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灶灵,贾振江
(商洛市种子管理站,陕西 商洛 726000)
马铃薯是商洛市的第三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蔬菜作物,生育时间最短,种植效益最高,已经逐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尤其是去年秋季以来,市政府将马铃薯生产作为全市的重点产业来抓,使播种面积由去年的41.3万亩,增加到今年的62.2万亩。产业要发展,种源是关键。为了全面了解今年我市马铃薯良繁情况,我们对各县区的马铃薯良种繁育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现场观摩与农业行政、技术部门座谈,走访农户,对2012年我市马铃薯良繁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并针对良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12年马铃薯良繁工作成效表现出五个显著特点:
在现场观摩中,我们看到50亩以上甚至100亩左右集中连片的示范点有20多个,且插标立记,明确包抓单位,包抓领导,包抓责任与技术要点。在农民群众中影响较大,反映好,示范引导作用显著。
脱毒马铃薯原种田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分枝数、结薯数、大薯率等显著优于退化植株,且叶色深绿,叶绿素增加。
我们在各县区与农业部门的领导,技术人员座谈的过程中,大家已认识到长途外调种薯有六个弊端:(1)成本高,用种户负担重。(2)名不符实,质量难以控制。(3)世代不清,以带毒薯冒充脱毒种薯。(4)早春调运,途中易受冻害。(5)从陕北调回的种薯休眠期长,出苗不齐,给地膜马铃薯放苗带来了困难。(6)易带回检疫对象。可以说,逐步扩大自繁种比例,走自繁自用的路子,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其表现是:(1)重视了马铃薯的品种试验。(2)在进行品种试验的同时,还搞了马铃薯测土配肥试验,不同栽培模式的试验。(3)各县区的马铃薯高山良繁基地建设已经起步。据统计,全市原原种扩繁原种150亩 (其中:网棚56亩,开放繁殖94亩),原种扩繁一级种640亩,一级种扩繁二级种4000亩。
为了带动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水平,除镇安以外,其余六县区均与高产创建项目相结合,整合技术资源,组装配套各项先进技术措施,集中使用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商南县十里坪镇碾子坪村的原种繁殖田,由川平蔬菜合作社承担,返租农民耕地50亩,统一生产经营,统一栽培管理,统一调运种薯;县农技站负责技术指导,提供原种需求信息,向川道地区调运,很好地解决了集体与各种植户的矛盾。
尽管我市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刚刚起步,还缺乏经验,存在一些问题。
良繁主体不明确,多以分散的农户为主生产,产销连接不紧。合作社、繁种户没有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有的承担良繁任务的合作社还依靠政府解决周转资金和种薯销售问题。
种薯收获后,农户均采用土法就地挖窖贮藏越冬。若是专业合作社统一生产经营,集中收获种薯量大,没有大型种薯贮藏库,越冬贮藏就成问题。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扩繁原种需要钢管棚架,覆盖防虫网进行设施种植,且繁种产量较低,收益不高,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扶持,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今年之所以有94亩开放扩繁原种,就是由于资金困扰,影响了原种繁殖的质量。
紫花白占60%左右,如遇特殊情况,抵御风险的能力太差。
结合我市马铃薯生产实际,生产用种立足当前,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自繁与外调相结合,逐步提高自繁种比例,尽量压缩外调种比例。在良繁运作形式上,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把基地繁种农户、市场紧密连接起来。着眼长远,依靠市内高山繁种基地,走自繁自用的路子,实现用种自给。引进或培养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种薯企业承担马铃薯种薯的生产经营,走市场化的路子。
(1)建立马铃薯良繁组织。市上组建“商洛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充分利用市农科所组培室和温室繁育脱毒种苗和原原种。各县区成立“马铃薯脱毒种薯快繁中心”,挂靠县区农技中心,承担原种繁殖、脱毒良种生产中的种源组织、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积极扶持农村合作社承担良繁任务。力争做到市有繁育中心,县有快繁中心,镇有良繁基地,有承担良繁任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有良繁技术员。努力构建一个上下相通,左右相连,功能完备,协调运作的新型马铃薯良繁体系。
(2)建立种薯繁育基地。选择村级班子文化素质高、科技意识强的高寒山区村作为良繁基地。原原种生产应选择海拔1200米以上,原种和脱毒良种选择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且交通便利,土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隔离安全。建议全市建立原种繁殖田100亩,一级种繁殖田1000亩,二级种繁殖田1万亩,三级种繁殖田10万亩,保证100万亩马铃薯的生产用种。
(3)加强脱毒马铃薯繁育设施建设。原种扩繁统一采用网棚种植,这样才能减少传毒机会,保证繁育质量。在每个基地建立一个大型种薯贮藏库,保证种薯安全越冬。
对原原种、原种、一级种繁育实行补贴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农户繁种的积极性。
碾子坪村的良繁运作方式是“农技体系+合作社+基地。”合作社为种薯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技部门负责技术指导、种源组织和种薯调剂。这种方式有利于良繁技术措施的统一实施,有利于种薯的统一调剂,避免了千家万户之间的扯皮,值得大力推广。
加强品种引进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合我市自然条件的二三个主栽品种。
重视病虫防治,确保种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