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音乐艺术特征初探

2012-01-09 08:13邬小中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仡佬族音程铜仁

邬小中

( 铜仁学院 音乐系,贵州 铜仁 554300 )

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音乐艺术特征初探

邬小中

( 铜仁学院 音乐系,贵州 铜仁 554300 )

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是生长在我国武陵山区的一朵鲜为人知的、独具艺术特色的原生态艺术之花。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一民歌艺术保存了完好的原生态形式,其演唱散发出浓郁的泥土芳香。文章对铜仁仡佬族民歌的调式、旋律及歌词特征作了研究。

仡佬族; 民歌; 艺术特征; 初探

仡佬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据《华阳国志》记载,仡佬族最早源于古代的“濮人”,其称谓随着历史的变迁与发展经历了“濮”、“僚”、“仡佬”三个阶段。古代的仡佬族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江汉流域及川、滇、黔三省的交界地区。贵州铜仁地区的仡佬族主要分布在石阡、思南、松桃、德江、印江等县,其中三分之二的仡佬族人集中在石阡的十八个乡镇。

贵州铜仁仡佬族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民歌艺术,归纳起来有《情歌》、《酒歌》、《薅草歌》、《采茶歌》、《打闹歌》、《扯谎歌》、《哭嫁歌》、《古歌》、《吹牛歌》等数十种。本文现就其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作以下初步研究。

一、民歌调式的主要特征

总的看来,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以五声徵调式为主,羽调式、商调式和宫调式次之,少量的民歌会出现六声调式或七声调式。因地域不同的原因,在个别县会出现三音阶、四音阶的调式特征,在调式变化上出现同宫系统的转调手法,而调性的变化大多根据歌手的声音条件而定。

(一)在调式上突出五声徵调式的特征

贵州铜仁地区仡佬族民歌在调式上虽然呈现出徵调式、宫调式、商调式、羽调式等形式,但从该地区仡佬族流行较广、影响较大的民歌曲目分析来看,主要属五声徵调式,如《太阳出来照白岩》、《情姐下河洗衣裳》、《扯谎歌》、《采茶歌》都是结构完整的五声徵调式。

(二)同宫系统转调特征

该地区的一些影响较大,演唱技能较高的老歌手,为了使演唱能有创新变化,在演唱时,对同一首歌词往往作同宫系统转调处理。虽然这些原生态的歌手们不懂同宫系统转调的理论,而他们在演唱中却实实在在地运用了这一转调手法。但这一手法仅限于一些唱技较高的歌手运用,如石阡的毛承翔、毛孙翔等,不具有普遍性。

(三)部分民歌具有三音价、四音价的特征

前面说到,该地区仡佬族民歌大部分是完整的五声调式,但在部分民歌中可能出现三音价、四音价的情况,其中以徵调式、商调式民歌较为突出。在徵调式的民歌中会缺少角音 mi,而羽调式的民歌中又会缺少商音raì,如,《太阳出来照白岩》(见图1)缺少角音mi,羽调式的《薅秧歌》(见图2)、《请茶歌》中缺少商音raì。

图1 贵州铜仁地区仡佬族民歌《太阳出来照白岩》(邬小中记谱)

图2 贵州铜仁地区仡佬族民歌《薅秧歌》(邬小中记谱)

二、民歌旋律进行的特征

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在旋律结构上,除受当地其他民歌的相互影响外,还受到当地花灯音乐的影响,其旋律进行中,既有强烈欢快跳跃的感觉,又有婉转抒情的味道,两种形态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该地区仡佬族民歌的旋律特征。

(一)纯四度、小六度大跳音程的反复运用,构成了该地区仡佬族民歌旋律的主要特征。由于受演唱环境和当地语言的影响,特别是当地花灯音乐旋律的影响,该地区民歌的旋律进行中突出了纯四度和小六度的大跳特点。其大跳多见于商——徵、徵——商、角——羽等四度音程和角——宫构成的小六度音程,且纯四度音程商——徵和徵——商往往作为乐句开始的旋律动机部分。这两个音程可以说是贵州仡佬族民歌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性音程,它使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旋律呈现出欢快流畅、活泼抒情的艺术特点。

从图3所示的《情姐下河洗衣裳》中可看出,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在旋律进行中除具有商——微、微——商两个特性音程外,往往会在乐句的高峰处运用宫——角构成的下行小六度音程。如,例3中第四小节i-3的运用,已成为一种较固定的模式,它与商——徵、徵——商两个音程的联合反复运用,构成了旋律的主要特点,使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更加突出地域特色。

图3 贵州铜仁地区仡佬族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朱体惠记谱)

(二)旋律进行中的节拍、节奏特征

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与其他民族的民歌一样,在节奏上比较自由,节拍上变化较大。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两点结论:一个是少数民族民歌本身所具有的共性特点;另一个是贵州铜仁地区仡佬族歌手们因受演唱环境和个人演唱情绪的影响,在演唱中常常有个性化的自由发挥,这种临场发挥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处理民歌的节奏、节拍,甚至旋律中的部分音调,以致记录一首民歌的拍子大多在两种拍子以上,有的甚至无法用固定的某种拍子记谱。例如《民歌好唱难起头》(见图4)就只能用节奏自由的方式记谱。

图4 贵州铜仁地区仡佬族民歌《民歌好唱难起头》(朱体惠记谱)

(三)旋律进行中装饰音、下滑音的广泛运用

由于受地方戏曲、语言特点的影响,铜仁地区仡佬族民歌在唱腔旋律中较多地运用了装饰音和滑音。装饰音主要用二度或三度的前倚音和后倚音,滑音则多在五度以内,句中和句末均可出现。见图5的《扯谎歌》。

图5 贵州铜仁地区仡佬族民歌《扯谎歌》(流传于石阡)

三、民歌歌词的艺术特征

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是仡佬族人在火热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文学艺术精品,它的每一首歌词都散发出泥土的芬芳,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民族特色和文学艺术价值。其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歌词内容的广泛性

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从题材内容上看十分丰富,这主要是该民族有着传统的歌唱习俗。加之该地区土家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在文化艺术上的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使仡佬族民歌的内容得到不断充实和发展。归纳起来,有情歌对唱、薅草歌、栽秧歌、望牛歌、采茶歌、打闹歌、扯谎歌、砍柴歌等十多种形式。

(二)歌词创作的即兴性

贵州铜仁仡佬族人不仅爱唱歌,而且大部分歌手都具有随调即兴填词的创作能力。在当地流传有“出门就爬坡,开口就唱歌,要问唱什么?处处皆是歌”的传说。他们看见什么唱什么。歌手们常常以眼前存在的事物或正在发生的故事为题进行对唱比赛。这种比赛已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和生产劳动之中,既比歌手的演唱技巧,又比歌手的智慧和即兴创作能力,村内或田间地头均是他们的赛歌场。年轻的男女歌手们用歌声表达情意,在即兴对歌中相互问答,以此考查对方的演唱技能和聪明才智,以此选择自己的心上人。

下面是流传于思南的贵州铜仁地区仡佬族民歌对唱的歌词:

(男)对面坡上刺花开,朵朵花儿惹人爱,

有心摘花又怕刺,有心爱妹口难开。

(女)豌豆开花角对角,妹妹现在把话说,

只要哥哥是真情,三句两句赶撇脱。

上面的“赶撇脱”是当地仡佬族方言。所谓“赶”是指尽快或快点的意思,“撇脱”是爽快或干脆之意,“赶撇脱”则是要求对方不要犹豫不定,尽快下定决心,不能拖拖拉拉。

(三)歌词语言的地域性

前面谈到,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歌词内容丰富,这些歌词均来自他们火热的生活之中,因而使歌词具有生动性、口语性、通俗性、形象性等特点,加之用“土味”浓郁的方言和独具风格的衬词演唱,使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充满泥土芳香的“土味”美。

下面是流传于德江的贵州铜仁地区仡佬族民歌《哥妹情深意长》的歌词:

大树分丫根连根,弯弯牛角尖对尖。

若要哥妹情意断,除非太阳出西边。

哥妹情意长又长,海枯石烂心不变。

哥妹愿做芭蕉树,年年换叶心不换。

哥有心来妹有意,拿个铜钱分两半。

哥拿一半表妹情,妹拿一半天天看。

从上面歌词中,笔者总结出十二个字具有地方方言的特点,如,角(jiǎo)唱成(júo),连(lián)唱成(nín),尖(jiān)唱成(jīn),树(shù)唱成(s ū),哥(ɡē)唱成(ɡūo),边(biān)唱成(bīn),变(biān)唱成(bīn),愿(yūan)唱成(yén),年(nián)唱成(nín),叶(yè)唱成(yǐ),个(gé)唱成(ɡúo),情(qíng)唱成(qín)。衬词的结构可分为三类:一是单字类,有哎、啰、哟、哩、呀等;二是双字结构类,有塞阳、沙吼、哟嘿、嗬阳、登阳、哎哟等;三是三字以上结构类,有噻嗬哎哟、呀儿哟嗬,悠悠喂、嗦阳嗦、扯长扯呀等。以上三种衬词在不同的民歌类型中运用,并形成了一定乐句及乐段结构规律。不少民歌演唱中,衬词的量占有相当的比例,有的占整首歌词量的一半以上,这种现象在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民歌中较为少见,如图5中的《扯谎歌》。

(四)歌词的艺术性

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不仅具有通俗性、口语性和土味浓的特点,同时,它又较多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反衬等文学修辞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民歌歌词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性、文学性和欣赏性,不少歌词幽默风趣,生动形象,轻松活泼,演唱中往往使听众捧腹大笑,给人以十分愉快的感觉,疲劳与忧愁顿时消散。

下面是流传于石阡的贵州铜仁地区仡佬族民歌《扯谎歌》的歌词:

太阳出来照半坡,听我唱支扯谎歌,

昨天看见牛生蛋,今天看见马长角,

虱子床上磨牙齿,跳蚤床下拍耳朵,

两个瞎子数星星,两条鱼儿飞上坡,

山下石头往上滚,树叶打破硬脑壳。

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是成长在武陵山区的一朵绚丽的艺术之花,在建国后的前三十多年中,它曾得到快速的发展,呈现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会唱民歌的盛况。民歌唱响了仡佬族的村村寨寨。他们在节日来临之时,村村寨寨都举行赛歌会,歌手们和围观的群众在歌声中欢度自己的节日,场面十分热闹。可以说,唱民歌已成为仡佬族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所谓“三天不爬坡,双脚打闪闪,一天不唱歌,喉咙象条虫在嗦”已成为他们的口头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唱民歌在贵州铜仁仡佬族人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艺术改革浪潮的不断深入发展,充满现代气息的文艺表演和文娱活动进入仡佬族山寨。这些新东西迅速受到仡佬族青少年的喜爱,并对古老的民歌艺术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据笔者的调查,目前,在贵州仡佬族山寨,除少数年老的歌手自娱自乐唱唱民歌外,年轻的仡佬族人已不再愿意学唱或听唱民歌,昔日演唱民歌的热烈场面已不复存在,民歌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失传问题。近几年来,民歌的传承问题已渐渐引起了当地文化宣传部门和当地音乐工作者们的重视。他们通过举办民歌大赛、民歌引入中小学课堂等措施,在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上作了大量的工作。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他们又将民歌演唱与旅游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既为民歌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又让民歌作为一种载体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部分优秀歌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走出山寨,参加省内外的一系列比赛活动,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的发展历史又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我们相信,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这朵充满“土味”的民间之花,又将会唱响仡佬族的每一个村寨,它将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迅速发展,必将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涌出山寨,传遍全国,走向世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听众的喜爱。

[1]龙海琴.铜仁地区民族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2]李责序.德江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3]姚敦睦.思南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4]肖忠民.印江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5]吴永德.印江文史资料[M].贵州:印江县民委,1995.

A Primary Exploration of the Art Characteristics of Gelao Ethnic Group’Folk Music in Tongren, Guizhou

WU Xiao-zhong
( Department of Music,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

The folk song of Gelao people in Tongren of Guizhou Province is a flower of eco-arts growing in Wuling mountainous area of China which is little-known to other people and has its uniqu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he uniqu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makes this folk song art’s original ecological form preserved intact and its performance emitting rich aroma of soil. The author makes a primary explor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mode, melody and words of its songs through years of field interviews and research, hoping to attract mor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o make this folksong art out of the mountains and welcomed by more scholars and audience.

Gelao ethnic group; folk song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primary exploration

(责任校对 印有家)

J642.21

A

1673-9639 (2012) 04-0079-04

2011-05-03

本文系2011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ZC066。

邬小中(1959-),男,土家族,教授,研究方向:地方少数民族音乐。

(责任编辑 郭玲珍)

猜你喜欢
仡佬族音程铜仁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寻味贵州——铜仁
少数民族音乐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看雪——铜仁梵净山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音乐游戏玩起来
轮杨树达义近旁任作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