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科院校中文专业学生文学课程学习现状调查报告——以铜仁学院为对象

2012-01-09 08:13孙向阳庄鸿文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铜仁问卷文学

孙向阳,庄鸿文

( 铜仁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贵州 铜仁 554300 )

新升本科院校中文专业学生文学课程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以铜仁学院为对象

孙向阳,庄鸿文

( 铜仁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贵州 铜仁 554300 )

新升本科院校中文专业学生在文学课程认知上,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明显缺乏自主学习精神。在课程的学习兴趣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指引和教师的综合素质。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新升本科院校文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素质、师生关系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新升本科院校; 中文专业学生; 文学课程; 学习现状; 调研

文学课程是新升本科院校中文专业的主干课、必修课,是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课程,也是提升学生文学修养的基础性课程。那么,新升本科院校中文专业学生对于文学认知有多少?他们对文学课程的期望又是什么?带着诸如此类的问题,笔者以铜仁学院中文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调研,以期为新升本科院校文学课程特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

一、调研基本概况

(一)调研时间

本次调查问卷时间是2011年7月,统计分析时间为2011年10月。

(二)调研对象

铜仁学院中文专业在校大学生,涵盖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文秘三个专业。本次调查跨越三个年级,包含本专科学生,一共有6个班总计204人接受了调查:2010级本科(2)班40人,2009级本科(2)29人,2008级本科(1)24人,2008级本科(2)班28人,2009级文秘专科班55人,2009级文秘班28人。

(三)调研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由“文学课程学习情况调查表”和“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学习情况调查表”两大部分构成。《文学课程学习情况调查问卷》设有“最喜欢的文学课程是什么(由学生简述原因,下同)”、“最需要改进的文学课程是什么”、“最喜欢的文学课程老师”、“最需要改进的文学课程老师”、“你希望在文学课程的学习中得到哪些帮助”等五大栏目;《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学习情况调查问卷》设有“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哪一节”、“中国现当代文学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你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讲授重点应该放在哪方面”、“你希望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中获得哪方面的知识”、“你认为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最需要改进的是哪方面”等五大栏目。本文以“最喜欢的文学课程是什么”和“你认为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最需要改进的是哪方面”为核心展开统计与分析。

(四)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有:问卷法、分析法、访谈法、文献法。

(五)调研过程

1.由调研者详细说明调查目的和填表方法,统一发放有关问卷,并现场收集。现场发放问卷 218份,回收有效问卷204份,回收率93.6%。

2.回收问卷后,调研者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学生访谈,收集有效信息15条。

二、调查结果数据统计与分析

表 1是本次调查新升本科院校中文专业文学课程(主要涵盖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写作)以及科任教师在相关年级班级中受欢迎程度及需要改进情况的综合统计,是下文进一步分析的主要依据。

表1 文学课程学习情况总况统计

表 2十分直观地反映了文学课程在各年级各班受欢迎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结合总表)2010级本科(2)班现代文学课在“最喜欢课程”调查中得票率最高,达到65%,其次为2009级本科(2)班的古代文学与2008级本科(1)班的外国文学,分别为44.8%和41.7%。但看不出规律性的东西来。

表3反映的是两门文学课程在同一年级不同班级受欢迎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2008级两个本科班现代文学受欢迎的程度均超过当代文学,而 2009级两个专科班对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欢迎程度则相反。

表2 文学课程受欢迎情况

表4反映的是“最喜欢课程”与“最喜欢老师”的得票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最喜欢课程得票率”与“最喜欢老师得票率”虽然在有些课程上有差异,但大体上基本持平甚至一致。这说明课程受欢迎程度与任课教师的关系非常密切。

表3 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受欢迎情况

表4 最喜欢课程与最喜欢老师得票率比较

三、调查结果中的“原因”分析

数据统计主要是体现文学课程受欢迎的程度,要真正了解受欢迎的具体原因,还需要对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回答的“为什么”进行分析。就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喜欢文学课程与否与如下因素有关:

(一)教师因素

在诸多因素中,教师因素占据了很大分量,涉及到教师的专业知识、文化底蕴、人格魅力、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乃至教学情绪等方面。如,“老师好所以喜欢”,“课堂气氛轻松自然”,“富有激情”,“上课开放自由”,“灵活性强、容易接受”,“课件做得好、认真负责”,“语言优美、引人入胜”,“见解独到、细致精辟”,“上课的方法很好、对学生没有多大压力”等,是学生喜欢该门课程的主要原因;“课堂太死板、互动性差、形式古板、照本宣科、上课模式化、讲得太多、笔记太多、缺乏重点、缺乏深度”,“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很抽象、内容单调、理论性太强,实际应用差”,“(教师)声音太小、语言偏激、敷衍、不给力、打击学生”等,则成为学生不喜欢该门课程的重要因素。

(二)课程因素

从调查情况看,课程本身也是影响课程受欢迎程度的重要因素。不少喜欢文学课程的学生提到,“(文学课程)能启发积极思维、领略生命感悟”,“人文情怀浓烈、可以学到很多文化艺术瑰宝”,“文学博大精深”,“贴近现实、离我们近”,“趣味性强、能引发思考”,“好理解、身心放松”,“美的享受”,“了解文学发展演变、了解当代社会”,等等。

(三)个人兴趣因素

在个体意识不断加强、个体利益日益被看重的社会现实之下,个人的好恶也成了学生们选择喜欢课程的重要依据。在跟学生交流时,有的学生就直接说“因为喜欢所以喜欢”、“因为喜欢文学所以就选择文学”。

四、调查结果中的“建议”综述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专门设计了“你认为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最需要改进的是哪方面”栏目,并要求学生提出建议。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在教学观念方面,建议“多培养文学情感文学品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入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多开展活动多交流,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开展开放式多层面全方位的解读”等。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建议“作家创作背景和目的介绍详细些、文学概念更加具体些、涉及的面更广些,删去一些繁杂而陌生的文学知识”,“尽量讲解作品选中的篇目、应结合教材材料讲解”,“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多发些相关书籍”,“课时太少课程太紧、应该选重点不能通篇都讲”,“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多讲些诗歌散文”,“作品分析在精而不在多,应监督学生的阅读”,等。

(三)在教学模式方面,建议“作品分析多样化、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多组织文学活动、把作品演出来让人印象深刻”,“不要照本宣科”、“改变‘老师只顾念学生只顾抄’的局面”,“多放点电影加深对作的了解”,“多联系文本解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课堂民主、建立学习小组深入讨论”等。

(四)在教师素质方面,建议“老师幽默生动些”,“语言表达应规范”,“突破常规的束缚、应有顺应潮流的新观念、不做井底之蛙”,“不要打击学生信心”,“不能偏激、要公平公正”,等。

此外,学生针对中西文学对比教学、教材使用、阅读环境打造等方面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当前新升本科院校中文专业学生在文学课程认知上,是能意识到其重要性的,也有一定的兴趣,但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却缺乏一种自主学习精神,对文学的兴趣浓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虽然学生对文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已经有较好的认识,但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上,多数同学还存在着一定的被动性;同时,学生很看重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人格力量。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优化课程设置,建立良性循环的课程结构体系,开设系列选修课

课程设置需要一定的稳定性,但也要因时因地而改变。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文学知识结构,我们有必要针对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建立良性循环的课程结构体系,开设系列选修课。如,可开设文学思潮专题研究、小说专题研究、诗歌专题研究、现代散文专题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专题研究及外国文学与 20 世纪中国文学专题研究等系列选修课。

(二)改革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文学是一门审美性很强的课程,授课内容如不能与听课主体发生“共振”,而是一味地求“稳”,因循守旧,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三)改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对话平台

要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平等交流的一个过程,教师要从一个教导者转化为一个促进者,从一个管理者转化为一个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交流的首席”。对学生而言,应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选择者。因此,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忠实地执行教学课程计划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A Survey Report on the Present Study Status of Literature Courses of Chinese Majors from Newly Upgraded Colleges——A Case Study of Tongren University

SUN Xiang-yang, ZHUANG Hong-wen
(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

For the cognition of literature courses, students of Chinese major in newly-upgraded universities can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of literature courses, but apparently lack independent spirit in their actual learning life. Their interests of learning depend much upon the guidance of their teachers. They pay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are not satisfied with a lot of teachers. A survey shows that in newly-upgraded universities the current literature courses need further reform and improvement in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l,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newly-upgraded universities; students of Chinese major; literature courses; the present study status; research

(责任校对 郭玲珍)

G642.1

A

1673-9639 (2012) 04-0100-04

2011-11-15

本文系铜仁学院教改课题“新形势下我院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探讨(2009)”阶段性成果。

孙向阳,男,贵州松桃人,文学硕士,铜仁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庄鸿文,女,贵州铜仁人,文学硕士,铜仁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 印有家)

猜你喜欢
铜仁问卷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寻味贵州——铜仁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看雪——铜仁梵净山
问卷网
轮杨树达义近旁任作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我与文学三十年