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会英,康 剑
(增城市中医院,广东增城511300)
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主要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类。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而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病情加重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约5.6%脑卒中患者合并肺炎[1],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脑卒中合并肺炎约增加3倍死亡率,故有效预防和治疗卒中患者的肺部感染,是降低脑卒中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3月在增城市中医院中风专科住院的脑卒中后肺部感染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平均(64.15±12.22)岁;病程平均(1.24±0.54)个月;证候积分平均(28.63±4.92)分。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平均(63.30±10.26)岁;病程平均(1.68±0.42)个月;证候积分平均(28.85±5.86)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脑卒中的西医诊断标准按照2005年中华医学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1]中关于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199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医院内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和陈灏珠主编的《实用内科学》[3]标准。
肺部感染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4]、《中医内科学》[5]有关内容。辨证为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由结核、真菌、肿瘤、矽肺、刺激性气体、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慢性咳嗽喘息患者;并发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合并心血管、肾、肺、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过敏体质者。
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调控血压、雾化吸入等。治疗组加服苇茎汤,药物组成:桃仁 10 g,薏苡仁 20 g,冬瓜仁 20 g,苇茎 30 g,桔梗10 g,厚朴 15 g,全瓜蒌15 g,黄芩10 g,桑白皮15 g。加减:神志不清者,加用胆南星15 g、石菖蒲15 g、郁金10 g;大便不通者,加用大黄10 g(后下)、芒硝3 g(冲服)。每日1剂,由我院中药制剂室煎制而成,口服(吞咽困难的通过胃管给予鼻饲),每次100 mL,2次/d。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观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部感染症状积分、体征积分、抗炎时间等,及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拟订。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3.16,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部感染证候积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部感染证候积分对比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 <0.01。
组 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28.63±4.92 6.68±6.30**##对照组 30 28.85±5.86 12.38±7.05**
见表4。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5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抗炎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未见患者对药物有过敏反应及不耐受现象,肝肾功能和血、尿、大便常规也均无异常。
中风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以痰热壅肺证多见,治疗上以清热化痰、散结祛瘀为法,方以千金苇茎汤方加减。苇茎汤方源于《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肺痈第七。原方由苇茎、桃仁、薏苡仁和瓜瓣组成,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功效,是治疗肺痈的有效方剂。在此方基础上加用黄芩、桑白皮清肺热;桔梗、厚朴一升一降,理气祛痰。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不通者,加用大黄、芒硝通便有助于肺热的祛除。荆小莉等[6]报道,采用千金苇茎汤加味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加重期,结果显示本方在具有清热化痰、散结通瘀作用的同时,能有效地保护血管内皮系统;这更加有力的证明用千金苇茎汤加减化裁治疗脑卒中后肺感染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理论根据。
[1]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病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6-9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医院内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201.
[3]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下册[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57-1780.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7.
[5]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71-79.
[6]荆小莉,王东平.加味千金苇茎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及其对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3):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