导面颊部经气的主穴要法。阳白穴,为足少阳、手足阳明、阳维脉之会穴,以疏调额部经气。风池穴,为少阳、阳维脉之会,与少阳之外关合用,可疏散风热,除头痛;配合谷可祛风散寒,舒筋活络。合谷穴为手阳明经之原穴,为手足少阳之会,以疏风通络止痛。攒竹、鱼腰、太阳、四白、迎香、人中、承浆为病侧局部取穴,目的在于疏通经气。

本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祛风治偏汤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较单纯针刺治疗治愈率高,疗程短,疗效较好。

[1]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39-950.

[3]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针灸学临床[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56-259.

[4]欧剑云.自拟三虫纠偏汤合并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J].中医临床研究,2010,2(6):77 -79.

猜你喜欢
羌活荆芥防风
港口大型机械防风安全发展形势及防风安全体系建立
云南宽叶羌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应用前景探讨
大楼的防风攻略
Regularity of Wind-dispelling Medication Prescribed by LI Dong-Yuan: A Data Mining Technology-based Study
不同基源羌活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荆芥香里夏日爽
柱层析用硅胶对羌活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藏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